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曾被当面辱骂“酒色财气”

   2020-05-2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世界上的事情很奇妙,有时你以为已经遗忘了的东西,转个圈后却又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就像失散的故友,带着旧日的模糊面容,令你百感交集。比如,最近“江声浩荡,自屋后升起”忽然刷屏。模糊的记忆也回来了,想起这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开篇第一句。那么多

世界上的事情很奇妙,有时你以为已经遗忘了的东西,转个圈后却又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就像失散的故友,带着旧日的模糊面容,令你百感交集。比如,最近“江声浩荡,自屋后升起”忽然刷屏。模糊的记忆也回来了,想起这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开篇第一句。那么多年前曾看过、激动过,并随着岁月遗忘的句子,能重新想起的概率真的很小,但小概率事件就这么发生了,而且从这句话突然蔓延的趋势看,这又成了一个大概率事件,勾动了一大波当年看书少年的心绪。

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给皇帝上了个本子,就是那个有名的“酒色财气”四箴,真是猝不及防的小概率事件。除了不承认武则天皇帝地位的骆宾王外,好像这才是当面骂皇帝最狠的了。奏章说:“皇上之病在酒色财气者也。纵酒则溃胃,好色则耗精,贪财则乱神,尚气则损肝。”接着把皇帝在酒色财气四字上犯的事例数落了一遍,说皇帝如何贪恋美色,爱钱,受了谁谁的贿赂,宦官有钱上贡的就喜欢,没钱的就不喜欢。还说皇帝性格也不好,发脾气爱打人,今天打宫女,明天打臣子的。总结是:“皇上诚嗜酒矣,何以禁臣下之宴会。皇上诚恋色矣,何以禁臣下之淫荡。皇上诚贪财矣,何以惩臣下之饕餮。皇上诚尚气矣,何以劝臣下之和衷。四者之病缠绕心身,臣特撰四箴以进,对症之药石也,望采纳之。”意思就是,皇帝您自己都抽烟喝酒烫头纹身,就不要开展新生活运动,要求我们做个好女孩了。

看惯了清宫戏的我对这样的小概率事件简直都要惊了,连皇帝的私生活和薪酬都管上了,这是以网民自居,还把皇帝当万科老总看了,分分钟让人家检查私生活,保持薪酬公开透明,并保证自己的管理能力还行得通。

万历皇帝的言论自由度还是可以的,被雒评事这么当面辱骂后,在万历十八年正月初一的茶会话上,还能和内阁成员说道说道这事情(换个暴脾气的试试?)。《实录》对这一日的情形记载详细得如在目前。“上御毓德宫,召辅臣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王家屏入见于西室。御榻东向,时行等西向跪,致词贺元旦新春,又以不瞻睹天颜叩头候起居。……上曰:朕昨年为心肝二经之火时常举发,头目晕眩,胸膈满胀,近调理尚可,又为雒于仁奏本肆口妄言,触起朕怒,以致肝火复发,至今未愈。”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雒于仁的奏章是皇帝从袖口里掏出来的,说明他带在身边看了不止一遍,又诉苦说被气得生病。想当年则天女皇收到骆宾王的檄书后,只是“微哂”,还说了句:“宰相之过,安失此人?”万历皇帝二十几岁就开始惰政不上朝,但被慈宁皇太后一逼迫,有时又努力工作一两天。这样的妈宝与则天女皇当然不可比,气度、权谋不在一个位阶上,表演自然也不一样。则天女皇的片场,我觉得舒淇的随性加上周迅的古灵精怪,再加范冰冰的气场,权谋暂且还是缺位;而万历帝嘛,感觉来一个佟大为扮扮无辜油滑就差不多了。皇帝其实都气得想杀人,但跟戏文不同,皇帝能随意杀人的概率很小。雒于仁也是过了几个月才被找了个理由削职为民,况且还一直有官员上疏要求恢复他的官职。

皇帝说自己被气得肝火复发,内阁没有同情和支持,还一致为雒评事求情。王家屏上奏章说,区区一个辅佐官员,却能对皇帝的生活起居都有个了解(皇上您是太不低调了啊),看来皇上您确实有必要调节一下生活状态。雒评事的四字箴虽然狂妄,但皇上您如果拿来做养生调理,我们觉得还是不错的。

雒评事的四字箴也随着邸报,飞到了全国各地大小官员的手中,很多官员表示惊愕,又表示雒评事难能可贵,希望不要重责。我猜想他们心里还有一层暗喜,不好表达出来,因为他们平日里也喜欢批评皇帝与政府,但言论这么大胆出位,确实不多见。

几位内阁成员也都向自己的亲密好友透露了谈话内容,“请不要告诉别人”的秘密向来是传得最快的,这下大家都知道了阁臣都站在雒于仁一边,请求皇帝宽大为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处分直言敢谏的雒评事。这一次的发难,其实是因为立储之争。嘉靖时,皇帝与臣子争本生父兴献王的皇考地位,大礼议分成的党派暗中一直存在;万历帝则因立储之事,与臣子的斗争更是旷日持久,结果就是臣子与皇帝站在了对立的两面。皇帝与臣僚间的权力平衡也很微妙,祖宗家法之争,其实就意味着对皇权的制约与抗衡。

万历时期的聪明人其实都已经感受到了大厦将倾、风雨欲来的危机,却束手无策。每当看《实录》里,皇帝找各种借口,诸如脚崴了、生病了、生气了等等来逃避职责,感觉这真是一个大白金汉宫的范儿,皇帝彬彬有礼要脸面,臣子也恪守各种规范,但就是永远都有争不完的事儿,也永远也达不成一个统一的意见。其实看《实录》还好,一见他们写诗哀愁,我也惆怅得不行,真想穿越过去跟他们说:苦恼又有什么用呢?人都是聪明人,就是办不成事啊!背诵下古诗的“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就好了呀。

话是这么说,但雒于仁这样充满激情,想要纠偏改正的激进派,却也算是懦弱与绝望中的一股清流,以致大家都要表明立场是站在他一边的。因为有人批评,至少这人还抱着希望,就像天天跟你吵的女友,你即使烦,也会感谢她幼稚不离开的好。所以雒评事那么出位大胆,竟然没什么大处分,还获得了一致支持,就成了一个大概率事件。对老谋深算的内阁成员来说,雒于仁的存在,还真是一种意外之喜,他的过分反而成了阁臣与皇帝间的缓冲带,既表达了意见,还有了必要时的替罪羊。

 
标签: 万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万历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万历是什么朝代的皇帝
    万历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万历是什么朝代的皇帝
    1、万历是明朝的皇帝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
  • 关于明朝的万历和嘉庆皇帝 关于明朝的万历和嘉庆皇帝的资料
    关于明朝的万历和嘉庆皇帝 关于明朝的万历和嘉
    1、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万历这个年号一共48年,万历这个年号也经常用来代指明神宗。明神宗在位前十年,由于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社会经济很大的发展,
  • 万历皇帝是谁 谁被称为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是谁 谁被称为万历皇帝
    1、万历皇帝是明神宗朱翊钧(翊音同翌,汉语拼音:Zhū Yìjūn)(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代皇帝。2、年号万历,是明穆宗朱载垕的第三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死,十岁的朱翊钧登基做皇帝,是为明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
  • “病夫”万历帝二十年不上朝,仅是因为自卑?
    “酒色财气”四字已成了神宗朱翊钧的历史标签。人们多拿色、财二字数落他。如色,说他如何溺爱郑贵妃,又如何与“十俊”(十名年轻的宦官)亲近,好像他是一个疯狂的双性恋。有双重性取向。如财,里里外外都说神宗好财,不要说他晚年派出许多太监到各地去当矿
    12-29 万历
  • 万历怠政简介:万历皇帝长达30年不理朝政
    万历怠政指的是在清朝人编纂的《明史》中万历帝在位期间长期不理朝政的事情。万历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去世,20岁的万历帝正式亲政。在最初的几年,年轻的万历帝还兢兢业业、恪职尽守。如万历十二年八月至十三年五月京师大旱,万历帝决定亲自祭天祈雨。祈雨
    12-28 万历
  • 万历首辅张居正与李太后之间的事
    张居正作为万历的首辅其责任重大,明朝的首辅其实行的是之前旧历宰相的职权。这样的高官还曾与大内红墙中的太后娘娘有所瓜葛,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白燕飞,两两玉交辉。生商传帝命,送喜傍慈闺。有时红药阶前过,带得清香拂绣闺。”两只成双成
  • 解密:万历皇帝为何成朝鲜最尊敬的外国君主?
    400多年前,倭国入侵朝鲜,明朝发兵救援,经过前后近七年的战斗,成功赶走了侵略者。朝鲜半岛人称之为“壬辰倭乱”。然而对于这段历史,当代韩国却在进行着不一样的解读,在韩国《不灭的李舜臣》等影视剧中,明军被刻意塑造为军纪涣散,烧杀抢掠,而且战斗
    12-25 明朝万历
  • 揭秘万历朱翊钧三十年不上朝都做了什么?
    在其长达48年的皇帝职业生涯中,万历朱翊钧竟几十年不上早朝,而后人对其也是褒贬不一,因为其做的一些事情确实颇有手腕,但是荒诞程度不低,以至于甚至之后有学者将其称之为昏君,那么这个带着传奇色彩的皇帝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光从这件事就能看出:
  • 万历皇帝掌权后“大伴”冯保被万历皇帝赶到哪里
    冯保,字永亭,号双林,河北深县人,明朝太监,一代贤宦,明朝著名的改革家,首辅张居正的政治盟友。嘉靖时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年)提督东厂,御马监。万历六年(1578年),冯保在《清明上河图》上题跋,自署官称“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
    12-16 万历
  • 攘外之后安内 大明朝万历换地如何平定西南叛乱
    万历三大征的最后一役,是平定西南苗疆土司杨应龙叛乱的“播州之役”。首先解释一下这一战役中,叛乱的中心词——“土司”,土司是自元朝以来所设置的地方官职,最初是为了安抚、封授西北、西南部分少数民族首领,给他们在这些边陲地区一定自治权力的安排,但
    12-14 明朝万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