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如何施法降龙十八掌 助朱元璋稳坐天下

   2020-12-1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在北京东直门内大街与雍和宫大街的交汇处有处地标叫北新桥,北京地铁五号线有北新桥站。北新桥名字叫桥,可实际上原来没有桥,更没有桥翅,这里有个著名的锁龙井民间传说,而这个传说就与刘伯温有关。据说在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天下初定。突然有一天朱元璋做

在北京东直门内大街与雍和宫大街的交汇处有处地标叫北新桥,北京地铁五号线有北新桥站。北新桥名字叫桥,可实际上原来没有桥,更没有桥翅,这里有个著名的锁龙井民间传说,而这个传说就与刘伯温有关。

据说在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天下初定。突然有一天朱元璋做了个梦,梦里说龙王和他说,要把北京的水全部带走,因为连年的战争让上天愤怒了。于是朱元璋就请教了当时的军师——刘伯温,刘伯温为防水患,找来当时已经出家的姚广孝,发现北京城有几口海眼,通到大海。一口在京西玉泉山镇的大庙地下,一口在北海被白塔镇着,还有一口在东直门的北新桥。刘伯温与姚广孝设计,将龙王锁在了北新桥的海眼里,并承诺,等桥旧了,修起桥翅了,路灯朝下不朝上了,就放老龙出来。可人们并没有修桥,而是在上面盖了一座岳王庙,还把这个地方叫做北新桥,因此老龙永远的被镇在了井里。这就是民间传说精通《易经》的刘伯温施展了“降龙十八掌”的法术。

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说。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

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大哥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那么,为什么刘伯温会被传得如此之神呢?因为朱元璋起兵时,为掩盖出身卑微,大量编造个人神话,自称外祖父是宋朝皇帝的随扈,通巫术,以凸显自己才是反元的正宗。为了称帝,他自称此前一年曾受道教天神指点,受赠“绛衣、冠履、宝剑”等神物,理当得天下。为了让这些神话变得更丰满,朱元璋进一步将“刘邦与张良”的故事也搬了过来,而刘伯温曾效力元朝,在江浙名声甚大,当时流行谶纬之学(一种迷信),刘伯温恰好是此中高手,种种因素,使他最接近张良的角色,恰好能衬托朱元璋真命天子的形象,而刘伯温也善于就坡下驴,经常编造一些天象的吉言给朱元璋打气。在朱元璋发布的诏书中,经常引用相关语言,并刻意突出刘伯温的“先见之明”,说他是当代的诸葛亮,表面看,二人已是如胶似漆。

但事实上,刘伯温在明王朝建立中功劳不算“顶尖级”,明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封公者6人,封侯者28人,其中并无刘伯温,后来他只是被封了个“诚意伯”。

千字文有言“高冠陪辇”,百川直译为“陪伴皇帝得高官”。打天下时被树立典型,坐天下时却靠边站,因为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威望颇有忌惮,唯恐对皇权构成威胁。刘伯温晚年屡遭挫折,郁郁而终,但还未致身败名裂,尚算“全身而退”。相反,许多红极一时的名臣则下场凄惨。朱元璋为政过苛,群臣敢怒不敢言,往往转而赞颂那些已经逝去、尚未被污名化的名臣,如徐达、常遇春等,刘伯温也因此“得利”,加上刘伯温后代又是编文集,又是找名手立传,使刘伯温身后的名声越来越大。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刘伯温的最后下场 刘伯温的下场如何
    明朝刘伯温的最后下场 刘伯温的下场如何
    1、刘伯温是患病而故的。 2、刘伯温对于朱元璋来说,是功臣,甚至有点功高盖主。在明朝开国之后,刘伯温不贪名利,也不以功劳自称,一再的自谦,只是被授予了伯爵,封为诚意伯,年俸禄比同等级别的爵位低很多。 3、但就是如此,刘伯温为人刚正不阿的性格
  • 刘伯温不服诸葛亮 为何在他墓前磕头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的智慧神的最杰出化身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茅庐中就能的出“三分天下”的结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令世人称赞,以至人人都说“得孔明者得天下”。当年多少人被诸葛亮的才华活活气死,周瑜,司徒王朗..
  • 刘伯温算得天下人为何无法给自己算命?
    刘伯温生于元末明初,是今天的浙江省文成县人。刘伯温在年纪很小的时候便已经显示出了很高的天分,对于学习也是十分的热爱。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一目十行了。在刘伯温十二岁的时候,成为了一名秀才,这在当时是十分少见的,刘伯温也因此被人们称为“神童
    12-25 刘伯温
  • 朱元璋随口一首打油诗 刘伯温下跪高呼“万岁”
    明太祖朱元璋是和尚乞丐出身,没有上过一天学,原本是个标准的文盲皇帝。只是后来参加起义军,当上皇帝之后,才开始慢慢学习写字、作诗。有一年,朱元璋到民间微服私访,随行有大将军徐达、军师刘伯温等人。在回京城的途中,到金陵郊野一个渡口等船渡江,正赶
  • 刘伯温不服诸葛亮 为什么还要在他墓前磕头?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的智慧神的最杰出化身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茅庐中就能的出“三分天下”的结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令世人称赞,以至人人都说“得孔明者得天下”。当年多少人被诸葛亮的才华活活气死,周瑜,司徒王朗..
  • 朱元璋为何杀刘伯温 淮西派和浙东派之间的争斗
    刘基,号伯温,足智多谋,思维缜密,料事如神,是朱元璋夺得天下、建立明王朝的第一谋士。然而,明朝开国后,刘基只被封了个次一等的爵位--诚意伯。虽然他执法如山,并且在与淮西派首领李善长的争斗中占了上风,最终却被李善长的心腹、奸臣胡惟庸所害。而这
  • 揭秘明朝大臣姚广孝和刘伯温是什么关系
    说起姚广孝和刘伯温,那我们就不得不提两位帝王,朱元璋和朱棣,两人分别侍奉两位君王,都说伴君如伴虎,难道说两位都看破红尘,早就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了吗。其实在史书上两人并没有什么交集,唯一有联系的应该是两人都是宋濂和高启的老朋友,所以两人的关
  • 神算刘伯温算得天下人为何无法给自己算命?
    刘伯温生于元末明初,是今天的浙江省文成县人。刘伯温在年纪很小的时候便已经显示出了很高的天分,对于学习也是十分的热爱。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一目十行了。在刘伯温十二岁的时候,成为了一名秀才,这在当时是十分少见的,刘伯温也因此被人们称为“神童
    12-22 刘伯温
  •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呼风唤雨”的真
    刘伯温又叫刘基是明太祖朱元璋身边的一个重要的谋士,自从三国曹操设立了“军师祭酒”这个官职,后来称呼谋士就简称“军师”了,不知道大家听过刘伯温“求雨”的传说故事没有,反正诸葛亮都能借东风,刘伯温求雨也理所当然呀,但是《三国演义》是小说,可是“
  • 朱元璋最大遗憾赐死刘伯温 致明朝短命300年
    朱元璋是开国皇帝确实不假,但是他同时心眼小而且多疑也是事实。鸟尽弓藏,兔死狗蒸就是对朱元璋的真实写照,在朱元璋身边,早年也有许多优秀人才,但是在他的猜忌心下,这些人最终被杀死,其中,最让他后悔的就是毒死了刘伯温。刘伯温是何人?可以说,没有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