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萧何 萧何用何方法获多疑刘邦的信任?

   2020-08-1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一个人要赢得他人的真正信任,是很难的事,如果这个他人还是手握重权的君王的话,就更难了。那到底有没有争得君王信任的办法呢?还真有。比如,钓。经典案例就是姜太公,周文王发现这个用直钩钓鱼的老先生不是凡人,一谈之下,相见恨晚。于是拜姜太公为老师,

一个人要赢得他人的真正信任,是很难的事,如果这个他人还是手握重权的君王的话,就更难了。那到底有没有争得君王信任的办法呢?还真有。

比如,钓。经典案例就是姜太公,周文王发现这个用直钩钓鱼的老先生不是凡人,一谈之下,相见恨晚。于是拜姜太公为老师,并请他辅佐自己,中国历史上一对模范君臣就此诞生。与姜太公相似的,还有孔子的学生子夏。孔子去世后,儒家“一分为八”,分成了八个门派,以子夏为首的讲学团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派。这个团队后来被魏文侯迎请到了魏国,魏文侯还拜子夏为师,给予极高的礼遇和信任。子夏和他的弟子由此开始了一段有名的“西河讲学”岁月——这是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史书上没留下子夏游说魏文侯的任何言辞,说的都是他被魏文侯“迎请”到了魏国。看来,他和姜太公一样,是凭着自己的道德学问征服了君王,使其主动“上钩”的。

能“钓”到君王的信任当然是好的。众多史实也证明,君王尊重、信任某人,一般这种君臣关系都颇为牢固、和谐。“钓”得到君王的信任,其效果虽佳,但毕竟不是一种常规手段,属于可遇不可求之列。或许正因为此,很多急切地想得到君王信任的人,一般不采取这种被动等待的方法,他们大多喜欢主动出击。

主动出击的方法也分好几种,比如“连忽悠带骗”法。这种办法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用得最多,也最娴熟。其秘诀是,游说君王时,连哄带骗,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就手段的效果而言,晓之以理不如诱之以利,诱之以利不如吓之以威。比如张仪替秦国出使楚国,目的是拆散齐楚联盟,以便秦国逐个击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张仪一上来就跟楚怀王说,请您跟齐国绝交,绝交之后秦国给楚国方圆六百里的商於之地,此外秦王还会把他漂亮的女儿嫁给您。结果到了秦国,张仪变卦了,“哪里有六百里?我说的是六里”。楚怀王一怒之下发兵攻打秦国,可惜打不过,损兵折将。

这时,张仪再次到楚国来,这次不诱之以利,而是吓之以威。他对楚怀王说,秦国实力强大,楚国根本打不过,好好跟秦国搞好关系才是上策。若不如此,秦国势必大兵压境。这回,楚怀王被吓住了,又信了张仪。在当时,各诸侯国都知道张仪是个“反覆无常之人”,可他替秦国搞连横偏偏屡屡得手,为什么?说白了就是各国君王均有贪财好利、目光短浅、见利忘义等致命弱点,所以才屡屡被他“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忽悠住。

再比如,“盟誓法”。古代的盟誓效用大概与今天的签合同差不多,口说无凭,得落实到白纸黑字上。盟誓有仪式,有誓词,非常庄重,一般不能反悔。这个招法严格来说属于“巩固信任法”,即害怕君王中途变卦,不再信任自己了,所以就用这种方法固定信任关系。

 
标签: 萧何 刘邦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揭秘刘邦为何要将功臣萧何下狱治罪?
    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
    12-31 刘邦萧何
  • 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是谁?刘邦丞相萧何结局如何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刘邦当上皇帝,分封异姓王,封萧何为丞相。直至刘邦死,萧何都是宰相。刘邦分型了异姓王以后,觉得异姓王权力太大,就费尽心机夺回异姓王手中的权利。异姓王反叛谋反逃跑等等诸多
  • 萧何超群能力 为何甘心追随刘邦?
    从始至终,萧何都死心塌地跟着刘邦,沛县起兵的不只刘邦一个人,随后的反秦势力中,各地英杰也不少,但萧何独携家带口追随刘邦,为什么呢?刘邦的魅力就不说了,当然,很多史书讲刘邦不怎么务正业,但其实仔细看刘邦年轻的经历,却非一般人,更非人们惯常理解
    12-27 刘邦萧何
  • 萧何贪污腐败 汉高祖刘邦知道后为何不怒反悦
    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为刘邦的左膀右臂,大汉的开国元勋之一。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
  •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
    12-26 萧何韩信
  • 成也萧何败萧何 汉朝功臣萧何是怎么死的?
    萧何怎么死的?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
    12-24 汉朝萧何
  • 萧何为什么要帮助汉高祖刘邦杀掉韩信?
    刘邦做为中国历史上最无情的两个开国皇帝之一,最大的罪状应该就在杀韩信这件事上。不过在杀韩信这件事上有一个人被历史忽略了,他就是韩信的哥们和同事萧何!历史上众多“好好先生”未必都是好人,他们所信奉的中庸哲学,讲究“不偏不倚、左右逢源”,为了保
  • 汉高祖刘邦为何对萧何从不动粗?
    萧何这个人早年是刘邦的上司,刘邦在泗水亭做亭长的时候,萧何就是县里的秘书,而且因为精通法律,是县令的好帮手。那个时候大家都看不起无赖出身的刘邦,只有萧何对刘邦好些。秦始皇三十五年,亭长刘邦去首都咸阳服徭役一年。有所交际往来沛县属吏纷纷前来送
  • 如何取得君王信任 萧何用自污法获多疑刘邦信任
    盟誓法属于古代的“法治思维”,即便跟君王办事,也得“先小人后君子”,重合同,讲信用,这里面是很有点西方的“契约精神”的。可惜的是,一般人没胆量与君王讨价还价,所以这个方法用的人也不多。还有一种取得君王信任的办法,就是“自污法”。战国末期,秦
  • 萧何为啥那么死心塌地跟着刘邦打天下?
    萧何年轻时就当上了沛县的主吏,而刘邦当时只是一个小亭长。但我们所知的历史,从始至终,萧何都死心塌地跟着刘邦,沛县起兵的不只刘邦一个人,随后的反秦势力中,各地英杰也不少,但萧何独携家带口追随刘邦,为什么呢?刘邦的魅力就不说了,当然,很多史书讲
    12-19 刘邦萧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