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总督的风流韵事 李鸿章惧内 张之洞好色

   2020-02-2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今天周末了,跟大家说一点轻松的。说什么呢?说一说晚清两大重臣李鸿章和张之洞的风流韵事。这二位,一是直隶总督,一是湖广总督,一北一南,才干出众,地位超然于其他总督,可谓国之柱石。可是,这二位在忧国忧民之余,也是偷香窃玉的小能手。《礼记》中说,

今天周末了,跟大家说一点轻松的。说什么呢?说一说晚清两大重臣李鸿章和张之洞的风流韵事。这二位,一是直隶总督,一是湖广总督,一北一南,才干出众,地位超然于其他总督,可谓国之柱石。

可是,这二位在忧国忧民之余,也是偷香窃玉的小能手。

《礼记》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中说,“食、色,性也”。这两部书,都位列儒家“四书五经”,可见,儒家对于人类的本性认识得还是很通透的,对于男女之间的那点事而也是持开放态度的。

进士出身的李鸿章与张之洞,对于儒家精神吃得很透,并且积极践行。

1861年,李鸿章的原配夫人周氏病逝。第二年,他娶了出身名门的赵小莲为继室。赵家是太湖望族,祖上出过状元,后世子孙得中进士者更是如过江之鲫,赵小莲的父亲也是进士出身。

赵小莲比李鸿章小16岁,属于老夫少妻。即便这样,李大人仍然精力剩余。与家里的一个漂亮仆妇搞在了一起。这个仆妇已是徐娘半老,可李鸿章偏偏对她情有独钟。每逢半夜三更,赵夫人睡熟后,他就悄声起床,翻窗进入仆妇的房间,与之玩耍。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后来此事就让赵夫人觉察了。可她假装不知,不动声色。

一天半夜,李鸿章又故伎重演。可到了仆妇的窗前一看,上面贴着一张字条,上书四个小字:出将入相。

李鸿章惊出一身冷汗,赶紧撤退。他看出来了,那是赵夫人的笔迹。

第二天早晨醒来,李鸿章战战兢兢,等待问罪。可赵夫人一切如旧,仍然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不过,自此之后,李鸿章就落下了“惧内”的毛病。为何?只要李鸿章让赵夫人不高兴,她就会轻轻地说出四个字:出将入相。

有把柄握在人家手里,李大人也是没办法啊。

和李鸿章类似,张之洞也是对下人很感兴趣。只是,他感兴趣的是年轻丫头。

世人皆称,张府里的小丫头们,只要被张大人瞧上了,就得为他献身。

可有时候,偷香高手张大人也有失手的时候。

有一回,张府里新进了一个漂亮丫头,张之洞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打算寻机占为己有。正好,几天后这个丫头替他洗脚。张大人就趁着洗脚的功夫,一边对人家小姑娘出言调戏,一边上下其手,很不尊重。

没想到,被这个小丫头严词拒绝。而且,她的拒绝不仅让张之洞立即停手,还把他惊出了一身冷汗。

小丫头说的是:我已是大少爷的人了,您看着办吧。

从此,张之洞对这个丫头客客气气。

 
标签: 张之洞 李鸿章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古代科举考试并不“八股” 张之洞殿试频出吐槽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古代的“高考”科举考试中,所考的内容大都以八股文为主。在位于休宁县中国状元博物馆内,珍藏着多份古代科举考试时的试卷。从试卷的内容来看,考生的文章并非传说中思想僵化的八股文,考试的文章谈古论今,无所不包,甚至有的考生观点新锐
  • 官场张之洞 手法霸道蛮横 一点不像读书人
    清末,封疆大吏中以袁世凯与张之洞声望最重。袁世凯曾经这样描述两人的差别:“张中堂是读书有学问人,仆是为国家办事人。”简单说,老张有才华,适合做学问,老袁没学问,只能办具体事。看上去是自谦,其实是最阴损的贬彼扬己。官场是做学问的地方吗?中国传
    12-21 张之洞
  • 张之洞为何叫慈禧老寡妇?是什么激怒了他?
    读史的乐趣,莫过于:当眼睛掠过史料时,脑海中自动跳出当时的景象。近日,祥哥在读徐梵澄的《蓬屋说诗》时,就看到这样一则记载,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又惊诧万分!原文是这样的:“有云:‘臣罪侍东南,不敢奉诏。’南皮奋然掷烟枪而起曰:‘这老寡妇要骇她一
  • 张之洞送一件宝物给慈禧 慈禧很喜欢还带入陵墓
    晚清时期,张之洞是一个绝对绕不过去的人物。他在政坛叱咤风云30年,历经中法战争、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八国联军入侵、义和团运动等近代中国的标志性事件。值得一提的是,他是中法战争的中方主帅(两广总督)——而这一场战争,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唯一
  • 皇上岂能冒充 张之洞快刀处斩“假光绪”事件
    1898(清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皇帝如囚犯般囚禁于中南海瀛台,戊戌新政被扼杀在襁褓中,谭嗣同等“戊戌
  • 张之洞为太原文庙亲自选址 倡导集资不动用公款
    清光绪七年(1881年)12月24日,时年44岁的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也就是在这一年,汾河决堤,原在城西县前街(即今府西街西段)一带的太原府城之文庙,毁于大水。府城缙绅学士,集聚府衙请求太原知府出面重建。太原知府把府城众文士的联名书上呈山西
    12-14 张之洞
  • 张之洞快刀处斩“假光绪” 光绪帝是怎么死的呢
    皇上岂能冒充1898(清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皇帝如囚犯般囚禁于中南海瀛台,戊戌新政被扼杀在襁褓中,谭
  • 张之洞的老婆是谁?张之洞的后代都有谁?
    张之洞是晚清汉族重臣,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他的人物事迹,想来已经快要被人写烂了。俗话说的好,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那么站在张之洞背后之人是谁呢?当然鉴于当时男人三妻四妾的习俗,站在张之洞背后
    11-16 张之洞
  • 张之洞与李鸿章谁更出名?历史怎样评价张之洞
    张之洞,是清朝末年的汉族重臣,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他从小就极为聪慧,加之勤奋好学,所以十六岁参加科举,中顺天府解元,二十八岁参加殿试,一鸣惊人,成为慈禧太后钦定的探花郎。此后一路为官,历任教习、侍读、侍讲
  • 晚清四大名臣张之洞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
    对于张之洞此人,想来大家并不陌生。高中历史书中曾多次提到此人,以及其所处的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张之洞是晚清汉族重臣,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通过科举取仕之后进入官场,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