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建国路 鲁肃通敌与吴国的弯路

   2020-12-1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东吴自孙坚、孙策父子立国之日起,总给人一种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感觉,有时甚至是横冲直撞。但自从鲁肃走进孙权的生活,似乎一切都变了,一向勇往无前的吴人安静了下来,他们固守吴楚,再无进展。一个人的影响真有这么大吗?最大的嫌疑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东吴自孙坚、孙策父子立国之日起,总给人一种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感觉,有时甚至是横冲直撞。但自从鲁肃走进孙权的生活,似乎一切都变了,一向勇往无前的吴人安静了下来,他们固守吴楚,再无进展。一个人的影响真有这么大吗?

最大的嫌疑其实就是著名的榻上对,这是一次改变了东吴历史的重大事件,然而东吴这个全新的国家方针的出生背景却迷雾重重。《三国志•;鲁肃传》记载,鲁肃在见孙权之前已经答应刘晔的游说,准备去投靠一个叫做郑宝的倒霉蛋。这个倒霉蛋具体是什么人我们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榻上对完全不适合他。而纵观榻上对,这不是一个可以灵光一现就能够想出来的东西,需要经过反复的思索、研究,而且榻上对的主体只适用于东吴。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非常类似,但诸葛亮在推出隆中对之前,很可能早已经认准了刘备,所以苦心积虑的钻研出隆中对去吸引刘备的眼球。然而鲁肃的情况不同,他本没打算投靠孙权,而且是突然被周瑜拉去见孙权的,供他思考的时间很短,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站在孙权的角度上去分析国际形势,从而推出榻上对的理论呢?

——猜测1:鲁肃入吴前已经是某个势力的人了,榻上对是使孙权不怀疑他这个间谍的诱饵。

——猜测2:鲁肃天生丽质,立马就能得出榻上对的结论。(如果成立,那两个诸葛亮也追不上他。)

——猜测3:投靠郑宝是假的,鲁肃一早就在为东吴考虑,榻上对早在他投靠孙权前就已成型。(如果成立,那么陈寿就造假,因为他白纸黑字写着:“肃答然其计。葬毕还曲阿,欲北行。”但是以陈寿治史的态度来看,这并不太可能。)

这三种猜测,个人认为第一种可能性更大些。猜测2中的鲁肃似乎更像是穿越小说的主人公,要不就是超级计算机成精,否则以普通人力实在难以做到。诸葛亮如此NB的大政治家也没说弄个隆中对就弄个隆中对啊。猜测3也不能成立,上面的括弧中已经说明。

那么假如鲁肃真的在此之前已经为他人效力,这个人会是谁呢?我们再次以结果为导向,从后往前推,很简单,鲁肃为东吴做的所有规划,都是刘备获利最大。

这个阴谋又是如何最终得逞的?把目光放在公元208年的当阳长坂坡。此时刘备已经是丧家之犬,惨不忍睹,乞丐见了他都会落泪。而鲁肃在出发来到这里前对孙权说:“若备与彼(刘表旧部)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就是说如果刘备已经成功和平演变了刘表的旧部,那么东吴会与荆州刘备联合抵抗曹操;如果刘表旧部排斥刘备,两家分裂,那么东吴会采取其他手段“图之”,这个“图之”的意思很有可能就是抢在曹操前趁荆州混乱以武力抢夺,然后抵抗曹操,保全东吴。然而实际情况怎么样呢?这个时候的刘表旧部在蔡家和蒯家的带领下已经投降,很明显他们和刘备不是一条心,按照鲁肃临行前对孙权说的话,他应该立刻掉头回去,然后商量怎么“别图之”。但是鲁肃没有那么做,他来到长坂坡,跟窘迫的刘备进行了一次会谈,其间鲁肃说“为君计,莫若遣腹心使自结於东,崇连和之好,共济世业。”很奇怪,败亡的刘备急需救命稻草,但鲁肃的说词却好像即将要被消灭的不是刘备而是孙权。这里不妨再大胆的猜测一下:鲁肃口中的“腹心”恐怕并非诸葛亮,而是他鲁肃自己。后来刘备到周瑜军中,求见鲁肃一面,《三国志•;先主传》注引《江表传》记载:“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又孔明已俱来,不过三两日到也。’”让人摸不着头脑,周瑜为什么不让刘备见鲁肃?鲁肃又不是为刘备效力,他们有什么不能见的呢?这一出无间道MS被公瑾看出了些许破绽……

在召开如何对待曹操的大会上,鲁肃力排众议,坚决抵抗。但跳出三国看三国,其实此时孙权对刘备的依赖性远不如刘备对孙权的依赖性。刘备背叛过曹操,所以曹操是一定要除去他的,刘备这个时候已经被推上了案板等待宰割,孙权不伸援手刘备必定死无全尸。而孙权不同,他和曹操有亲戚关系,曹操对孙权也不会一定要斩草除根,孙权还有退得余地。况且东吴有其他选择,或者单独抵抗曹操,或者联合其他势力抵抗曹操,并非没有刘备不可。鲁肃的力排众议虽然确实对孙权有利,但却更似声嘶力竭的为刘备争取好处,他在联刘过程中的作用远远大于诸葛亮,而后来证明孙刘联盟显然是刘备获利更多,始作俑者的鲁肃到底是哪一边的人呢?

至于帮刘备借荆州,那简直是吃里爬外的典型案例。在“周瑜篇”里我简单分析过刘备这个人,他向来是忘恩负义的,对曹操收留之恩,他是偷袭徐州,然后联合袁绍在背后搞曹操。对待刘表的收留之恩,也是欺负人家的儿子,霸占荆州,导致刘琦莫名其妙去世。还有后来对待孙权的荆州。说实话,用道德标准来评价刘备,他简直就是恬不知耻的大流氓,还经常用道德仁义来标榜自己,实在是既做婊子又立牌坊。

他这个无耻之徒,是袁绍、曹操手下的智囊团们一致公认的,周瑜也是一样的看法。奇怪的是,能够提出榻上对的智者鲁肃却无视这点,如磕了药一般几乎是强迫着孙权把江陵借给刘备。匪夷所思!如若东吴真的地盘多到需要往外借,那总要看看对方是什么人吧?就像今天银行贷款一样,刘备这个贷款人的信誉都快负到十八层地狱去了,从来不还贷款不说,还经常反咬一口,说银行欠他的钱。这样的人鲁肃却执意要把钱借给他,要么鲁肃走走道疯了,要么刘备给他回扣了。

刘备的坏账在孙权那里是个麻烦事,因为此时孙权已经在鲁肃的撺掇下和刘备结盟。我想这个时候的孙权肯定恨不得把鲁肃全家的女人都送去做军妓。后来孙权对陆逊评价鲁肃说:“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可见孙权在刘备耍无赖以后已经彻底推翻了鲁肃的战略构想,不再准备继续联什么刘了。他说鲁肃光会说大话,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而鲁肃的接任者吕蒙“图取关羽,胜於子敬。”

刘备在鲁肃的“帮助”下,成功上演了虎口脱险的好戏。吴损兵戮力,摧曹公于赤壁,走曹仁于江陵,备毫发未损,坐拥其利,更寻曹公之衅,进取西蜀,皆肃谋所致也。

那么鲁肃为东吴究竟贡献了什么呢?想来想去,只有榻上对那句: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在这之前或许孙权并没想过做皇帝,也没想过走皇帝路,是鲁肃为他指了这个方向,算是一功吧。然后作为一个吴臣,他为刘备所作的,远比为孙权所作的多太多了。

在周瑜过世之后,鲁肃一度掌控了东吴的命脉,但是自公元210年周瑜去世,到公元217年鲁肃去世这七年间,也就是鲁肃掌权的七年,东吴除了与张辽一战之外,再无其他对外战事,一改自孙坚以来的进取战略,突然放下了前进的脚步,似乎一夜之间从一只凶暴的大老虎变成了HELLOKITTY。

反观刘备,公元214年入川拿下刘璋,217年又在汉中拿下曹操,政治版图翻了三倍还多。甚至在214年勒兵向东吴,已经具有了与东吴抗衡的实力,这个时候东吴却已经发展至少二十年了。用篮球术语说,刘备在这七年里打了孙权一个4:20的小高潮,而且继续占据主动。这都是鲁肃为孙权谋划的结果。

 
标签: 鲁肃 东吴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里鲁肃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里鲁肃怎么去世的
    三国演义里鲁肃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里鲁肃怎么去
    1、鲁肃是因病去世的。 2、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逝,享年四十六岁。孙权亲为举办丧事,并参加了他的葬礼。诸葛亮也为他举哀。孙权始终不忘鲁肃在东吴政权创立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黄龙元年(229年),在他称帝登坛祭天时,他对公卿们说:
  • 鲁肃 才能媲美诸葛亮却被三国演义黑成渣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尊刘贬曹的总方针下,不仅曹操被黑的跳进黄河都洗不干净,连带着曾经和蜀汉作对的东吴,同样被罗老人家有意无意的抹黑。比如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在《三国演义》几乎碌碌无为。而笔者今天要谈到的鲁肃,更是为了映衬诸葛亮的光辉
  • 揭秘三国鲁肃服孔明歇后语故事怎样来的
    史书上没有记载鲁肃是如何服孔明的,但是在家喻户晓的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将鲁肃写成了一个老实的人,一个直心眼的人,对孔明可以说是非常佩服的,至今还有从《三国演义》中来的一个歇后语,那就是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事实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
  • 鲁肃死后谁当大都督 孙权为何不直接让吕蒙接班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当时东吴上下都以为继任都督非吕蒙莫属,可是孙权却下令,由从事中郎将严峻代替陆逊,担任都督,率兵一万镇守陆口。当命令传来,吕蒙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军中将领更是议论纷纷。那严峻何人,有什么资格可以担任东吴军队统帅呢?依据《
  • 鲁肃死后谁当大都督 孙权为何不让吕蒙接班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当时东吴上下都以为继任都督非吕蒙莫属,可是孙权却下令,由从事中郎将严峻代替陆逊,担任都督,率兵一万镇守陆口。当命令传来,吕蒙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军中将领更是议论纷纷。那严峻何人,有什么资格可以担任东吴军队统帅呢?依据《
  • 三国鲁肃遣子问路的故事
    三国鲁肃遣子问路的故事“鲁肃遣子问路”是一则谜语,是1982年五月长江中下游六省市十四个单位在江西庐山举行的“匡庐谜会”,其中九江队为了尽地主之谊,写下一副对联,该对联为:鲁肃遣子问路;阳明笑启东窗。《三国》鲁肃剧照鲁肃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将军
    12-11 三国鲁肃
  • 东汉外交家鲁肃其实是三国鼎立的推动者
    鲁肃,字子敬,生于公元172年,卒于公元217年,今天安徽定远人,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战略家和外交家,可以说是鲁肃提出并且积极的实践了东汉末年的孙刘联盟,是在鲁肃的有生之年,一直都在积极的谨慎的维护着孙刘联盟,鲁肃死后,孙刘
  • 乔国老叫什么 揭秘乔国老为什么要讽鲁肃
    三国时期,主要讲述的是魏蜀吴三国的故事。所以在三国中,主角向来都是男人,极少有女子在其中。最出名的应该就是大小乔、貂蝉、甄宓和孙尚香。前四个是三国四大美女,后一个是吴国公主,蜀国主母。而乔国老又与其中三个有着切不断的关系。那么乔国老叫什么呢
    12-07 鲁肃
  • 三国大智若愚的名将鲁肃性格特点是什么样的
    鲁肃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这样一个人却也是一个谦虚谨慎的人,事实上鲁肃的才能完全不输于周瑜,但是不像周瑜那样有锋芒,所以一般人都会认为鲁肃比较的老实,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将鲁肃描写的有点愚笨,但是鲁肃却是一个大智若
  • 为何说鲁肃是赤壁之战的第一功臣?
    说起赤壁之战,大家都耳熟能详。谈起赤壁之战,人们会想起许多三国典故。什么草船借箭,舌战群儒,还有七星坛诸葛祭风等,这些都是小说中虚构或者夸大的内容。赤壁之战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战以三国中最出色的军事家之一的曹操失败而告终,这场大战为之后三分天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