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起义 从“十八条扁担”到红巾军之路

   2020-08-2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张士诚是推翻元朝腐败统治的重要领袖之一,他是灭亡元朝的最大的功臣,但是张士诚最终却并未建立新的朝代取代元朝,在推翻元朝之后,张士诚败给了朱元璋,最后是由朱元璋建立了明朝,那么张士诚是个怎样的人呢?他为什么又会失败呢?以下是张士诚简介。张士诚

张士诚是推翻元朝腐败统治的重要领袖之一,他是灭亡元朝的最大的功臣,但是张士诚最终却并未建立新的朝代取代元朝,在推翻元朝之后,张士诚败给了朱元璋,最后是由朱元璋建立了明朝,那么张士诚是个怎样的人呢?他为什么又会失败呢?以下是张士诚简介。

张士诚出生在元朝末年的一个贫苦的家庭中,从小他就和他的弟弟为了养家糊口而在盐场工作。而他为人慷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总是帮助他人,因此在当地的人民中有很大的威望。后来由于给官府运盐经常受到苛刻,因此他和几个同伴一起贩卖私盐。但是由于没有背景,贩卖私盐是违法行为,张士诚等人一直受到官府的镇压和打骂。最后由于受不了压迫,张士诚等人决定起义,起义后,将富贵人家的钱财和粮食都分给了贫穷的老百姓,并自称为王,建立了大周政权,这是反抗元朝统治时的张士诚简介。

张士诚建立政权后,占据了江南一带的富庶地区,而这片地区长时间不受战争的困扰,因此张士诚也变得骄奢起来,后期,朱元璋同张士诚战争期间,张士诚弟弟领兵败于朱元璋,而杭州的守兵也投降于朱元璋,因此张士诚很快就被朱元璋打败,被朱元璋囚禁,后来由于张士诚认为朱元璋获得胜利只是因为上天庇佑而已,这惹怒了朱元璋,最终被朱元璋所杀,以上就是张士诚简介。

张士诚起义

张士诚起义,又称“十八条扁担起义”。“十八条扁担”指的是张士诚、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兄弟四人及李伯升等十四人,“扁担”是他们起义时用的武器。元至正十三年(1353)五月的一天晚上,他们十八人揭竿而起,用扁担打死一直欺负他们的盐警邱义,后又冲进当地大户家中,开仓放粮分钱。“十八条扁担”的义举感动了受苦多年的盐丁,他们推举张士诚为主,一起起兵反元,义军不久攻下泰州、高邮,张士诚在高邮建立政权,以周为国号,天佑为年号,自称诚王。

张士诚起义不久,元朝宰相脱脱便亲率百万大军南下征讨。危亡之际,张士诚得遇天助,元朝此时走了一招臭棋,把脱脱捉拿回京杀害,没有了主帅的元军也没有了战斗力,张士诚遂得以转危为安。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张士诚此后向南发展,控制了江苏东部和浙江大部,张士诚改以苏州为都,自称吴王。此时他据有天下最富庶的地区,是当时最富有的起义军。

此时在他的西边,同是起义军的朱元璋和陈友谅正打得火热,张士诚无论选择帮谁,他都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张士诚选择了“坐山观虎斗”,他真的是一直在观,直到朱元璋解决掉陈友谅,他才若有所悟。只是,此时的局势已不在他的掌握之中,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张士诚兵败后被送到南京,当夜自缢而死。至此,轰轰烈烈的张士诚起义也落下了帷幕。

张士诚的手下

张士诚的手下有很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其中包括吕珍、张士德、张士信、潘元明等等,这些都是为张士诚效力的重要功臣。其中,张士诚最为得力的将领是吕珍和张士德。张士诚的手下居多,但是这两个是张士诚十分信任又非常重视的爱将。

吕珍,安丰人,元末起义军将领,是张士诚手下的重要将领。吕珍跟随张士诚在泰州起义,他勇于战斗,屡建战功。吕珍镇守江苏等多个地方,并且对当时的民生、城防等进行了改善。吕珍多次跟朱元璋的军队进行作战,参与过常州之战、宜兴之战等战役。

吕珍身为吴国的将领,自跟随张士诚以来,多次帮助张士诚割据地盘。在与朱元璋的作战中,虽然屡战屡败,但是仍然坚决抗战。在宜兴之战中,吕珍虏获了朱元璋的大将廖永安,打击了朱军的实力,为张士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张士德是张士诚的胞弟,他从小就跟着张士诚,两人都是以运盐为生,因为经常受到大户人家以及官员的欺压,于是两兄弟便决定举兵造反。张士德是张士诚这么多兄弟中最强悍、最有智慧的人,功劳也是最大的。等到张士诚在淮东站稳后,又让弟弟率领军队开辟了江东的地盘。

等到朱元璋攻下张士诚所在的常州后,张士德率领军队前去增援,不料中了朱元璋的埋伏,被朱元璋的部下所擒获。张士德的死对张士诚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张士诚像是失去了左右手,同时也恶化了朱元璋和张士诚的关系。

 
标签: 张士诚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张士诚年号 红巾军领袖张士诚怎么死的
    张士诚在江苏高邮建都称帝,虽然建都的时间仅仅两年,但是张士诚在高邮统治的时间长达十一年。张士诚攻下高邮不久,元顺帝就下旨劝张士诚投降,并且派人进城去劝降,结果劝降的人都被杀死,元顺帝无可奈何。元至正十四年,张士诚在高邮建都,称自己为诚王,建
    11-15 张士诚
  • 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为何败给朱元璋
    张士诚是元末农民起义的领袖,还曾经在高邮称帝,建立属于他的王朝。张士诚被称作灭元的盖世英雄,但是在后期,他的弟弟被朱元璋所俘虏,他也被朱元璋进行关押,最后还死在了监狱中。关于张士诚的故事很多,大多是表现他英勇作战,但是关于张士诚失败的故事却
  • 元末盐枭张士诚起义为什么最终以失败结束
    元末盐枭张士诚为什么失败了?这跟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张士诚跟朱元璋相持有近十年,双方打来打去,谁也不能打败谁。直到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一举消灭了陈友谅,同时又击溃了张士诚的军队,最终朱元璋举得了胜利。优柔寡断、斤斤计较的性格是张士诚为什么
    11-11 张士诚
  • 十八条扁担起义的张士诚 成败早已命中注定?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打天下时,除了“对外”遭遇元朝的垂死挣扎的殊死抵抗外,还在“对内”中遭遇到了强劲竞争对手——张士诚。攘外先安内,朱元璋和张士诚之间的龙虎斗堪称经典,但同时也让人唏嘘叹息。今天我们来看这个有着“枭雄”之称的张士诚的发迹史。
    11-10 张士诚
  • 元末盐枭张士诚失败的必然性:性格的摇摆不定
    朱元璋与张士诚相持十年,打来打去,谁也占不了对方便宜。直到1363年“鄱阳湖之战”朱元璋一举击溃陈友谅,再顺势攻取武昌城后,挥师东向,剑指江浙,气节有亏且只顾自保的“私盐大王”张士诚,也就朝不保夕了。1357年,朱元璋派徐达率大军扫荡江南、
    11-05 张士诚
  • 朱元璋为何先攻打强大陈友谅而不攻弱小的张士诚
    明朝的建立经历了三场重要的斗争,第一是和陈友谅,第二是张士诚,第三是元朝。当年的朱元璋集团在打败了元军,攻取集庆以后,面对一个陈友谅,一个张士诚两个对手。对于先攻打打那个,出现了争论。当时从兵力和实力上看,陈友谅比张士诚要强大很多倍,可朱元
  • 揭秘大盐枭张士诚为何斗不过朱元璋?
    张士诚是淮南泰州人。泰州地近海滨,民众多靠晒盐过活,但官府赋税劳役很重,民怨沸腾。张士诚年少时是会武术、讲义气的小流氓,兄弟几个以撑船贩私盐为业。贩私盐利润高,张士诚又轻财帛,乐意周济贫困,很得人心,私盐贩子公推其为头目。适逢各处起兵反元者
  • 盐商张士诚从政 商人也可以得民心
    政治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张士诚率领主力军进驻平江,把平江改名为隆平府。接着,张士诚定都隆平府,把承天寺改建成王宫,并设立了省、院、六部等行政机构,任命李行素为丞相,张士德为平章,蒋辉为右丞,潘元明为左丞,史文炳为枢密院同知,
    10-23 张士诚
  • 陈友谅与张士诚约定夹击朱元璋 为何自己会先被
    陈友谅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的部下。后来他杀死倪文俊,并于至正二十年(1360)挟持徐寿辉,攻占了太平、采石。于是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就杀了徐寿辉,在采石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陈友谅为了吞掉朱元璋,勾结朝廷太尉张士诚,约定东西夹击应
  • 张士诚富有江南为何输给朱元璋:自身的短视
    大明帝国建立后,朱元璋的“小伙伴们”全部成为帝国的开国元勋,享有崇高的荣誉、地位、权利与待遇。比朱元璋小4岁的徐达甚至成为这些武将中的首席功臣。最后,这些人除了早死的之外,只有一位中风后不停地淌口水的汤和算是逃脱了洪武皇帝的荼毒,其余无一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