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安禄山担任宰相 安史之乱能避免?

   2020-10-0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至鼎盛。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唐朝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唐太宗、唐高宗等

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至鼎盛。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唐朝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随着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间屡次开疆拓土,先后平定辽东、东、西突厥、吐谷浑等地区,使唐朝成为一个国境极为辽阔的国家。同时,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和统理异族,唐玄宗于开元十年便于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

此等每以数州为一镇的节度使不单管理军事,而且因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职而兼管辖区内的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大权,这就使得原来为一方之长的州刺史变为其部属。据《新唐书志第四十兵》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节度使因而雄踞一方,尾大不掉,成为唐皇室隐忧。

杨国忠凭借裙带关系当上宰相后,自认权倾朝野,就想收拾不买账的人。而安禄山很瞧不起杨国忠,因为杨国忠一无本领,二无军功,纯粹靠裙带关系攀上高位。杨国忠看到不能制服安禄山,就经常向玄宗反映安禄山有谋反野心和迹象,想借玄宗之手除掉安禄山。可是玄宗认为这是将相不和,不予理睬。

杨国忠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奏请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兼任河西节度使,以便排斥和钳制安禄山。

公元754年春,玄宗按照杨国忠的意见召安禄山入朝,试其有无谋反之心。安禄山由于事先得到杨贵妃的通风报信,故将计就计,装模作样地向玄宗诉说自己的一片“赤心”,赢得玄宗更加信任,打算让安禄山兼任宰相(加同平章事),并命令太常卿张垍草拟任命书。杨国忠知道后立即劝阻道:“安禄山虽有军功,但他是胡人,且目不识丁,怎能当宰相?如果发下任命书,恐怕四夷皆轻视朝廷。”玄宗只好作罢,仅任命安禄山兼任左仆射,并要求安禄山的儿子到京城做人质。

至此,安禄山与杨国忠的矛盾公开化并愈显激烈,乃至于后来一触即发。加之政治腐败,民怨沸腾,终于使安禄山发动了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行夺取皇位之实的“安史之乱”。

后世有历史学家认为:如果让安禄山担任宰相,安史之乱就可以避免。久哥感到很可笑,在专制社会里,在家天下时代,没有安史之乱,一定会有“张王之乱”。安史之乱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为何?这是由专制社会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专制社会的本质特征就是家长制,就是一个人说了算。比如,玄宗皇帝要大舅子杨国忠担任宰相,谁敢反对?即使有少数明白人加以反对,反对无效!大多数人是不会反对的,因为这是皇帝的家事!

在专制社会里,任人唯贤是士大夫的一种理想,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专制统治者他就是任人唯亲。他要提拔自己的老婆,他要提拔大舅子,他要提拔自己的儿子,他要提拔自己的生活秘书,他要提拔自己的厨师,司机,你能咋样?你能反对吗?你敢反对吗?你不要命啦?他不任人唯亲,他还是家长吗?能够任人唯亲才能体现家长的做派和作风!才能八面威风!

至于他任命的人是否有能力,是否能够胜任,这是非常次要的。这不在家长的考虑之列。所以,专制社会里的高官,大多是尸位素餐,吃干饭的。那些高官们闹出很多笑话,犯很多低级错误,这是正常现象,不足为怪!

正因为专制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家长制,这就决定了他没有纠错机制。一个人,一个正常的社会,他要健康成长,他要顺利发展,他就必须经常纠错,经常看病,治病。但是,专制社会的统治者,他自认为他是圣明天子,他是神,他是不会犯错误的。即使有错误,那也是别人的错误,是下属的理解错误。在专制社会,成绩都是最高统治者的,错误都是别人的。出了错,正好借机除掉异己分子。

你想一想,一个没有纠错机制的社会该有多么危险。就像一个人,他有了病,你不敢给他指出来。你说他有病,他不认为你是在帮助他,他反而认为你是在攻击他,污蔑他,他就要把你投入监狱,他就要让你“失踪”,他就要把你从肉体上消灭。

等到病入膏肓的时候,等到一切症状都显现的时候,等到所有病毒都爆发的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只能看着他死去。

所以,专制社会的垮掉是必然的,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规律。专制社会爆发动乱,专制社会在动乱中垮掉,是正常的。他不垮掉,反倒是不正常的。你翻开史书看一看,有没有不垮的专制社会?

 
标签: 宰相 安禄山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宰相和丞相一样吗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
    宰相和丞相一样吗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
    1、丞相一定是宰相,宰相不一定是丞相。比如在朱元璋废除丞相前,皇帝身边重要的官职都可以称为宰相。胡惟庸案后,丞相职位虽然被废除,但是朱元璋设立内阁大学士来辅佐皇帝,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职位。2、明朝灭亡后,清朝走进历史的舞台。清朝沿用了明朝
  •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和联系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和联系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和联
    1、性质不同: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2、特点不同:丞相只有一个人;宰相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 宰相称谓的来历 宰相称谓的由来
    宰相称谓的来历 宰相称谓的由来
    1、“宰相”之称源于西周时期的“太宰”和战国及其以后的“相国”与“相”。2、“宰”原指奴隶主的家务总管,“相”字古意为辅佐。两字结合,就有“百官之长”的含义。相对于朝廷来说,前者当为国家的政务总管,后者则是国君下的文官之长。于是,人们便将国
  • 宰相是个什么官 宰相是多大的官
    宰相是个什么官 宰相是多大的官
    1、宰相的职位是君主的最高幕僚,百官的首长。2、在我国君主专制时期,宰相的权力很大,仅次于天子,宰相的职责是辅佐皇帝,总揽政务。宰相是联结君主制和官僚制的中心环节,参与国家重大事项的决策,总管军、政、财等权力。3、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
  • 宰相的权力有多大 古代宰相的权力有多大
    宰相的权力有多大 古代宰相的权力有多大
    1、宰相的权力与职责主要有:参决军国大政方针,是宰相最重要的职权。关于皇帝、皇后及太子的废立等大事,均得与宰相共同议定。择百官,进贤能。对百官的考核与奖惩之权。 2、在我国封建时代,宰相是中央政府的首脑,是封建国家最高行政管理负责人。宰相的
  • 宰相刘墉的后代 宰相刘墉有儿子吗
    宰相刘墉的后代 宰相刘墉有儿子吗
    1、刘墉自己没有儿子,从刘绂煜(即刘墉的九叔)的第六个儿子处过继了次子刘锡朋为自己的儿子。刘锡朋有两个儿子,长子刘光海,次子刘耀海。2、刘墉有一个侄儿,名字叫刘镮之。刘镮之有两个儿子,长子刘喜海,次子刘华海。刘喜海后来也官至尚书。3、从刘统
  • 比宰相大一级是什么官 比宰相大一级的官位是啥
    比宰相大一级是什么官 比宰相大一级的官位是啥
    1、比宰相大的只有皇帝。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2、史传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皆为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太宰与相就合称为宰相。宰
  • 宰相制最早创设于哪一朝代 宰相制起源的朝代简介
    宰相制最早创设于哪一朝代 宰相制起源的朝代简
    1、丞相作为官称,始于秦国,后来也被他国采用。2、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宰相制度的普遍实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时,便确立宰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使之成为正式官制。秦朝的宰相仍沿袭统一前的叫法,称“丞相”。秦朝开始实行一相制
  • 明朝有宰相吗 明朝有没有宰相
    明朝有宰相吗 明朝有没有宰相
    1、明朝初期曾设置过宰相,李善长,胡惟庸算是最后两位宰相的人,但是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就以胡惟庸谋反为罪名,将胡惟庸诛九族,九族中有前一任宰相李善长。同时废除宰相制,将宰相的权力分配给六部。让六部直接为皇帝负责。2、清朝时也不设宰相,但
  • 房玄龄是哪个朝代的宰相 房玄龄属于什么朝代的人
    房玄龄是哪个朝代的宰相 房玄龄属于什么朝代的
    1、房玄龄是唐朝人。2、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唐初齐州人,房彦谦之子。3、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典管书记,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一。4、武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