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不贪财不好色 一生就撒过一次谎的宰相

   2020-02-0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从娘胎里一落地就是个老头子,他一辈子就撒过一次谎,他与王安石互为政敌,私下却是好友,他贵为宰相,家里却非常贫寒,他年逾古稀却令举国敬仰,连敌国皇帝都尊敬他。本文来自《百家讲坛》2009年第4期,作者:王青笠,原题:《“毫无人性”的司马光》要

从娘胎里一落地就是个老头子,他一辈子就撒过一次谎,他与王安石互为政敌,私下却是好友,他贵为宰相,家里却非常贫寒,他年逾古稀却令举国敬仰,连敌国皇帝都尊敬他。

本文来自《百家讲坛》2009年第4期,作者:王青笠,原题:《“毫无人性”的司马光》

要是说有人从娘胎里一落地就是个老头子,那第一个大概是传说中的老子,第二个就是司马光老先生了。这个人好像压根儿没年轻过,一辈子不讲究吃穿,也不爱钱财又不讨小老婆,按照今天的眼光来挑剔,这家伙简直一点儿人性都没有。

在整个大宋朝,在这一点上只有一个人能和他匹敌,那就是名声诡谲、毁誉交加的王安石。这两个人都很幸运,他们在一生中遇到了真正配得上自己的敌人,同时也是哥们儿。不过司马光更走运,虽然他没有主演过任何电视剧或者原创过任何流行音乐,只是留下了一本历代皇帝的必读课本,但在生前他就是全国的偶像级人物。

老实孩子,一辈子就撒过一次谎

司马光少年老成,不是像现在孩子吃多了激素食品才八岁就胡子拉碴那种老成,而是他七岁时就喜欢上了《左氏春秋》,而且迷恋得不知道饥渴冷热……

按理说虽然宋朝还没有日本动漫、四联卡通和电脑游戏,儿童们的成长不够那么丰富多彩,但也不至于逼得七岁孩子就无聊到拿《左氏春秋》这种书当《猫和老鼠》看。因此很容易让人觉得司马光刚一出生就岁数不小了。看着看着,就有了司马光砸缸的著名事件,不知道这是不是受到了《左氏春秋》里智慧,的启发。

不过司马光的童年也不是都那么光彩照人。他五六岁的时候玩青胡桃,姐姐想帮他把胡桃皮弄掉,结果没能够剥下来。姐姐走开后,女佣人拿热水把胡桃皮泡掉了,姐姐回来问是谁把皮去掉的,司马光抢功说是自己剥的。司马光的老爹正好在旁边看见了,训了司马光一句:“你小子怎么信口胡说啊?”

司马光一辈子就耍了这么一次花腔,从此一直到死都老实巴交,一点儿花花肠子都没有。司马光20岁时通过国家公务员统一考试,皇帝老子买单请新进士们撮一顿,只有司马光不肯戴花赴宴。旁边的新同事对他说:这花是皇上赏赐的,不能不给老大面子。司马光这才勉强戴了一枝。

上了岁数的司马光更加古板,一天他叫家人去把自己的马卖掉,还不忘嘱咐:“这马夏天得过肺病,你卖的时候跟买主讲清楚了。”

反对新法,仍把王安石当好朋友

司马光和王安石本来是兄弟,加上吕公著、韩维四个人没事就整天在一起吹牛,江湖上人称嘉祐四友。但司马光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反对王安石变法。

吕惠卿是变法派的中坚分子,跟司马光当着皇帝的面辩论变法事宜。吵着吵着两边火药味越来越浓,吕惠卿动了真格的,上升到对司马光的人身攻击。皇帝一看苗头不对,赶紧打圆场:“咱就事说事,何必发飙呢?”司马光采用的是马特拉奇(意大利球员)的战术,脸上若无其事可嘴上一直没闲着,吕惠卿被他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就差齐达内那一脑袋了。

被司马光这种不温不火激怒的早有先例。司马光还是一中级干部的时候,宰相韩琦打算在陕西招20万民兵给西北边防壮壮声势,司马光竭力反对。韩琦磨破了嘴皮子,就是没法让他闭嘴,韩琦最后烦了:“有我在这里,你那些担心都不存在。”

司马光还接着顶嘴:“不光是咱不相信你,大概你自己心里也没那么有数。”韩琦就算是泥人,土性也该犯了:“你把老子当什么人了?”司马光还絮絮叨叨:“你在宰相位置上可能不会出事,要是万一以后别人坐这把交椅了怎么办?”

现世报还真快,司马光做了宰相后,急着把王安石的新法推倒,苏轼认为办得太急不妥当,唾沫横飞跟司马光争得来劲儿。苏轼嘴巴太利索,司马光岁数大了有点顶不住,不由得就要发作。苏轼乘机旧事重提挤对司马光,还故意慢吞吞地说:“听说当年老大你跟韩琦叫板,说话一点儿不留面子。今天当了宰相,就容不下咱几句话,把过去的事都忘了?”司马光只能把一肚子火硬憋回去。

北宋著名的大奸臣蔡京执掌开封府五天,就废掉了王安石的免役法。司马光太急于把新法翻盘了,以至于看走了老眼,把蔡京列为正面典型宣传推广,这是他平生不多的败招之一。

虽然司马光和王安石成了对头,但还都把对方看成一尊人物。王安石变法失败退休回家后,依然称道司马光是真君子。司马光也一直觉得王安石不是一般人,王安石刚死,司马光就上书中央,请求以隆重的官方礼遇追悼老朋友。

老婆死了,变卖家产才办了丧事

司马光办事顶真,自己的日子却过得马虎。晚辈张耒跑到司马光家去串门,初春时分天气很冷,看着好像要下雪了。两个人坐着闲扯大半天,司马光家里一直连火都没生。又耗了一会儿,司马光请张耒吃了一碗栗子汤就算款待过了。

张耒出门就奔向范仲淹儿子范纯仁家。范纯仁跟司马光一样穷得叮当响,可一见有客人来,马上寒暄说“天这么冷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赶忙摆酒把张耒灌了个够。张耒醉醺醺地回去总结说,以后蹭饭可不能去司马光家啊。

司马光穷归穷,没事也爱和朋友凑个热闹,他和范纯仁他们六七个老家伙搞了一个固定派对穷开心,规定每次三样水果五个菜。文彦博当时在洛阳主管工作,请求加入老家伙们的俱乐部,因为文彦博是一阔人,司马光就不答应。文彦博不管那套,趁他们聚会的时候,带了一桌子菜撞上了门。司马光虽然照吃不误,却还拿文彦博开涮:“你搞得这么糜烂,把咱的聚会弄俗了吧。”事后司马光跟人抱怨:“当时就不该放那家伙进门。”

因为经济状况不佳,司马光老婆死的时候,司马光把家里的三顷田卖了,才勉强打发了丧事。不过司马光好像把这些日常事务都不怎么当回事,他家里有一个上辈传下来的琉璃杯子,不巧被一名官奴打碎了。官府觉得这事不好交代,就征求司马光怎么处罚。司马光挥挥手:“这玩意儿本来就容易碎,多大个事,算了算了。”

司马光家里有一个仆人,总是管司马光叫秀才。苏轼好事,就教这个仆人,你家老大现在是宰相,应该喊相爷才显得够气派。仆人从此改了口,司马光听见就问是谁教你的,仆人回答是苏学士。司马光直叹气:“这佣人被苏轼这小子教坏了。”

出任宰相,两敌国皇帝噤若寒蝉

司马光和王安石干仗,一度王安石占了上风,司马光见自己一时闹不过他们一帮,干脆申请到洛阳弄碗闲饭吃。司马光在洛阳一蹲就是15年,这才有空把主要精力用到了编写《资治通鉴》上。说起来,司马光能够以这部书名垂后世,还得感谢王安石足够凶悍。

司马光是一话痨型作家,其实就是不算《资治通鉴》,他的作品总字数据说比《鲁迅全集》还多,不过最出名的,当然还是这部大部头。司马光写这部书花费的时间太长,就有社会新闻爆料,司马光这么磨洋工,是为了多拿一些政府给的编书津贴。司马光一听就毛了,顾不得再细细打磨,赶紧加快进度早点收工,所以书的最后部分稍显杂乱烦琐。但后世对《资治通鉴》极其看重,有学者把该书称为天地间不能没有的书,对司马光推崇备至。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耗尽了能量,书完工的时候,66岁的他筋疲力尽,牙齿都不剩几个,就差吐血了。奇怪的是,司马光在洛阳15年没动窝,也没搞宣传炒作,却越来越众望所归,全国都在传言他是宰相的材料。

此时皇帝归天,司马光到首都奔丧,一进城大伙就都说司马宰相来了,他受到首都群众的夹道欢迎,人多得马都走不动路。司马光安顿下来之后,还有不少人爬上他住所的屋顶张望,轰都轰不走。这帮人还解释:“咱不是追星,就想见识见识司马宰相的风采。”爬上房顶的人太多,屋瓦全部被踩碎,屋子旁边的树枝也都被扒断了。

其实司马光这时已经是一个干瘪小老头,没什么风采可以给群众欣赏了。不久,司马光果真出任宰相,并且成为具有“国际”声望的政治家,西夏、辽国的外交官到了宋朝,一定要探问司马光的健康状况。西夏和辽国的皇帝还一再叮嘱本国的边防军:“现在司马光当了宋朝宰相了,你们千万不要挑起边境事端,免得惹事上身。”

风烛残年的司马光当了不到一年宰相就去世了,出殡的时候京城万人空巷,大家争着买司马光的画像,有的画工因此发了横财。

 
标签: 宰相 好色 司马光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宰相和丞相一样吗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
    宰相和丞相一样吗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
    1、丞相一定是宰相,宰相不一定是丞相。比如在朱元璋废除丞相前,皇帝身边重要的官职都可以称为宰相。胡惟庸案后,丞相职位虽然被废除,但是朱元璋设立内阁大学士来辅佐皇帝,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职位。2、明朝灭亡后,清朝走进历史的舞台。清朝沿用了明朝
  •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和联系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和联系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和联
    1、性质不同: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2、特点不同:丞相只有一个人;宰相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 宰相称谓的来历 宰相称谓的由来
    宰相称谓的来历 宰相称谓的由来
    1、“宰相”之称源于西周时期的“太宰”和战国及其以后的“相国”与“相”。2、“宰”原指奴隶主的家务总管,“相”字古意为辅佐。两字结合,就有“百官之长”的含义。相对于朝廷来说,前者当为国家的政务总管,后者则是国君下的文官之长。于是,人们便将国
  • 宰相是个什么官 宰相是多大的官
    宰相是个什么官 宰相是多大的官
    1、宰相的职位是君主的最高幕僚,百官的首长。2、在我国君主专制时期,宰相的权力很大,仅次于天子,宰相的职责是辅佐皇帝,总揽政务。宰相是联结君主制和官僚制的中心环节,参与国家重大事项的决策,总管军、政、财等权力。3、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
  • 宰相的权力有多大 古代宰相的权力有多大
    宰相的权力有多大 古代宰相的权力有多大
    1、宰相的权力与职责主要有:参决军国大政方针,是宰相最重要的职权。关于皇帝、皇后及太子的废立等大事,均得与宰相共同议定。择百官,进贤能。对百官的考核与奖惩之权。 2、在我国封建时代,宰相是中央政府的首脑,是封建国家最高行政管理负责人。宰相的
  • 宰相刘墉的后代 宰相刘墉有儿子吗
    宰相刘墉的后代 宰相刘墉有儿子吗
    1、刘墉自己没有儿子,从刘绂煜(即刘墉的九叔)的第六个儿子处过继了次子刘锡朋为自己的儿子。刘锡朋有两个儿子,长子刘光海,次子刘耀海。2、刘墉有一个侄儿,名字叫刘镮之。刘镮之有两个儿子,长子刘喜海,次子刘华海。刘喜海后来也官至尚书。3、从刘统
  • 比宰相大一级是什么官 比宰相大一级的官位是啥
    比宰相大一级是什么官 比宰相大一级的官位是啥
    1、比宰相大的只有皇帝。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2、史传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皆为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太宰与相就合称为宰相。宰
  • 宰相制最早创设于哪一朝代 宰相制起源的朝代简介
    宰相制最早创设于哪一朝代 宰相制起源的朝代简
    1、丞相作为官称,始于秦国,后来也被他国采用。2、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宰相制度的普遍实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时,便确立宰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使之成为正式官制。秦朝的宰相仍沿袭统一前的叫法,称“丞相”。秦朝开始实行一相制
  • 明朝有宰相吗 明朝有没有宰相
    明朝有宰相吗 明朝有没有宰相
    1、明朝初期曾设置过宰相,李善长,胡惟庸算是最后两位宰相的人,但是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就以胡惟庸谋反为罪名,将胡惟庸诛九族,九族中有前一任宰相李善长。同时废除宰相制,将宰相的权力分配给六部。让六部直接为皇帝负责。2、清朝时也不设宰相,但
  • 房玄龄是哪个朝代的宰相 房玄龄属于什么朝代的人
    房玄龄是哪个朝代的宰相 房玄龄属于什么朝代的
    1、房玄龄是唐朝人。2、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唐初齐州人,房彦谦之子。3、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典管书记,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一。4、武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