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宰相丁谓的性格特点 丁谓的品行怎么样

   2020-09-1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至九年(1012--1016)任参知政事(次相),天禧三年至乾兴元年(1019-1022)再任参知政事、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至九年(1012--1016)任参知政事(次相),天禧三年至乾兴元年(1019-1022)再任参知政事、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

生大中祥符九年(1016)九月,丁谓以参知政事身份任平江军节度使,衣锦归里,“建节本镇,一时为荣”。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他同时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

丁谓生平品怎么样

机敏聪颖

天才式人物

丁谓机敏智谋,多才多艺,天象占卜、书画棋琴、诗词音律,无不通晓。他文追韩(愈)、柳(宗元),诗似杜甫,曾被人誉为“今日之巨儒”。

丁谓是个天才式人物,机敏聪颖,“书过目辄不忘”,几千字的文章,他读一遍便能背诵。早年,丁谓随做官的父亲丁颢在泾州(今属甘肃省)。父亲同僚窦偁见丁谓聪明机灵,颇有才气,称赞道:“此儿将来必定做大官。”于是将女儿相许。宋代著名文学家王禹偁曾在平江(今苏州)担任长洲县令,丁谓与好友孙何曾一同以文章拜谒,王县令看了文章大加赞赏,认为“自唐韩愈、柳宗元之后,二百年始有此作”。王禹偁后来曾称他是“今之巨儒”,诗似杜甫。昆山龚颖平时很自负,极少称赞别人,但对丁谓的文章却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可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匹敌。他勤奋好学,博闻强记,天象占卜、书画棋琴、诗词音律,无不通晓。

聪明机智

有一次皇帝问道:“唐朝的酒价是多少?”丁谓脱口答道:“每斗三百。”皇帝问他怎么知晓的,答道:“有杜甫诗为证,‘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一天,宋真宗与贵妃一起赏花钓鱼,钓了半天一条鱼也没钓到,心里很不高兴,皱着眉头,一言不发。大臣们不知如何为好,丁谓笑盈盈地跑上去赋诗道:“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宋真宗见他如此聪明,顿时十分开心,赏咏再三。[3]

运筹帷幄

实事求是地讲,丁谓为官尚算勤勉,有较强的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做过不少益事。

巧造玉清昭应宫

丁谓凡事能动脑筋,办事都有谋略,巧造玉清昭应宫便是一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四月,丁谓负责修建玉清昭应宫。工程规模宏大,规制宏丽,建筑分为2610区,共计有3600余楹。工程除了钱外有3个难题:一是盖皇宫要很多泥土,可是京城中空地很少,取土要到郊外去挖,路很远,得花很多的劳力;二是修建皇宫还需要大批建筑材料,都需要从外地运来,而汴河在郊外,离皇宫很远,从码头运到皇宫还得找很多人搬运;三是工程上原有很多碎砖破瓦等垃圾清运出京城,同样很费事。经过周密思考,丁谓制订出科学施工方案:首先从施工现场向外挖了若干条大深沟,把挖出来的土作为施工需要的新土备用,以解决新土问题。第二步,从城外把汴水引入所挖的大沟中,利用木排及船只运送木材石料,解决了木材石料的运输问题。最后,等到材料运输任务完成之后,再把沟中的水排掉,把工地上的垃圾填入沟内,使沟重新变为平地。一举三得,不仅节约了时间和经费,而且使工地秩序井然,使城内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不受施工太大的影响。工程原先估计用15年时间建成,而丁谓征集动用数万工匠,严令日夜不得停歇,结果只用了7年时间便建成,深得皇帝赞赏。“丁谓造宫”成为工程理论的一个典型实例。

不动兵刃、安抚边民

淳化年间(990-994年),峡路一带少数民族因不堪压迫,在边境地区纠众反抗,丁谓奉命前往处置。他以安抚团结为上,不动兵刃,妥善稳定了局势,得到朝廷赞赏。川陕地区王均起兵叛乱,朝廷调集士兵抵御,结果转身为寇。这些人熟悉山川道路,攻占州县,掠夺男女,与官府为敌。丁谓奉命处置,他一到即命罢兵,冒险入溪洞会见其首领,晓谕朝廷安抚之意,并宣称带有皇帝诏书,一律赦免不杀;赠以锦袍、银帛,使他们感激涕零,纷纷表示愿意世代奉贡朝廷,并将誓言刻录石柱竖在边境上,西南地区从此得以安宁。丁谓采用以盐换粮的办法,解决夔、万诸州军饷之弊,同时也减轻了边民长途解送皇粮的劳苦。他又奏准黔南边民养的马,可以到市场上自由交换。他曾亲自规划经营建筑夔州城寨,以增强边防。宋真宗曾问丁谓,如何才能使边防久远安宁,少数民族不敢为非。丁谓回答说:“只要朝廷所派的官,不邀功生事,以安静为胜,就能安宁无事。”

巧渡黄河、机智退敌

景德元年(1004年),宋辽发生战争。北方契丹的铁骑南下,民心惊惶,黄河北边的百姓纷纷抢渡黄河,每天要有几千人避难渡河,而船夫邀利,不肯及时渡民过河。丁谓奉命处置,采取果断措施,急忙从监狱中取出死囚数人,假冒船夫,斩首于河上。船夫见官员斩首杀人了,再不敢胡来,丁谓于是组织人员与船只日夜摆渡,不到3天时间,使黄河北边的百姓得以全部渡过黄河。紧接着,他又从难民中挑选少壮者,在数百里的黄河边分成若干块,均竖起旗帜,鸣金鼓,击刁斗,声音百里外都能听到。契丹人不了解内情,以为宋方已有防备,便撤退离去,从此“境内晏然”。

治理水利、一举多得

天禧元年(1018年),丁谓任升州(今南京)知州时,城北后湖因多年得不到治理,变成了旱湖,前任将湖底佃租给百姓,共有76顷,纳500余贯税赋。丁谓到任后,经过调查发现了诸多不妥,上疏请减免这部分税赋,并请求派部队组织开挖治理,退田还湖,蓄水种菱植莲养鱼,养活饥民,增加收入;如果遇上大旱年份则可以灌溉农田,一举数得。

减免赋税

大中祥符年间,丁谓任平江军节度使,后又兼任苏州刺史,为家乡也办过好事,曾“为乡里请于朝,特免丁钱”,老百姓十分感激,“乡人至今德之,祠于万寿寺”。

整顿经济秩序

丁谓是宋朝著名的经济专家。当时全国粮赋十分混乱,每年征收数量不一,并随意加码,百姓苦不堪言。丁谓担任三司使后,专门调查,制定相应政策,并奏议以咸平六年户口和财赋收入为标准,此后每年按此数据征收,并报朝廷备案,以利国计民生。朝廷准奏,下诏褒奖。任职期间,丁谓还组织编写了不少反映宋初财政状况,采取应对策略的专著,成为后人研究宋代经济的重要文献资料。[3]

奸邪之臣

迎合皇帝,“天下目为奸邪”

原本博学多才的丁谓,为了权利变得邪佞狡诈,被人斥为“奸邪之臣”。

丁谓憸狡过人,为了向上爬和巩固权位,只得扭曲自己灵魂,讨好皇帝,做事“多希合上旨”,因而被“天下目为奸邪”;人们将他与王钦若、林特、陈彭年、刘承珪合称为“五鬼”。

丁谓做了不少的坏事,下面略举几件说明:

一、鼓动皇帝大兴土木。宋真宗要在宫城营建玉清昭应宫,左右近臣上疏劝谏反对。宋真宗召问,丁谓回答道:“陛下有天下之富,建一宫奉上帝,而且用来祈皇嗣。群臣如有阻挠,我愿意与他辩论。”从此便无人再敢劝谏。丁谓又领建造会灵观、玉皇像迎奉使、修景灵宫使、天书仪卫副使,为皇帝建造了一批豪华宫殿,耗费了大量的民脂民膏。

二、勾结太监,陷害忠良。丁谓一味迎合,给皇帝出坏主意,自然会遭到正直之士的反对,寇准对他诌主媚君十分痛恶。丁谓于是怀恨在心,千方百计罗织罪名极力排挤。天禧四年(1020年),将寇准赶出朝廷,被贬为相州(今河南安阳)知州,后又贬为道州(今湖南道县)司马。乾兴元年(1022年),丁谓又勾结宦官雷允恭,修改“诏书”,把宋真宗病死归罪于寇准,再将他贬为雷州(今广东海康),最后客死贬所。丁谓趁机将朝中凡是与寇准相善的大臣全部清除。

三、利用迷信,愚弄皇帝。丁谓自称是神仙丁令威(神话人物)的后裔,在自家的园林里特建有仙游亭、仙游洞,每天“晨占鸣鹊,夜看灯蕊,虽出门归邸,亦必窃听人语,用卜吉兆”。他好言仙鹤,任玉清昭应宫使时,每次醮祭,即奏报有多少多少仙鹤舞于殿庑之间,被人讥为“鹤相”。宋真宗到亳州谒太清宫时,丁谓特献白鹿一头、灵芝9.5万只。宋真宗从泰山封禅回到充州时,丁谓将当地小孩子玩的一只小乌龟,指为瑞物献给皇帝,并载入史册。他操纵女道士刘德妙,拿家里养的一只乌龟说成是老上君化身,亲自作赞颂。

因作恶太多,丁谓最后被罢相,贬为崖州(今广东省境内)司户参军,他的四个儿子、三个弟弟全部被降黜。抄没家产时,从他家中搜得各地的贿赂物品,不可胜纪。

 
标签: 宰相 宋朝 北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宰相和丞相一样吗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
    宰相和丞相一样吗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
    1、丞相一定是宰相,宰相不一定是丞相。比如在朱元璋废除丞相前,皇帝身边重要的官职都可以称为宰相。胡惟庸案后,丞相职位虽然被废除,但是朱元璋设立内阁大学士来辅佐皇帝,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职位。2、明朝灭亡后,清朝走进历史的舞台。清朝沿用了明朝
  •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和联系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和联系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和联
    1、性质不同: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2、特点不同:丞相只有一个人;宰相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 宰相称谓的来历 宰相称谓的由来
    宰相称谓的来历 宰相称谓的由来
    1、“宰相”之称源于西周时期的“太宰”和战国及其以后的“相国”与“相”。2、“宰”原指奴隶主的家务总管,“相”字古意为辅佐。两字结合,就有“百官之长”的含义。相对于朝廷来说,前者当为国家的政务总管,后者则是国君下的文官之长。于是,人们便将国
  • 宰相是个什么官 宰相是多大的官
    宰相是个什么官 宰相是多大的官
    1、宰相的职位是君主的最高幕僚,百官的首长。2、在我国君主专制时期,宰相的权力很大,仅次于天子,宰相的职责是辅佐皇帝,总揽政务。宰相是联结君主制和官僚制的中心环节,参与国家重大事项的决策,总管军、政、财等权力。3、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
  • 宰相的权力有多大 古代宰相的权力有多大
    宰相的权力有多大 古代宰相的权力有多大
    1、宰相的权力与职责主要有:参决军国大政方针,是宰相最重要的职权。关于皇帝、皇后及太子的废立等大事,均得与宰相共同议定。择百官,进贤能。对百官的考核与奖惩之权。 2、在我国封建时代,宰相是中央政府的首脑,是封建国家最高行政管理负责人。宰相的
  • 宰相刘墉的后代 宰相刘墉有儿子吗
    宰相刘墉的后代 宰相刘墉有儿子吗
    1、刘墉自己没有儿子,从刘绂煜(即刘墉的九叔)的第六个儿子处过继了次子刘锡朋为自己的儿子。刘锡朋有两个儿子,长子刘光海,次子刘耀海。2、刘墉有一个侄儿,名字叫刘镮之。刘镮之有两个儿子,长子刘喜海,次子刘华海。刘喜海后来也官至尚书。3、从刘统
  • 比宰相大一级是什么官 比宰相大一级的官位是啥
    比宰相大一级是什么官 比宰相大一级的官位是啥
    1、比宰相大的只有皇帝。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2、史传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皆为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太宰与相就合称为宰相。宰
  • 宰相制最早创设于哪一朝代 宰相制起源的朝代简介
    宰相制最早创设于哪一朝代 宰相制起源的朝代简
    1、丞相作为官称,始于秦国,后来也被他国采用。2、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宰相制度的普遍实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时,便确立宰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使之成为正式官制。秦朝的宰相仍沿袭统一前的叫法,称“丞相”。秦朝开始实行一相制
  • 明朝有宰相吗 明朝有没有宰相
    明朝有宰相吗 明朝有没有宰相
    1、明朝初期曾设置过宰相,李善长,胡惟庸算是最后两位宰相的人,但是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就以胡惟庸谋反为罪名,将胡惟庸诛九族,九族中有前一任宰相李善长。同时废除宰相制,将宰相的权力分配给六部。让六部直接为皇帝负责。2、清朝时也不设宰相,但
  • 房玄龄是哪个朝代的宰相 房玄龄属于什么朝代的人
    房玄龄是哪个朝代的宰相 房玄龄属于什么朝代的
    1、房玄龄是唐朝人。2、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唐初齐州人,房彦谦之子。3、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典管书记,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一。4、武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