第二次邙山之战简介 第二次邙山之战双方介绍

   2020-03-2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第二次邙山之战简介:时间:公元564年(10月—12月) 北周保定四年,北齐河清三年。在位皇帝:宇文邕,高湛。主要参战人员:北周:宇文护、宇文宪、尉迟迥、王雄、达奚武、权景宣等。北齐:段韶、斛律光、高长恭、娄睿、独孤永业等。一、背景:北周和

第二次邙山之战简介:时间:公元564年(10月—12月) 北周保定四年,北齐河清三年。在位皇帝:宇文邕,高湛。主要参战人员:北周:宇文护、宇文宪、尉迟迥、王雄、达奚武、权景宣等。北齐:段韶、斛律光、高长恭、娄睿、独孤永业等。

一、背景:

北周和突厥联合攻打北齐后,由于宇文护的母亲阎姬和宇文邕的姑姑尚在北齐,宇文护想让北齐放阎姬回北周,吓唬高湛说“要和突厥再次伐齐”,高湛害怕,遂放阎姬和皇姑回北周。宇文护和突厥有约在先,要再次伐齐,于是出兵。

《资治通鉴 卷169》:护母阎氏及周主之姑皆留晋阳,齐人以配中山宫。及护用事,遣间使入齐求之,莫知音息。……【是时,周人以前攻晋阳不得志,谋与突厥再伐齐。齐主闻之,大惧,许遣护母西归,且求通好,先遣其姑归。】突厥自幽州还,留屯塞北,更集诸部兵,遣使告周,欲与共击齐如前约。闰月,乙巳,突厥寇齐幽州。晋公护新得其母,未欲伐齐;又恐负突厥约,更生边患,不得已,征二十四军及左右厢散隶秦、陇、巴、蜀之兵并羌、胡内附者,凡二十万人。

二、经过:

《周书 宇文邕本纪》:冬十月甲子,诏大将军、大冢宰、晋国公护率军伐齐,【帝于太庙庭授以斧钺。】于是护总大军出潼关,大将军权景宣率山南诸军出豫州,少师杨摽出轵关。

注:(在这里给宇文邕辟个谣:宇文邕没有参加邙山之战,他在长安目送宇文护带领大军伐齐,因为当时他还没有掌权亲政。)

过程:宇文护率领二十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到潼关,兵分三路:

第一路:尉迟迥率领十万大军攻打洛阳(今河南洛阳市)。随行的有:宇文宪、达奚武、王雄等。

第二路:权景宣率山南之兵攻打悬瓠(今河南汝南县)。随行的有:郭彦等

第三路:杨摽率军攻打轵关(今河南济源市城西)。随行的有:韩盛、司马侃、司马裔等

战争经过:

1、第三路的情况:杨摽身为邵州刺史,守着边疆长达两十余年,与齐作战经验丰富,几乎没有输过,所以这次他对齐作战犯了轻敌的大忌,又引兵深入不设防备,被北齐大将娄睿击败后降齐。

北周:

①杨摽:大军围洛阳,诏摽率义兵万余人出轵关。然杨摽自镇东境二十余年,数与齐人战,每常克获,以此遂有轻敌之心。时洛阳未下,而摽深入敌境,又不设备。齐人奄至,大破摽军。摽以众败,遂降于齐。——《周书》

②新平郡守韩盛,战死。

③司马裔:四年,转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大军东讨,裔率义兵与少师杨摽守轵关,即授怀州刺史、东道慰劳大使——《周书》

(司马裔“率义兵”说明他自己带着一支部队,和杨摽是一路但是两支部队。杨摽自己因轻敌而战败,司马裔和他儿子司马侃力战而回到北周。后来司马裔被授予怀州刺史估计也和他的部队没有被北齐消灭掉有关。)

④司马侃:保定四年,随少师杨摽东征。与齐人交战,摽为敌所擒,侃力战得免。——《周书》

(杨摽因为轻敌而最后被俘,司马侃力战而没有被俘,安全回到北周。)

北齐:

娄睿:周兵寇东关,叡率军赴援,频战有功,擒周将杨摽。——《北齐书》

2、第二路:权景宣围悬瓠,见成效。王士良的妻弟董远秀出城投降。十二月,北齐豫州刺史太原王士良、永州刺史萧世怡投降,权景宣派郭彦守豫州,谢彻守永州,送王士良、萧世怡及降卒千人到长安。但因大军班师回朝,权景宣被迫放弃豫州和永州,带兵撤退。

①权景宣:保定四年,晋公护东讨,景宣别讨河南。齐豫州刺史王士良、永州刺史萧世怡并以城降。景宣以开府谢彻守永州,开府郭彦守豫州,以士良、世怡及降卒一千人归诸京师。寻而洛阳不守,乃弃二州,拔其将士而还。——《周书》

②郭彦:保定四年,护东讨。彦从尉迟迥攻洛阳。迥复令彦与权景宣南出汝颍。及军次豫州,彦请攻之。景宣以城守既严,卒难攻取,将欲南辕,更图经略。彦以奉命出师,须与大军相接。若向江畔立功,更非朝廷本意。固执不从,兼画攻取之计。会其刺史王士良妻弟董远秀密遣送款,景宣乃从。于是引军围之,士良遂出降。仍以彦镇豫州,增邑六百户。寻以洛阳班师,亦弃而不守。——《周书》

北齐:

①王士良:保定四年,晋公护东伐,权景宣以山南兵围豫州,士良举城降。——《周书》

②萧世怡:保定四年,晋公护东伐,大将军权景宣略地河南。世怡闻豫州刺史王士良已降,遂来归款。——《周书》

③王峻:未至,周师弃城走,仍使慰辑永、郢二州。——《北齐书》

(权景宣走了以后,北齐派王峻又把失去的地方重新占上了。)

3、第一路:宇文护和尉迟迥围攻洛阳。

第一阶段:宇文护让尉迟迥等人一边斩断河阳路从而遏制北齐的救兵,一边继续围攻洛阳。

①宇文护:周人为土山、地道以攻洛阳,三旬不克。晋公护命诸将堑断河阳路,遏齐救兵,然后同攻洛阳;诸将以为齐兵必不敢出,唯张斥候而已。——《资治通鉴》

②独孤永业:至河清三年,周人寇洛州,永业恐刺史段思文不能自固,驰入金墉助守。周人为土山地道,晓夕攻战,经三旬,大军至,寇乃退。——《北齐书》

(独孤永业和段思文在洛阳城内抵抗周军的进攻,然后等待高湛派来的救援。)

第二阶段:高湛派斛律光和高长恭率援军救洛阳,但是高长恭和斛律光“畏周兵之强,未敢进”。说明宇文护的十万大军和之前“堑断河阳路”的战术奏效了。

《资治通鉴》:齐遣兰陵王长恭、大将军斛律光救洛阳,畏周兵之强,未敢进。

第三阶段:斛律光和高长恭畏周军之强而不敢进,于是高湛找到段韶,让段韶去解洛阳之围,高湛自己也随后带兵去救洛阳。

《资治通鉴》:齐主召并州刺史段韶,谓曰:“洛阳危急,今欲遣王救之。突厥在北,复须镇御,如何?”对曰:“北虏侵边,事等疥癣。今西邻窥逼,乃腹心之病,请奉诏南行。”齐主曰:“朕意亦尔。”乃令韶督精骑一千发晋阳。丁巳,齐主亦自晋阳赴洛阳。

(把与突厥作战的并州刺史段韶调到洛阳战场上,看来高湛自己也知道比起被突厥人欺负的哭鼻子,洛阳要是被攻陷了是个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于是高湛后来也去了。)

㈠ 段韶到了洛阳与斛律光、高长恭汇合后,登上邙山观察周军的情况。到太和谷,遇到周军,开始交战。

齐军是在邙山上,而周军是在从山脚下往山上攻。段韶先以退为进让周军步兵攻到半山腰,等周军爬山疲惫以后,在让齐军骑兵从山上下来往下打。

估计北周围攻洛阳,邙山一直是北齐的地盘,邙山山下就是溪谷,地理位置处于劣势。

所以齐军骑兵从山上下来杀周军的步兵,而山下恰好是溪谷,被打下来的周军就掉进了溪谷中。

段韶趁着在邙山上打周军的时候,派高长恭带500人去救围困在金墉城里的独孤永业等人。

 
标签: 邙山之战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第二次邙山之战简介 第二次邙山之战的双方介绍
    第二次邙山之战简介:时间:公元564年(10月—12月) 北周保定四年,北齐河清三年。在位皇帝:宇文邕,高湛。主要参战人员:北周:宇文护、宇文宪、尉迟迥、王雄、达奚武、权景宣等。北齐:段韶、斛律光、高长恭、娄睿、独孤永业等。一、背景:北周和
    11-26 邙山之战
  • 邙山之战简介 南北朝时期的第一次邙山之战
    邙山之战简介:邙山之战是南北朝时期西魏柱国大将军宇文泰对东魏发动的战役。543年2月,东魏的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据虎牢叛变,宇文泰率军接应。543年3月,两军在邙山决战,西魏军大败。宇文泰在退兵之後,上表自贬,但魏帝元宝炬没有接受。此战之後,东
  • 美男子兰陵王高长恭在邙山之战中的表现如何
    北周北齐邙山之战发生在564年,战争一共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北周派出的主要将领是宇文护,北齐派去的主要将领是高长恭。北周与北齐之所以会发生这场邙山之战是因为起初北周和少数民族一起攻打了突厥,但此时北周宇文护的家人还在北齐,他害怕家人受到伤害
  • 揭秘邙山之战中北周死了多少人?齐周邙山之战
    按照《北齐书 斛律光传》上写“斩捕首虏三千余级,迥、宪仅而获免”而《北齐书 段韶传》里写:亦一时瓦解,投坠溪谷而死者甚众。既然是李百药的《北齐书》里写的,那么这三千人的数字应该是可信的,因为是北齐的史书记录,对于杀了交战对方多少人,只会往多
    10-12 邙山之战
  • 兰陵王高长恭在邙山之战中的表现怎么样的
    北周北齐邙山之战发生在564年,战争一共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北周派出的主要将领是宇文护,北齐派去的主要将领是高长恭。北周与北齐之所以会发生这场邙山之战是因为起初北周和少数民族一起攻打了突厥,但此时北周宇文护的家人还在北齐,他害怕家人受到伤害
  • 兰陵王入阵曲的由来 兰陵王的传奇一战邙山之战
    传奇舞曲背后的邙山之战据史书记载,兰陵王高肃,名孝瓘,字长恭(约541-573年),北齐大将,乾明元年(560年),高肃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世称兰陵王。他的一生,谈不上波澜壮阔,也算不得精彩传奇。史书上仅留下了四百多字的记述,有趣的是,在民
  • 兰陵王高长恭在邙山之战中的表现如何
    北周北齐邙山之战北周北齐邙山之战发生在564年,战争一共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北周派出的主要将领是宇文护,北齐派去的主要将领是高长恭。邙山之战图片北周与北齐之所以会发生这场邙山之战是因为起初北周和少数民族一起攻打了突厥,但此时北周宇文护的家人
  • 北齐徐州兰陵郡王高长恭 兰陵王传奇邙山之战
    近日,《兰陵王》电视剧正在卫视热播中,剧中兰陵王高长恭一直是历史上一个神秘的人物。我们都知道,北朝史总是让人感到一种黄沙扑面的苍凉,传说中兰陵王却给人留下柔美帅气的身影。一曲《兰陵王破阵曲》使得兰陵王青史留名,其神秘出身和美貌让人们追寻不止
  • 北齐兰陵王高长恭在邙山之战中的表现如何
    北周北齐邙山之战发生在564年,战争一共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北周派出的主要将领是宇文护,北齐派去的主要将领是高长恭。北周与北齐之所以会发生这场邙山之战是因为起初北周和少数民族一起攻打了突厥,但此时北周宇文护的家人还在北齐,他害怕家人受到伤害
  • 邙山之战与兰陵王 高长恭在邙山之战中的表现
    兰陵王与邙山之战:兰陵武王高肃,南北朝北齐王室,一名孝瓘,字长恭,文襄帝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