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怎么死的 史可法是“扬州十日”时死的吗

   2020-12-0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顺治二年(1645年)阴历四月二十五日,清兵攻破扬州,屠城十日,无数百姓及守城将士惨遭杀害,而督师史可法的结局又如何呢?对于史可法的下落,当时人洪承畴也无法断定,他曾问别人,史可法“果死耶?抑未死那?”(《鲒琦亭集》)此后的一些史书和传说更

顺治二年(1645年)阴历四月二十五日,清兵攻破扬州,屠城十日,无数百姓及守城将士惨遭杀害,而督师史可法的结局又如何呢?

对于史可法的下落,当时人洪承畴也无法断定,他曾问别人,史可法“果死耶?抑未死那?”(《鲒琦亭集》)此后的一些史书和传说更是各抒其见,说法不一。

有的说史可法缒城出走。计六奇据《甲乙史》,在《明季南略》里较详细地记载了这方面的情况:阴历四月二十五日,“大清兵诈称黄蜚兵到”,史可法乃准蜚兵一千从西门入城,“及进,而反戈击杀。可法立城上见之,即拔剑自刎,左右持救,乃同总兵刘肇基缒城潜去。”谈迁亦持此说。也有

云扬州城陷后,史可法“过钞关”、“走安庆”(《石匮书后集》)。乾隆《江都志》则载扬州故老言,谓当城破时,史可法“跨白骡出南门”。许旭在山东进而赋得《梅花岭》诗,云:“相公(即史可法)誓死犹饮泣,百二十骑城头立。瞬息城摧铁骑奔,青骡一去无踪迹”。(《汗青录》)也有人认为,清兵破扬州时,史可法“不知所在”(《圣安本纪》)。计六奇于顺治六年(1649年)外出,途中乘船遇一嘉兴人,此人当年从扬州抗清之役中逃出,他说城破时,史可法不知所终。

一些清代官修史书则记载史可法是被俘不屈而死的。《清实录》记道“攻克扬州城,获其阁部史可法,斩于军前。”《明史》云城破时,可法自刎未果,被部将拥至小东门而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其它如《雪交亭正气录》、《史外》等野史也都有大同小异之记载,持此说者认为,官修史书和野史稗乘的记载是史可法殉难于扬州之役的旁证,他们还用其它理由证明了这一史实。其理由是:一、史可法在四月二十日左右写下的五封遗书和给其母亲、夫人的遗笔中,就已抱定“一死以报国家”之决心,而且他后来的实际行动也证明了他与城共存亡之信念。

二、刘肇基是史可法部下的一员战将,在扬州告急时,独他率部来援,中流矢而死。刘与所谓“缒城潜去”根本风马牛不相及。

三、不但是明清以来的一些正史、野史明确记载史可法死于乙酉扬州之役,而且当事人和目击者也是这样记述的。例如参加这次战争的史德威,是史可法的嗣子,又曾和史可法一起被俘,因此,他所着的《维扬殉节纪略》,可以说是关于史可法下落的第一手史料。该书云,扬州城陷时,史可法自刎未遂被执,多锋“相待如宾,口呼先生”,并诱以“为我收拾江南,当不惜重任也”。

面对多择的劝降,史可法斥之曰:“我为天朝重臣,岂肯苟且偷生,作万世罪人哉!我头可断,身不可屈……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劈尸万段,甘之如饴”,遂遭杀害。原史可法的幕下杨遇着及清军将领安珠护皆曾亲眼目睹史可法被杀支解之情形。其它如《自靖录》、《池北偶谈》和《青磷屑》等也不是记述史可法被执而死,就是赞同史可法没于扬州之役。

四、出现“缒城潜去”、“不知所终”说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首先是疑其为伪。当史可法被执时,一时不知真假,经向史德威和杨遇蕃查询才得以证实。其次是尸骨无着。

因史可法是“尸裂而死”(《乙酉扬州城守记略》),当时扬州尸积如山,又天气炎热,众尸蒸变,因而无法辨认。到1646年清明后一日,史德威才举史可法的衣冠袍笏等遗物葬于梅花岭旁。最后是不愿其死的情绪。

由于人们希冀史可法能幸免于难,“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所以,后来盐城、庐州等地百姓“托忠烈之名”,树旗抗清,“仿佛陈涉之称项燕”(《鲒琦亭集》)。

陈了上述被俘不屈而死说外,还有战死说、沉江说等。据张岱《石匮书后集》记载:史可法自杀未遂后,与部将逸于离城数里的宝城寺,“清兵迹之,急决战,不胜,一时尽败没”。赴水沉江说则曰,当城破时,史可法出城,渡河因马蹶溺死,或云,出东门遇清兵,赴水死。康熙年间,孔尚任所着《桃花扇》则把史可法写成投江而死,于是,“沉江”说便广为流传了。

 
标签: 史可法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史可法是以何闻名于史的?史可法是个什么样的人
    史可法是明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直以正直爱国的官员形象流芳百世。史可法死守扬州的故事也被写入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但是我们读历史可以发现,史可法的人生,除了抗击清军,城破身死之外,似乎并没有其他的成就,史可法,字宪之,又字道邻,河南人。明朝末
    12-21 史可法
  • 清宫扬州御档劝降南明重臣史可法信件
    史可法死守扬州,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历史事件,然而,在已解密的《清宫扬州御档》(以下简称《御档》)中,鲜有提及史可法的,昨天,文史档案专家彭伟透露,顺治朝第一件至第五件《御档》,反映了这一时期各种政治势力的较量,其中涉及史可法和扬州,展现了明末
    11-29 史可法
  • 史可法孙子在南京被破格录取为秀才 享政府补贴
    闲读清人阮葵生《茶余客话》,内有一文《史可法后裔》,记录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孙子在南京被特别照顾录入县学,成为秀才,享受政府补贴、家境脱贫一事。此事不见其他书所载,读后心有所动,遂摘取清人笔记,撰成此文。史可法之死有多种说法史可法(1601
  • 史可法是个怎样的人?史可法是怎样对抗清军的
    史可法因祖上的荣誉得以世袭锦衣卫百户。传说史可法的母亲梦见文天祥来到他的屋里而受孕怀胎。万历三十年(1602年),史可法生于河南祥符县(今开封),因为孝顺被乡里人所知。史可法早年以孝闻名于乡,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出任西安府推官,后
    11-09 史可法
  • 史可法到底死没死 探索史可法死因之谜
    史可法是谁,看过许多明末清初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史可法在这些电视剧中,无一不是忠君爱国的形象,最后安排的他的结局,也是为了抵抗清军,力保扬州城,最后城破殉国。扬州城破,并不带兵明朝遗臣对清廷的抗击就此停止。许多人仍然坚持抗击清朝,其中还出现了
    11-03 史可法
  • 史可法简介 明末时期政治家军事统帅史可法生平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统帅。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祥符人(今河南开封),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中国著名的抗清名
  • 如何评价史可法?史可法的师傅是谁?
    史可法,字宪之,又字道邻,祖籍北京大兴县,公元1601年在河南开封祥符县出生,公元1645年在扬州去世。是明末之时著名的抗清将领和民族英雄。史可法本人在历史上的评价极高,无论是明朝还是后来取明而代之的清朝,都对史可法的忠孝赞誉有加。史可法去
    10-26 史可法
  • 史可法是怎样抵抗清军死守扬州的?史可法简介
    清朝虽然迁都北京,可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它的势力还没有达到。所以,多尔衮下令向南方进军,以便彻底扫清明朝的残余势力,实现在全国的统治。这时候,南方的形势也很紧张,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和崇祯皇帝自杀的消息传到江南以后,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明朝的陪
    10-16 史可法
  • 揭秘史可法血战扬州的故事是怎样的
    清军南下,并把主力部队全部集中于江南一带,其阵势势如破竹,有一举拿下扬州城的预兆,果然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三路一同进攻,从陕西出发,向东直取洛阳,直逼扬州。史可法血战扬州在这万分焦急的情况下,史可法却惊慌失措,没有展现出一名大将该有的基本素质
    10-11 史可法
  • 史可法是谁?史可法是怎么死的?
    史可法是明朝末年的著名大臣,明末抗清名将,受世人敬仰的民族英雄。他在明朝末年率兵抗击清军,随后在明朝亡国,北京城破之后。史可法在南方拥立福王登基,创建弘光小朝廷,继续坚持抗清斗争。后来在守卫扬州城的战斗中,誓死斗争,城破之后殉国而亡,尸体不
    10-05 史可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