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资料介绍 比干是财神吗 比干的坐骑是什么

   2020-12-1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比干是谁这人我第一次知道他,是在《封神榜》里,还是港剧。那时候的比干在剧中绝对是正面人物,那视死如归,勇敢进谏的身影还挺帅的。在剧中,比干是一个有着七巧玲珑心的人儿。但是自古君王最不喜欢听的就是大臣在自己耳边瞎叨叨,并且说的还都是些不好听的

比干是谁

这人我第一次知道他,是在《封神榜》里,还是港剧。那时候的比干在剧中绝对是正面人物,那视死如归,勇敢进谏的身影还挺帅的。

在剧中,比干是一个有着七巧玲珑心的人儿。但是自古君王最不喜欢听的就是大臣在自己耳边瞎叨叨,并且说的还都是些不好听的话。就算比干受先帝托孤辅佐纣王,但是当时的纣王暴虐残忍,当然容不得比干这样的人存在。

纣王借机挖了比干的心脏,理由是想看看这七巧玲珑心到底长得是什么样的。

在封神榜里比干还有一个机会活命,他出门去问别人:人若没有心脏还能不能活?只要有一个人回答可以,比干就可以不死。但是按照普通人的思维来说,没有心脏当然会死,所以比干是必死无疑的。

当然,历史上比干的死亡没有这么曲折离奇。但他确实是被纣王挖了心死的。当时在比干执政期间政策清明,百姓生活安静和乐,不可否认比干的确是个很好的臣子。但可悲的是他辅佐的君王是纣王这样子残暴反复无常的人,注定了他的悲惨结局。

好在他老婆机灵,看到形势不对,带着怀孕的身体躲了起来,为比干留下了一丝血脉。后来周武王伐纣成功,就派人去寻找比干的后代。最后在长林这个地方找到他们,便将此地封赏给他们,并赏赐姓氏为林。

比干这人在历史上没有什么黑点,能拥有七窍玲珑心的人,必然是有大仁大才的。虽然结局悲惨,但是后代过得还是不错的。

比干读音

这是两个非常普通的两个字,读作“bigan”。分别是第三声和第一声。不管对与错,我就是觉得这样读起来很好听,多读几遍就可以听成“饼干”,突然间就少了好多严肃感。

但是根据百度字典的释义,这个词的正确读音是“bi gan”第二个字是读第四声。别问我为什么,这是人名。人名的读音向来没有道理,只有规定。

如果硬要扯点儿什么的话,我们可以从“干”这个字下手,这个名字的读音争议也是在这个字上。

在读第一声的时候,表示的意思很多,多是偏中性的“相关联”的意象。也可以用来做姓氏,或者是消极的表示浪费,白白地耗尽的意思。还可以表示数目。贬义的意思里就是伤害,触犯,打扰别人。这样看来,这些意思不管哪一个用在名字里,名字的含义都不好。毕竟中国人在帮孩子们取名字的时候,总是想取一个好的寓意,或者是寄托点儿希望。

在读第四声的时候,意思会更好一点,多表示事物的主体部分或者是重要部分,还有一个更加贴切的意思就是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从父母给孩子取名字的角度出发,这样的意思更符合他们的心里,所以读第四声会更加好。

但是换一句话,不过是个名字,只要我们读起来上口开心就好,当然如果你硬要向古人表示尊重可以去抠字眼。还有最重要的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音。

比干财神

比干在中国的民间里,是被尊为“文财神”的。“财神”在中国很多,有文有武,不同年代的也有。共同点就是,人是正气的,钱财数量是大大的。

其实比干的私人财产还是不是特别多的,起码不能和陶朱公相比是吧。但是比干对国家的贡献大啊,比干有一项主张大家都特别的熟悉,听了不下十几个朝代无数场改革了,叫做富国强兵。这个可不是单纯的在喊喊口号而已,人家比干是提倡实干的。大家一起来,该种地的就好好种地,想种果树的就好好种树。就这样,国家就富强了。关于兵的问题呢,好多个改革对于士兵的处理都不太一样,无一例外都是“使其强壮”。比干也是这样,虽然他当时的做法不可考了,但是他一定做的很好。

想想大商朝纣王统治前期,何等繁荣,里面纣王统治的自然好,也有比干的功不可没。

这个财神,可是为国家赚钱的。

人们尊重比干,还有因为他为人正气啊。比干忠心为国,宁肯被自己的亲侄子杀死也不肯服个软。可以说,他拿自己的生命祭奠了国家,完成了封建社会宣扬的“一个臣子应尽的本分”。这么好的人物,当然不成为宣传典范天理不容啊。

每个朝代都有和他惺惺相惜的人物,比如屈原。委屈的像个小媳妇,还没有比干的壮烈。不过这不要紧,心肝是什么颜色的也没那么重要了,肯定是红的,也必须是红的。

比干的坐骑

在古时候,人们出行要么是两条腿开路,要么就是骑马,娇贵有钱点儿的就可以坐轿子。但是这比干是个文官,一般武将才会有自己的坐骑,区区一个文官的话一般都是走路或者坐轿子。即使是在《封神榜》里,也没有给予比干一个腾云驾雾的本事儿,或者是个很拉风很厉害的坐骑什么的。

如果硬要给比干配个坐骑的话,那可能就是一匹马吧。

话说这日纣王和宠妃妲己在一起吃饭,突然妲己捂着胸口然后吐血了。旁边的小侍女立刻上前说是旧疾复发,需要吃了这七巧玲珑心才能活下去。纣王当时满心满眼都是妲己,搜遍全国才知道这心只有比干有。

比干知道这事儿之后大怒,但是王命不可违,他找了姜子牙。神奇的姜子牙给他施了法术,在比干的心脏被挖之后,只要不说话赶紧回来就可以活命。纣王不出所料的,为了妲己挖了比干的心脏。比干伤心绝望之后,赶紧骑上一匹马往家里奔。此时这匹马算是比干的坐骑,因为关于比干的所有故事里,他似乎只骑过马。然而比干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可能是太伤心了,竟然莫名其妙地问了一个买菜的:这人要是没有心还能不能活?那个卖菜的也实诚,直接说:菜没有心可以活,但是人没有了心是绝对不可能活的。然后比干就死了。

我是不太能理解这人是怎么想的,在关乎生死的大事儿上,还那么不走心。在回家的路上竟然还要问卖菜的一个问题。但是这可能就是比干的命,逃不过。

 
标签: 比干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窍玲珑心的比干与空心菜的传说是怎么来的
    比干,子姓,沫邑人(今卫辉市北)。生于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125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63年。比干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为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
  • 封神英雄榜比干简介 比干是怎么死的?
    比干,子姓,沫邑(今河南淇县)人,商代帝王太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的叔叔,官少师(丞相)。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商纣王)。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终年(公元前1063年)
    11-17 比干英雄
  • 比干与空心菜之间关系的传说是怎么来的
    比干,子姓,沫邑人(今卫辉市北)。生于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125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63年。比干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为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
  • 被妲己挖心而死是误传!比干到底是怎么死的
    在影视作品中,比干是一个为人为官正直无私的人,但说到比干怎么死的?在影视中,往往被描述成被苏妲己挖心致死。但比干真的是被妲己挖心而死吗?往往历史的描述大多被现在的编剧偷换概念,真实的比干确实是皇叔但是做事有些古板。这跟他的死有一定的关系。周
    11-10 妲己比干
  • 姜子牙救的了砍柴的武吉 为啥救不了丞相比干
    姜子牙在封神演义里绝对是最闪亮的主角,有强大的阐教集团做后盾,又有除商立周的尚方宝剑,还拿了三教共议的无字天书在手。杀一个人或救一个人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但为什么救不活忠心耿耿的比干呢?姜子牙奉命下山显摆身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违背天命用道家法术
  • 历史上的比干是怎么被封上神的?
    比干是《封神演义》里一个角色,他是纣王身边的忠诚,用自己的一片忠心对待着殷商。在中国真实的历史中,确实有比干这个人,当时他是丞相,被世人称为国神,虽然他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是他的资料一直被保存着。那么国神比干的简介是什么,他曾被封为了
    10-01 比干
  • 比干的“七窍玲珑心”竟是他自己挖的吗?
    比干是什么神比干在封神的时候,被封成了“文曲星”。后世被尊为文财神。其实在历史上,“文曲星”这个称呼给过了很多人。除了比干之外,小时候划粥吃刻苦学习的范仲淹,刚正不阿脸像黑炭一样的包拯,义正言辞宁死不屈的文天祥,混血血统大小身世坎坷却又聪明
    09-28 比干
  • 比干简介 商朝时期商纣王的叔父少师比干生平
    比干,子姓,沫邑人(今卫辉市北)。生于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125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63年。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为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
  • 文财神比干的“七窍玲珑心”竟是自己挖的?
    比干在封神的时候,被封成了“文曲星”。后世被尊为文财神。其实在历史上,“文曲星”这个称呼给过了很多人。除了比干之外,小时候划粥吃刻苦学习的范仲淹,刚正不阿脸像黑炭一样的包拯,义正言辞宁死不屈的文天祥,混血血统大小身世坎坷却又聪明伶俐的许仕林
    07-30 比干
  • 商纣王叔父比干的故事 比干空有一副好心肠
    王朝将灭,再有本事的文官武将也无能为力。朝代末期,文官中不缺乏仁人志士,他们满怀救国的信念,提出自己的建议,可往往不被最高统治者采纳,更受同僚的诽谤、排挤和迫害;建议即使采纳了,也起不到多大作用,因为王朝的根基动摇了,很难恢复平衡,以致不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