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 唯一亲征漠北蒙古诸部汉族皇帝

   2020-12-0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明永乐八年至永乐二十二(1410-1424)年明成祖朱棣五次御驾亲征漠北蒙古诸部,其气魄为历代帝王所罕见。背景蒙古贵族势力在元末明初经历了几十年的演变和分裂。元顺帝逃往漠北后,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死于应昌(今内蒙古多伦东北)。皇太子爱

明永乐八年至永乐二十二(1410-1424)年明成祖朱棣五次御驾亲征漠北蒙古诸部,其气魄为历代帝王所罕见。

背景

蒙古贵族势力在元末明初经历了几十年的演变和分裂。元顺帝逃往漠北后,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死于应昌(今内蒙古多伦东北)。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逃往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史称“北元”。明永乐初年,蒙古贵族势力内部互相残杀,遂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鞑靼部居住在今贝加尔湖以南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大部分地区;瓦剌部居住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和准噶尔盆地一带;兀良哈部聚居在今老哈河(在内蒙古)和辽河流域一带。三部之间经常互相残杀,并不时侵扰明朝边疆。朱元璋对蒙古贵族势力始终采取努力通好,积极防御的政策。明成祖继承了明太祖对待蒙古贵族的政策。

他一面与之修好,封蒙古部落酋长为王,赐予金银、布帛、粮食等物品,争取相安无事。如朱棣封瓦剌部首领马哈木为顺宁王,在鞑靼部首领本雅失里称汗时,成祖多次遣使通好。另一方面,如果蒙古贵族无理侵扰,就给予坚决打击。三部中以鞑靼部最为强盛,本雅失里因此而骄,对明朝抱不友好态度。明永乐七年(1409年),朱棣派遣使臣郭骥去鞑靼,结果被杀,这个事件成了战争的导火线。朱棣忍无可忍,遂决心征讨鞑靼。

大明永乐七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令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王聪、火真副之,王忠、李远为参将,率精骑10万出征鞑靼。临行前,朱棣担心丘福会以兵力强盛而轻敌,特地告诫说:“毋失机,毋轻犯敌,毋为所治,一举未捷俟再举。”八月,丘福率军出塞,前锋抵达胪朐河(今克鲁伦河)南岸,歼灭了靼鞑的游兵,乘胜过河,俘敌官员1人。丘福不顾诸将劝阻,对俘虏的话信以为真,并让其为向导,结果,孤军深入,中了本雅失里的埋伏,五将军皆殁,全军覆灭。败讯传至朝廷,朱棣大为恼怒。为了消涂边患,决计御驾亲征。

第一次:大明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朱棣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并调用武刚车3万辆,运粮20万石,随军队行动。沿途每10天行程存一批粮,以备回返时食用。三月出塞,抵凌霄峰(今河北张北东北)。四月,抵阔滦海(今内蒙古呼伦湖)。五月初,进至胪朐河(今克鲁伦河)流域,朱棣更名为“饮马河”。本雅失里闻讯明军大举进攻,尽弃辎重孳畜,仅率七骑西逃瓦剌部。太师阿鲁台则东逃。朱棣打败本雅失里后,挥师攻击阿鲁台,双方交战于飞云壑和静虏镇(今哈拉哈河南岸)。朱棣亲率精骑直冲敌阵,阿鲁台坠马,然后逃遁。朱棣乘机追击,斩杀无数。这时,明军食粮已尽,朱棣命令停止进攻,胜利还师。鞑靼部经过这次打击,向明朝称臣,每年向明朝进贡马匹。明朝也给予优厚的赏赐,其部臣阿鲁台接受明朝给他的和宁王的封号。

鞑靼败后,瓦剌部逐渐强盛起来。瓦剌首领仗恃势强,出兵袭杀了本雅失里,并一再声称要进攻鞑靼。阿鲁台多次请求明成祖出兵攻打瓦剌,为其故主本雅失里报仇。阿鲁台还率余部奔至明长城附近。与此同时,瓦剌部不断要挟明朝厚赏,妄想占领明朝的宁夏、甘肃地区,屯兵边境,向漠南进逼。朱棣为了满足鞑靼部的请求,也为了明朝边境的安宁,决定亲率30万大军征讨瓦剌部。

第二次:大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三月,车驾由京师出发,并让皇太孙从行。四月,师至兴和(今河北张北),举行大规模阅兵式。六月初,前锋在三峡口(今内蒙古多伦西北),击败瓦剌部游兵。朱棣乘势向西北方向进攻。行至忽兰忽失温(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遭瓦剌军的依山阻抗。朱棣便以精骑引诱瓦剌军离开山势出战,另外部署神机炮及时炮击,自己率铁骑冲入敌阵,杀敌无数。瓦剌军遂大败。朱棣顺势追击,并分兵三路夹击瓦剌军的反扑,亲率一路精骑再次冲入敌阵,瓦剌军败遁。瓦剌部受此重创,此后多年不敢犯边。次年,瓦剌向明朝贡马谢罪。

鞑靼部在明朝帮他打败瓦剌后,经过数年的恢复,势力日渐强盛起来,曾两次乘瓦剌部为明重创之危击败瓦剌部。对明朝,阿鲁台改变依附政策,重新反叛明朝,轻侮或拘留明朝使节,并时常出没塞下,骚扰劫掠。朱棣为此致书劝止阿鲁台,但阿鲁台不予理会,依旧我行我素。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十月,阿鲁台竟大举围攻明朝北方重镇兴和,击杀明都指挥王祥。为了打击鞑靼的侵扰活动,朱棣决意第三次亲征。

第三次:大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二月,朱棣令调用驴34万匹,车177500多辆,挽车夫235000多人,共运载粮食37万石,随大军出征。三月,车驾出北京,主力仍沿故路北上。军至宣府(今河北宣化)东南之鸡鸣山时,阿鲁台闻悉朱棣亲证,乘夜从兴和逃跑,避而不战。诸将请求追击,朱棣命暂缓追击。

五月,师过偏岭(今河北沽源南),举行阅兵式。朱棣告谕兵将:“兵行犹水,水因地而顺流,兵因敌而作势,水无常行,兵无常势,能因敌变化取胜者,得势者也。”为了鼓舞士气,朱棣作平虏曲,供将士传唱,七月,师至煞胡原,俘获阿鲁台部属,从而得知阿鲁台丢马弃甲从阔滦海北遁。朱棣惧重蹈丘福深入陷没之覆辙,下令停止追击。

回师途中,朱棣认为兀良哈部为阿鲁台之羽翼,遂选派步骑2万,五路并进攻打兀良哈部。师至屈裂儿河(今内蒙古洪儿河上游支流)。兀良哈部得知明军来攻,仓皇西逃。

朱棣指挥军队夹击围歼,大败兀良哈部。九月初,回师至北京。

第四次:大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鞑靼首领阿鲁台以为明朝放松了警惕,不会出征,决意率众袭扰明朝边境。朱棣闻悉阿鲁台又来侵犯,决定再次亲征,八月初,朱棣举行宴会,宴请从征五军将领。随后举行阅兵式。九月上旬,师至沙城(今河北张北北)。阿鲁台部众阿失帖木儿率部众降附。十月,明军继续北上。鞑靼王子也先土干率部众来降。朱棣立即封其为忠勇王,赐名金忠,余者皆有赏。十一月班师回京。

第五次:大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正月,鞑靼阿鲁台出兵扰袭大同等地,朱棣决定第五次亲征。忠勇王金忠自降明后,屡请出兵攻击阿鲁台,愿作前锋效力。朱棣批准了他的请求。

四月,师出北京北上,进军途中,命忠所部捕获阿鲁台部属,得知阿鲁台远遁,分兵搜抄,未见踪影。朱棣遂令班师。七月,回师至榆木川(今内蒙古林西北),十八日朱棣病死军中。

总结:明成祖五次亲征蒙古,有效地打击了蒙古贵族势力的侵扰破坏,保障了各民族的安宁,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中央政权的统治地位。

 
标签: 汉族 明成祖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唐朝是汉族人的朝代吗 唐朝是不是汉族人王朝
    唐朝是汉族人的朝代吗 唐朝是不是汉族人王朝
    1、唐朝是汉人王朝。2、唐朝皇族出自陇西李氏,一说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是其远祖,在当时李氏家族也是北魏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 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涌现过西汉飞将军李广和秦国名将李信等著名将军。3、而《旧唐书》和《新唐
  • 我国哪个朝代的皇帝不是汉族 我国什么朝代的皇帝不是汉族
    我国哪个朝代的皇帝不是汉族 我国什么朝代的皇
    1、元朝皇帝是蒙古人。清朝皇帝是满族。辽国的是契丹族。金国是女真。西夏是党项族。还有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政权都是胡族建立的。唐朝皇室也有鲜卑血统。2、从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的两千两百多年时间里,汉族人当皇帝和成为统治民族的朝代只有汉朝一个,其他所
  • 秦始皇统一六国 为什么我们不叫秦族而叫汉族?
    原谅小侯的不正经,接下来小侯就该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了。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 ——秦朝。在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期是战国,那时候虽然是分裂的,但是我们的民族名称叫华夏族。秦始皇统一之后,建立了多
  • 忽必烈为何要用汉族封建王朝的政策和制度?
    蒙古帝国自建立起一直实行的是成吉思汗建立的一套制度,基本是延续他们蒙古族的传统。等到忽必烈继位尤其是建立元朝后,他就放弃原来的制度,改革使用汉族封建王朝的政策和制度。忽必烈从小尊崇汉族文化尤其是儒家,深受其的影响。等到蒙古帝国的对外征服,疆
    12-30 忽必烈
  • 清朝服饰之 清代汉族女子服饰
    清代汉族妇女服饰,在“男从女不从”(即对汉族男子严格要求遵从汉族服制,而妇女则放宽)的规范下,变化较男服为少。后妃命妇,仍承明俗,以凤冠、霞帔作为礼服。普通妇女则穿披风、袄裙。披风是清代妇女的外套,作用与男褂相似,其制为对襟、大袖、下长及膝
    12-27 汉族清朝
  • 武昭王李暠是汉族人吗?李暠家训的内容是什么
    李暠,西凉政权的建立者,谥号武昭王,又叫兴圣皇帝,在位18年。他博学多才、有志向,很早就被人发现并推荐为官。最初为后凉段业效力,他的才能很快就在政治上得以表现,不久后又被人推荐为敦煌太守。在后凉势力衰退之时,后凉多郡开始反抗段业,经过六郡联
    12-26 汉族李暠
  • 清王朝靠什么驯服了汉族人?大清朝因何崛起
    我以为,这句话不如说得更透彻些:中国的奴隶们,身处底层,却常常为统治他们的上层奴隶主着想,甚至为主子的利益拼命。但是,我要强调:造就这一切的,不是被统治者,而是统治者。尤其是近代以降,清王朝的民族压迫式的专制愚弄统治,对汉民族精神性格产生了
    12-13 清朝汉族
  • 魏晋男子服饰 魏晋时期汉族男子的衫
    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衫与袍的区别在于袍有袪,而衫为宽大敞袖。衫有单、夹二式,质料有纱、绢、布等,颜色多喜用白,喜庆婚礼亦服白,白衫不仅用作常服,也可权当礼服。由于不受衣祛限制,魏晋服装日趋宽博。上至王公名士,下及黎民百姓,均以宽衣大袖为
    12-12 汉族
  • 咸丰皇帝心理变态 酷爱临幸汉族小脚寡妇
    咸丰帝对汉族女子产生极大的兴趣,似乎还属正常,但对缠足的汉族女子,特别是缠足寡妇产生极大的兴趣,似乎并非是“赶时髦”或“媚俗”所能解释的,简直近乎性心理变态了。《清朝野史大观》记载说,一位山西籍的曹姓寡妇“色颇姝丽”,其脚尤其纤小,“仅及三
  • 历史上五胡乱华是哪五个民族 竟差点导致汉族灭
    五胡乱华是哪五个民族?很多人肯定不知道,但五胡乱华就是几乎人人所熟知的,那五胡乱华是哪五个民族,为什么那个时代中国会被五胡所占领。接下来就详细介绍五胡乱华是哪五个民族?五胡乱华是哪五个民族:一百三十六年间,在中国北部和四川先后建立了习惯上称
    12-06 汉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