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到底死没死 探索史可法死因之谜

   2020-11-0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史可法是谁,看过许多明末清初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史可法在这些电视剧中,无一不是忠君爱国的形象,最后安排的他的结局,也是为了抵抗清军,力保扬州城,最后城破殉国。扬州城破,并不带兵明朝遗臣对清廷的抗击就此停止。许多人仍然坚持抗击清朝,其中还出现了

史可法是谁,看过许多明末清初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史可法在这些电视剧中,无一不是忠君爱国的形象,最后安排的他的结局,也是为了抵抗清军,力保扬州城,最后城破殉国。扬州城破,并不带兵明朝遗臣对清廷的抗击就此停止。许多人仍然坚持抗击清朝,其中还出现了许多自称属史可法的军队。所以对于史可法到底死没死,又是怎么死的,出现了许多的说法。洪承畴曾经就问过别人:“果死耶?抑未死那?”当时的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更不用说距离当时几百年的今天。

大部分都认为,史可法在扬州城破之后,自杀殉国。之所以没有找到他的尸体,是因为当时清军下令屠城。屠城十日,尸骨遍野,血流千里,满地的尸骨实在难辨谁才是史可法。于是他的部署,最后只能依据他的遗愿在梅岭将其安葬,当然用的是他的衣服等,俗称衣冠冢。

这是主流说法,还有其他的说法,小编在本文为大家一一列举。

第一种说法,便是史可法没有在扬州去世,而是跟随自己的部下一起逃到了缒城。明末清初史学家计六奇提出了这一观点,他在他所著的《明季南略》记载:“及进,而反戈击杀。可法立城上见之,即拔剑自刎,左右持救,乃同总兵刘肇基缒城潜去。”

扬州城破之时,史可法的确想要自刎殉国。不过被他的属下拦下了,一番相劝之后,史可法听从部下的建议,一同出走缒城。

还有一种说法,是史可法在扬州城破之后,骑着骡子出城,最后结局成谜。《江都志》记载扬州城早年的一些老人的说法,言当城破时,史可法“跨白骡出南门”。清代诗人许旭所赋《梅花岭》诗也有这种说法。《梅花岭》:“相公誓死犹饮泣,百二十骑城头立。瞬息城摧铁骑奔,青骡一去无踪迹”。“相公”指的就是史可法,骑骡子离去,多为清人说法,存疑!

第三种说法,也是大部分正史中的说法。史可法被清军俘虏之后,最后不屈而死。无论是《清实录》还是《明史》中都曾提到,史可法当初殉国被部下所拦后,在清军城破后被俘。因为坚决不投降,最后被清军所杀。

《清实录》:“攻克扬州城,获其阁部史可法,斩于军前。”

《明史》:“城破时,可法自刎未果,被部将拥至小东门而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

“个人认为这个说法,应该是比较准确的。史可法曾经给他的母亲和夫人留下五封遗书,在这些信件中就已经抱定”一死以报国家“之决心。

再来说与刘肇基一同离去,更是不可信。为什么呢?因为刘肇基是史可法部下的一员大将,扬州城被围之时,正是同样率部前来解救,最后中流矢而亡。既然在前去解救的时候就已经中箭身亡,又哪儿来的一同逃亡缒城呢?

除了正史之外,还有一些野史也同样记载了这样的情景。史可法义子史德威所著《维扬殉节纪略》记:”扬州城陷时,史可法自刎未遂被执,多铎“相待如宾,口呼先生”,并诱以“为我收拾江南,当不惜重任也”史可法则言:“我为天朝重臣,岂肯苟且偷生,作万世罪人哉!我头可断,身不可屈……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劈尸万段,甘之如饴。”于是史可法被杀。

第三种说法是溺死之说,同样在史可法逃离扬州的基础上。张岱所著《石匮书后集》说,史可法欲自杀被自己的部下劝下之后,一同逃到城外的宝城寺藏起来。后来被清军找到,溺死。“清兵迹之,急决战,不胜,一时尽败没”孔尚任所著《桃花扇》,也将史可法的结局写作投江而死,在戏曲的强大宣传下,“沉江说”更是广为流传。

 
标签: 史可法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史可法是以何闻名于史的?史可法是个什么样的人
    史可法是明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直以正直爱国的官员形象流芳百世。史可法死守扬州的故事也被写入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但是我们读历史可以发现,史可法的人生,除了抗击清军,城破身死之外,似乎并没有其他的成就,史可法,字宪之,又字道邻,河南人。明朝末
    12-21 史可法
  • 史可法怎么死的 史可法是“扬州十日”时死的吗
    顺治二年(1645年)阴历四月二十五日,清兵攻破扬州,屠城十日,无数百姓及守城将士惨遭杀害,而督师史可法的结局又如何呢?对于史可法的下落,当时人洪承畴也无法断定,他曾问别人,史可法“果死耶?抑未死那?”(《鲒琦亭集》)此后的一些史书和传说更
    12-09 史可法
  • 清宫扬州御档劝降南明重臣史可法信件
    史可法死守扬州,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历史事件,然而,在已解密的《清宫扬州御档》(以下简称《御档》)中,鲜有提及史可法的,昨天,文史档案专家彭伟透露,顺治朝第一件至第五件《御档》,反映了这一时期各种政治势力的较量,其中涉及史可法和扬州,展现了明末
    11-29 史可法
  • 史可法孙子在南京被破格录取为秀才 享政府补贴
    闲读清人阮葵生《茶余客话》,内有一文《史可法后裔》,记录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孙子在南京被特别照顾录入县学,成为秀才,享受政府补贴、家境脱贫一事。此事不见其他书所载,读后心有所动,遂摘取清人笔记,撰成此文。史可法之死有多种说法史可法(1601
  • 史可法是个怎样的人?史可法是怎样对抗清军的
    史可法因祖上的荣誉得以世袭锦衣卫百户。传说史可法的母亲梦见文天祥来到他的屋里而受孕怀胎。万历三十年(1602年),史可法生于河南祥符县(今开封),因为孝顺被乡里人所知。史可法早年以孝闻名于乡,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出任西安府推官,后
    11-09 史可法
  • 史可法简介 明末时期政治家军事统帅史可法生平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统帅。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祥符人(今河南开封),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中国著名的抗清名
  • 如何评价史可法?史可法的师傅是谁?
    史可法,字宪之,又字道邻,祖籍北京大兴县,公元1601年在河南开封祥符县出生,公元1645年在扬州去世。是明末之时著名的抗清将领和民族英雄。史可法本人在历史上的评价极高,无论是明朝还是后来取明而代之的清朝,都对史可法的忠孝赞誉有加。史可法去
    10-26 史可法
  • 史可法是怎样抵抗清军死守扬州的?史可法简介
    清朝虽然迁都北京,可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它的势力还没有达到。所以,多尔衮下令向南方进军,以便彻底扫清明朝的残余势力,实现在全国的统治。这时候,南方的形势也很紧张,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和崇祯皇帝自杀的消息传到江南以后,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明朝的陪
    10-16 史可法
  • 揭秘史可法血战扬州的故事是怎样的
    清军南下,并把主力部队全部集中于江南一带,其阵势势如破竹,有一举拿下扬州城的预兆,果然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三路一同进攻,从陕西出发,向东直取洛阳,直逼扬州。史可法血战扬州在这万分焦急的情况下,史可法却惊慌失措,没有展现出一名大将该有的基本素质
    10-11 史可法
  • 史可法是谁?史可法是怎么死的?
    史可法是明朝末年的著名大臣,明末抗清名将,受世人敬仰的民族英雄。他在明朝末年率兵抗击清军,随后在明朝亡国,北京城破之后。史可法在南方拥立福王登基,创建弘光小朝廷,继续坚持抗清斗争。后来在守卫扬州城的战斗中,誓死斗争,城破之后殉国而亡,尸体不
    10-05 史可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