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的关系 阿弥陀佛道场在哪

   2020-08-1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有人常常在问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同一个佛,这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到底有什么关系?其实这两尊佛并不是同一个,而且从时间上推算,两者也不是一个时期。阿弥陀佛成佛的时间比释迦牟尼佛要早很多,但在一些经书上传说两者的前身是君臣关系、兄弟关系。在

有人常常在问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同一个佛,这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到底有什么关系?其实这两尊佛并不是同一个,而且从时间上推算,两者也不是一个时期。阿弥陀佛成佛的时间比释迦牟尼佛要早很多,但在一些经书上传说两者的前身是君臣关系、兄弟关系。

在《悲华经》中有记载,很早很早以前,好几个劫以前,这里的劫是指时间单位。有一位梵志大臣对无诤念国王建议建立一方净土,而这大臣其实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国王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释迦牟尼在那个时候就许了五百个大愿,后被称为大悲菩萨。但是他不忍心看到众生对与人类百岁寿命的苦痛,于是释迦牟尼佛在人寿一百岁的时候投身到现在这个世界并成佛。

在《法华经》里也记载了,很久远之前,在另一个世界里的国王有十六个王子,阿弥陀佛是第九个王子,释迦牟尼佛是第十六位王子。当时他们选择了各不相同的刹土成佛,也就有了今天的两尊佛,阿弥陀佛选择了清静的极乐世界成佛,而释迦牟尼佛则选择了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成佛。

因此,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经书上来看,只是版本太多,也不知道到底是君臣关系还是兄弟关系。但总得来说,不管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是什么关系,只要我们理性信仰,学习其中的禅理,明白为人处事即可。

阿弥陀佛道场在哪

众所周知佛教的四大道场就是普贤菩萨的峨眉山,地藏菩萨的九华山,观音菩萨的普陀山还有就是文殊菩萨的五台山。很多人前往这些道场的时候都会在口中念道:“南无阿弥陀佛”或者是“阿弥陀佛”,但是有没有人想过阿弥陀佛道场在哪里呢。

虽然有些人会说,只要心中有阿弥陀佛,随时随地都可以处在阿弥陀佛佛光的照耀下。其实这句话也没有说错,心诚向佛,其实阿弥陀佛离我们就很近,而我们也就没有离开过阿弥陀佛道场。要知道阿弥陀佛可是光寿无量的佛啊,哪里有光哪里就有阿弥陀佛道场。《宗教词典》中记载了雾中山是阿弥陀佛道场,明成化十三年开始到成化二十三年,万安撰写了《开化寺碑记》,说道:“佛在枸尸,在去之前对婆娑说自己灭后700年,前往雾中大光明山,那里其实是古佛弥陀化道之场。”明嘉靖二年,《雾中山碑记》记载,太极有两仪,雾中山乃就此结成福地,光明山则是阿弥陀佛的华现之境。此后《雾中山普照寺平治道路碑记》记载:雾中大光明山,容大千世界,且位于中心位置,是阿弥陀佛道场也。

就此可知,雾中山乃弥陀道场的说法从明代就有记载,且较为完整,开头所说的四大道场其实就是菩萨道场,而雾中山道场实属佛道,乃阿弥陀佛道场,至于是真是假还需进一步考证。

阿弥陀佛的故事有哪些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净土的教主,阿弥陀佛又叫做无量光佛、无量寿佛。有佛教经书记载,阿弥陀佛是诸佛之一,他的名号叫“阿弥陀”。对于阿弥陀佛的故事感兴趣的人,可以前往书店购买《阿弥陀佛的故事》这本书。

《无量寿经》中有记载:在很多个劫以前,在世自在王佛的世界中,有一位国王听了佛的说法之后,心中甚是欢喜,心中对菩提感到十分向往,便索性放弃了王位选择出家,法号为“法藏”。他前往世自在王佛处所,请求再度说法,于是,佛便对法藏说了二百一十亿诸佛世界,而法藏对此便发下大愿,要建立一个只有纯净的内心,普渡众生的极乐世界,就此有了《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阿弥陀佛的故事》是一本以人生佛教为题材的书,作者是光亮,出版社是宗教文化出版社。看到这些信息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是一本关于佛学的书,但是主要讲述的不是经文,而是阿弥陀佛的故事,释迦牟尼佛的故事、以及佛讲述因果的故事、关于现世人的教育故事等等,以这些为题材既可以让大家好接受,又可以起到普及世人的作用。用白话文代替了那些枯燥难懂的经文,将阿弥陀佛等诸佛的智慧呈现给大家,从而让世人了解众佛,理解佛说的道理,进而在遇到繁杂事中得到解脱。

其实,通过阿弥陀佛的故事,大家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如何做人处事,如何善待因果,对现世中人还是有所帮助的。

念阿弥陀佛的好处有哪些

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喜欢口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是不是念阿弥陀佛的好处很多呢?那么佛教信徒们是不是都知道念阿弥陀佛的好处?接下来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念阿弥陀佛的好处,仅供参考。

念一句阿弥陀佛,观音和大势至都会自然相随,那些口中念佛之人必然会感受到内心平静,生活安稳,常有慈悲之心而无杂念心不乱。在《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中这样写道:“阿弥陀佛名号具有无边无量,不可思议和无上功德的能量,而仅仅“阿弥托”就包括了各位诸佛,各位菩萨等,因此阿弥托佛乃无上真实至集大成之法,同时也是最微妙最神奇的名号。《佛说无量寿经》中也对念阿弥陀佛的好处有提到,佛告弥勒菩萨:“其有众生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无上功德”。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这样的,释迦牟尼佛对弥勒菩萨说:“如果人们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相信,欣喜,且一心一意,毫无杂念,并且坚持口中念此佛号,那个人就可以得到无比可拟的大利益,同时也是一份功德”。

也就是说,念阿弥陀佛的好处在于积德,且可以让念佛之人心中平静,安稳,获得最真诚的净化,当然,最重要的是,心中要有佛,不能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杂念。不过,有句话说得好,“信则灵,不信则无”,不信佛的人就不要太当真了。

阿弥陀佛48大愿有哪些

相信那些信奉佛教的教徒们都听说过《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这是一个教徒最基本的入门经文。从这阿弥陀佛48大愿中,一起感受佛带给大家的智慧与做人道理等。

要说这阿弥陀佛48大愿恐怕就要从很早开始说起,此乃出自佛说无量寿经。倘若准备修净土之人就必定要读此经,通常来说,读完之后都对净土法门会有更深的理解。其实四十八大愿这本经书本来有十二种中文译本,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只剩下五种,而最为完整的就数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的译本。说到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肯定离不开阿弥陀佛,过去有位世自在王佛对一位名叫法藏比丘的国王说法。听完佛的说法后竟然果断放弃皇位出家,此后一直精心修行,对于人寿中所要经历的四十二劫,法藏比丘决定建立一个西方净土,一个极乐世界。因此,法藏比丘为了可以不辜负佛说的净土,就用五劫的时间处处吸取别的佛国净土,以此来完善心目中的净土建设,不管其他佛国有什么好的地方,法藏比丘就发愿将来自己所要建造的佛国都有同样的益处。就这样,经过自己的摄取,在世自在王佛前,法藏比丘用嘴真诚的心说出四十八大愿。

这就是后来的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由来,而通过观察可以看出,法藏比丘所发的四十八大愿每一大愿都以设我得佛开头,就是说假设我成佛。最后以不取正觉结尾,也就是说我不能达成这个愿望,坚决不成佛。现在我们知道他已成佛,号阿弥陀佛,所以他的四十八大愿又叫做阿弥陀佛48大愿。

阿弥陀佛的本意是什么

想必大家都有一个困扰了许久的疑问,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在寺庙里遇到僧人第一句就是“阿弥陀佛”,但对于那些不信佛教的人还是不明白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见面要说阿弥陀佛呢?

其实阿弥陀佛是一句古印度的梵语,它的意思用我们现代的话解释就是:光寿无量,简单的来说就是一句祝福的话语。但是在汉传佛教中的阿弥陀佛有两个名字无量光佛和无量寿佛。但是我们今天就可以简单的看作是祝福语就好,不用太过深究,否则佛教的那些话语看懂了也快睡着了吧。阿弥陀佛既然简单的说就是祝福语,那都是祝福什么呢?其实这祝福的话语也很有深度,有多深呢?主要就是在提醒你,给人以警觉、警醒的作用。人在世这一辈子,都需要有人时刻的提醒你,你也需要被警醒,同样的,我们也需要追求无量的光、心底深处也需要光明来照射。有人说,这是不是将“阿弥陀佛”的意思深度化了,其实并没有。要知道光寿无量四个字的含义很重,从字面上来看,无量包括所有的一切。也就是说,你想到的所有的祝福都可以用“阿弥陀佛”来表达。

不过,也不要因为这样完备的“阿弥陀佛”就见人就说,这样那些佛教徒就会有所不满了,不信佛的那些人会觉得你有点不正常,要在正确的场合说这个严谨的“阿弥陀佛”才是,当然在寺庙里见到信徒和僧人倒是可以说的。

 
标签: 释迦牟尼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和达摩的关系
    释迦牟尼和达摩的关系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后来看到了人世间的生、老、病、死等诸多的烦恼,萌生了出家修行的念头,后来不顾父王的劝阻出家修行,最终在35岁的时候在菩提树下大
  • 中西历史的惊人巧合 孔子与释迦牟尼只差14岁
    在中西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巧合事件,不仅性质、规模极其相似,而且还发生在相同时期,东西相映,十分有趣。埃及金字塔王朝VS中国炎帝、黄帝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金字塔王朝建立,恰与司马迁著《史记》中记载的中国炎帝、黄帝产生在同一时间。两者
  • 古印度国王之子释迦牟尼为什么会出家?
    释迦牟尼是现在佛,他成佛前只是个普通人。释迦摩尼为什么出家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解救苦难大众,并告诉你如何脱离苦海,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释迦牟尼为什么出家。释迦牟尼背负使命来到这个世间,他投胎转世为一个王子。由于他从小聪明好学,清心寡欲,国
  • 释迦牟尼佛的介绍 释迦牟尼佛出家始末
    佛教的创始人和领袖叫释迦牟尼佛,那么释迦牟尼佛都有什么样的际遇呢?下面我们来看看释迦牟尼佛的一生。释迦牟尼佛像释迦牟尼出家之前的名字叫乔达摩•悉达多,他是古代印度迦毗罗卫国人,也是这个国家的太子,他的父亲是净饭王。相传她的母亲摩耶夫人梦见一
    08-12 释迦牟尼
  • 佛教领袖和创始人释迦牟尼舍利子留下了哪些谜?
    在我国佛教的最高领袖叫做如来佛祖,然而在佛教发源地印度,佛教领袖和创始人则被称为释迦牟尼佛,他本来是恒河边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字叫做悉达多•乔达摩。他有感于人世间的诸多苦难烦恼才出家修行的,后来创立了佛教,并且终身致力于佛教教义的宣传,他也
  • 释迦牟尼和达摩有什么关系?达摩的师傅是谁
    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后来看到了人世间的生、老、病、死等诸多的烦恼,萌生了出家修行的念头,后来不顾父王的劝阻出家修行,最终在35岁的时候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创立了佛教,
  •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觉悟了什么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的故事耳熟能详,有信仰的人都听过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得真身终成正果。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悟出真理,为无数众生找到了脱离生死轮回的真谛。这是重要的时刻,所有人都应该知道这个故事,接下来为大家讲述一下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故事
    05-18 释迦牟尼
  • 释迦牟尼与三身佛的关系是怎样的
    佛教中说人有前世,释迦摩尼也不外如是。释迦牟尼的前世为一切有情众生做了无数好事,时机一到就转世投胎再次觉悟利益众生,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释迦牟尼三身。图为释迦牟尼像释加牟尼三身中之过去是白幢天子,他向诸佛学佛,广做利益众生之事,功德无量圆满
    04-26 释迦牟尼
  • 释迦牟尼和阿弥陀佛到底什么关系?
    从小我就一直以为释迦牟尼就是阿弥陀佛,后来上网一查,才发现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佛(也称无量光佛),《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提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他建成的。而据《无量寿经》所述,无量寿佛是国王出家成佛,那就一定不是释迦牟尼。根据多部佛经一
    04-23 释迦牟尼
  • 武则天受释迦牟尼点化 与玄奘畅谈异域风情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释迦牟尼带着众弟子外出化缘,遇见了一群小孩。那些小孩正在路边玩沙子,忙得不亦乐乎,对佛祖大驾光临视而不见。只有一个长得很可爱的女孩子,从地上捧起一捧沙,走到释迦牟尼面前,将沙子放在佛祖的饭钵里。释迦牟尼客气地接受了这份特别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