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军阀阎锡山与袁世凯之间的恩怨纠葛

   2020-02-1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起初阎锡山袁世凯的对立的,因为那个时候阎锡山没看到袁世凯的势力。因为阎锡山的一场革命便惹怒了袁世凯,于是袁世凯便出兵要攻打阎锡山的部队。之后在袁世凯登上总统的位置后,阎锡山看到袁世凯此时已经拥有了大权,自己不得不倾向袁世凯了,否则后果不敢想

起初阎锡山袁世凯的对立的,因为那个时候阎锡山没看到袁世凯的势力。因为阎锡山的一场革命便惹怒了袁世凯,于是袁世凯便出兵要攻打阎锡山的部队。之后在袁世凯登上总统的位置后,阎锡山看到袁世凯此时已经拥有了大权,自己不得不倾向袁世凯了,否则后果不敢想。

袁世凯旧照

这是阎锡山袁世凯又开始合作了。在阎锡山投靠袁世凯的时候因为之前的事情当然没那么容易就被袁世凯接受了,在袁世凯有大权的时候阎锡山接近他,几乎是惟命是从,这下袁世凯看到了阎锡山的忠心,于是便放松了对阎锡山的戒备,因为此时袁世凯认为阎锡山是一个老实又无能的人。可是阎锡山可不是这样的,在支持袁世凯的同时,阎锡山心里还有其他想法。没过多久袁世凯遭到革命人士的强烈反抗,在袁世凯权利逐渐没有了的时候,阎锡山自然不会在支持他了,而是公开与袁世凯对立,这一下袁世凯才明白了阎锡山之前的所作所为,可是此刻已经迟了。通过阎锡山袁世凯的交往让我们看到了阎锡山的过人之处。

其实阎锡山袁世凯的交往并没有多少,因为阎锡山本人就比较圆滑,他不仅支持袁世凯还拥护孙中山的想法,这样一来他就不会得罪到谁,也正因为阎锡山的这种手段,不仅把袁世凯蒙在鼓里,还在袁世凯的支持下阎锡山在山西的地位更加稳固了。

阎锡山墓在哪

阎锡山是民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在解放前夕他跑到了台湾,死了之后就葬在了那里。阎锡山墓位于今天的台湾省台北市阳明山。

阎锡山墓

阎锡山到了台湾以后绝大多数时间就住在阳明山修身养性,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神仙生活。它的寓所是仿照山西老家高原窑洞的样子建造的,是台湾唯一的一座窑洞。而离寓所不远的墓穴的位置就是阎锡山生前亲自选定的。

阎锡山墓地周围山峦起伏、竹苞松茂,环境非常的优雅静谧。坟墓方向是坐南朝北的,显得气派非凡,就好像它的主人生前那样声名显赫。

墓园内的墓碑、墓道以及后面的山峰形成了整齐一体的墓园形式,和不远处仿造的阎锡山故居交相辉映,很好地体现出了它们的文化保存价值。历经多年的风雨沧桑,墓碑保存完好无缺,而且贴满墨绿色磁砖的圆冢显得风格独具特色。

而最引人注目的应该就是阎锡山墓前的斜坡了,斜坡上有一个用水泥雕塑而成的大大的“中”字。这应该是取意于阎锡山一生所奉行的中庸处世之道,而这也是他毕生的中华情结。坟冢的前面竖立着一块高高的石碑,上面写着“阎伯川先生之墓”七个大字,石碑后面则镌刻着阎锡山一生的主要事迹。

后来通过提案,阎锡山墓和仿造的阎锡山故居以及当时负责保护阎锡山的卫兵所居住的红砖楼,都被指定为市定古迹。

探析阎锡山张学良之间的关系

谈到阎锡山张学良,可能对他两之间的关系不是很了解,阎锡山张学良的交往是发生在日本占领东北之后,更准确的说是西安事变筹备阶段。

张学良旧照

国共两党此时还在对峙,东北已被日本侵占,张学良想要改变局面,可蒋介石根本不听张学良的建议。张学良法只能采取计策来促使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当然这个计策的事实没那么容易。于是张学良便在计策实施之前去拜访了阎锡山,毕竟阎锡山掌握着山西的军权,要是张学良可以说服阎锡山帮助他们一起抗蒋打日军,成功的几率会更大。

于是便开始了阎锡山张学良的故事。虽然历史上没有十分详细的记载他们之间的故事,但总体内容都是围绕抗日进行的,因为怕被其他人知道,所以总是秘密的进行商谈,历史资料记载阎锡山张学良在一天的时间内就进行了好几场会议,最后阎锡山答应了张学良的要求,但也是有前提的阎锡山提出他要有自己的军事防御,可是事情没有这么顺利,因为张学良见阎锡山还是有其他目的的,在阎锡山发现情况有些不对时,便调整了策略,张学良没办法又一次来拜访阎锡山,此次张学良的最终目的是看阎锡山到底愿不愿意一同和他们抵挡日军。紧接着阎锡山张学良又进行了多次交谈,最后张学良把自己的想法都告诉了阎锡山了,他的目的就是在进军的时候借用一下山西的领土,没有侵占山西领土的想法,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抗日。阎锡山经过思考,便同意了张学良的请求。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北洋最强军阀 揭秘近代史上击败日军的第一人
    光绪八年(1882 年),清廷的属国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朝鲜政局陷入动荡之中。王室危急之际,朝鲜国王李熙向清廷求助,清廷命令吴长庆部开赴朝鲜平乱,23 岁的袁世凯跟随吴长庆秣马厉兵,东渡朝鲜。进入朝鲜后,清军军纪散漫,常有扰民之事发生,吴
    12-30 军阀
  • 张作霖:一生认了四十多位干爹干妈的民国大军阀
    奉系,以奉天为中心,以东北三省为根据地,势力最强时到达长江流域。奉系的地域色彩最明显,也最团结。从袁世凯时代开始,东北军阀间虽然也有纷争,但基本都是自成体系,游离于中央政权。奉系的圈子以张作霖为中心。张为人爽快、大方、务实,对上一级的人物,
  • 民国大军阀张勋的人生最后几年是怎样度过的
    1、一妻十妾张勋有一妻十妾,妻名曹琴,曾为张勋守贫10年,被光绪帝皇后隆裕封为一品夫人,据说张勋“事之若母,家庭事无大小,俱一一问过曹夫人”。妾中之一邵雯是天津人,父母早丧,被弟弟骗到张家,卖了一笔钱,邵被张勋先奸后允,后来逢邵的弟弟来张家
  • 山西军阀阎锡山的治晋日记 可媲美曾国藩家书
    阎锡山经历中国近代政坛上的风风雨雨,三十多年几经沉浮,始终不倒。蒋介石称阎他是“晋文公”之类的人物。“中原大战”失利后,阎锡山蛰居大连闭门“做学问”,反思自己从政的经验得失,因而诞生了“只记理”的日记,在此后的岁月里,“记理”成了他的习惯。
  • 军阀白崇禧台湾暴毙 因何最终落得悲剧下场?
    1966年12月1日,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新“桂系”的第二号人物白崇禧在台北寓所突然暴毙。关于他的死因,外界传说甚多,而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李宗仁曾劝白崇禧不要去台湾李宗仁和白崇禧人称“李白”,是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地方军事势力“桂系”的中
  • 民国立法实行一夫一妻 军阀娶40房姨太太违法吗
    这些司法解释,可以说严重违背了“一夫一妻制”原则:男人纳妾不算重婚,属“与人通奸”行为,最多是道德问题。因此,民国的一夫一妻制实际上名存实亡。民国男人找小老婆相当自由,比古代男子更厉害。民国男人如果真的喜欢上了别的女人,可以与原配离婚,但不
    12-25 民国军阀
  • 大军阀吴佩孚一生妻妾无数为何没有子嗣
    吴佩孚一辈子很重夫妻之伦,在他闻名于世的“三不主义”——“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借外债”之外,又有“四不主义”,即加上一条“不娶妾”,然而他从15岁第一次结婚,直到66岁被日本特务害死,他竟身不由己,前后共娶了4位夫人,而且居然始终都无法获
  • 民国军阀们的姨太太中走出来的最美女记者
    说起来女记者早在清末民初就有了,但是直到抗战时期女记者在新闻工作中才形成不可轻视的强大阵容,涌现了一些优秀的女记者。开风气之先的上海,在抗战前女记者还是凤毛麟角,但抗战胜利后,上海各报纷纷延揽女记者,一时成为了上海滩上的一种时髦风尚。在当时
  • 北洋军阀是怎样形成的 北洋军阀形成的原因?
    清朝对太平天国的战争,使清统治阶级认识了两点:一是满籍军队绿营已腐化到不堪一战,不可依恃,而汉人的战争潜力是巨大的;二是由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对清廷的忠贞,使清廷的统治集团认为汉人仍可信赖。清末的垂危王朝能苟延数十年,便是由于这
    12-22 民国军阀
  • 妻子儿女多到用军队化管理的奇葩军阀究竟是谁
    古代皇帝号称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这已经不足为奇,比这多的、比这少的皇帝都大有人在。可是在号称共和、民主、文明的民国历史上,出现过这么一位主儿,妻子儿女竟然多到要按照部队的那一套管理模式来管理。此人叫做杨森。杨森,字子惠,原名淑泽,又名伯坚
    12-18 军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