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帮会曾是主力军?

   2020-02-2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作为中国历史上根深蒂固的社会势力,江湖会党的存在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重大威胁与隐患,因而一向是朝廷坚决打击清除的对象。但是,即便在历朝历代高压政策打击下,江湖帮会仍能秘密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之中,每至天灾人祸、王朝衰亡之际,这些民间秘密组

作为中国历史上根深蒂固的社会势力,江湖会党的存在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重大威胁与隐患,因而一向是朝廷坚决打击清除的对象。但是,即便在历朝历代高压政策打击下,江湖帮会仍能秘密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之中,每至天灾人祸、王朝衰亡之际,这些民间秘密组织便会乘时而起并成为起义的重要力量。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秘密社会的存在并非完全没有合理性,譬如其一贯以“忠义豪侠、急人之急”等传统理念相号召,又以“仁义礼智、五伦八德”等信条作为基础价值观,因而在弱势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会党的巨大力量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如萍浏醴起义时的“洪江会”即设有“内外八堂”(“内八堂”为文案、钱库、总管、训练、执法、交通、武库、巡查;“外八堂”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路码头),“外八堂”下还设有“红旗”、“跑风”各职,分别掌管组织、侦候、通讯等职;二是定有严格的纪律约章,譬如四川哥老会(“袍哥”)即规定有十八条罪行,如不孝父母、不敬长上、殴打亲属、调戏妇女等,一旦触犯,就要受到“剽刀”、“碰钉”、“三刀六个眼”,“挂黑牌”等严厉惩处。

较之以往的帮会组织,清末会党又有三个新特点,一是重要成员大多出身行伍,曾接受过军事训练并具有一定的指挥作战能力,如四川、湖南等地的哥老会成员多有湘军或其他军队的从军背景;二是革命党渗透到江湖会党组织中,使其在“秘密社会”的性质之外平添了一份理想与革命的色彩;三是革命党组织将各地会党串联起来,形成了更大的反抗联盟,如同盟会的外围组织共进会即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三合会、哥老会、青红帮等各大会党联合了起来,在革命党人的组织引领下,会党就不再是一群骚动不安的乌合之众,而成为一支而极其凶险的组织力量。

尽管各级地方官员对会党情况有所警觉,但总体而言,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譬如庚子年前后的湖南巡抚俞廉三曾将称会党分子“手无利器巨资,胸无远谋大志”,但这种情况在革命党人加入之后就大不一样了。革命党的举义大多是通过会党间接发动群众,三者结合势必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由此也在辛亥革命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标签: 孙中山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孙中山历史地位到底如何定位 孙中山历史地位怎么定位
    孙中山历史地位到底如何定位 孙中山历史地位怎
    1、他是现代中国转型的先行者、国家统一的捍卫者。2、孙中山先生的民族革命,无论是最初的反对满清专制、还是后来的反对列强,都是现代民族国家重构的必要环节。因此,首先从建构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一点上看,就不应该怀疑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
  • 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 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 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1、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孙中山晚年思想新飞跃的主要标志。2、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在反对封建军阀的道路上苦斗着。3、但无论是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还是反对段祺瑞的护法运动,都遭到失败,这
  • 孙中山与张作霖鲜为人知的合作为何以失败告终
    孙中山是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张作霖是出身草莽的封建军阀。二人的政治主张截然不同,本应水火不容,然而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二人为了各自的目标曾有过非同寻常的交往。孙中山先抛橄榄枝袁世凯死后,中国逐渐形成四派势力,即以冯国璋(后来是曹锟、吴佩孚)为
  •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为何要定都南京?
    开国定都,一向是中国历朝历代的传统。大凡开国定都总要考虑当地的地理形势和交通方便与否等因素。西汉定都长安,因为关中号称天下膏壤,地势险要,挟制东方郡县好象按着别人的脊背。东汉定都的洛阳虽然不如长安,这是因为长安经西汉末年兵燹,残破不堪。何况
    12-29 孙中山
  • 孙中山出生证明曝光 孙中山曾经是美国公民?
    国民党“中央党史馆”主任邵铭煌认为,孙中山先生作为“唯一一位在两岸四地印下足迹的领袖人物”,还有太多需要公众了解之处。他的经历和精神,不仅值得学界好好挖掘、研究,更应让公众从中汲取到正面能量。看到来自孙中山故乡的大学生跨越海峡寻找伟人足迹,
  • 孙中山与黄兴如何从团结奋斗到最后分道扬镳的?
    黄兴与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曾经声应气求、并肩战斗九年,后因中华革命党组党原则之争,而一度分道扬镳。中华革命党组党原则之争,就其思想实质而言,乃是两种自由观的直接碰撞。黄兴与孙中山黄兴与孙中山合作始于1905年组建同盟会,而其合作的基
  • 谁最先尊称孙中山为“国父”?
    尊孙中山为“国父”,是蒋介石1925年3月30日在东征途中兴宁城提出的。当时,他在兴宁城北门外召开了追悼孙中山及东征阵亡将士大会。尊孙中山为“国父”,是蒋介石1925年3月30日在东征途中兴宁城提出的。当时,他在兴宁城北门外召开了追悼孙中山
    12-25 孙中山
  • 揭秘孙中山的日籍夫人大月薰:与女儿成“姐妹”
    大月薰是中国革命之父孙中山的日籍夫人,也是孙氏的第三任夫人,与孙中山生有一女冨美子。受到领导中国革命的孙中山抛弃后,分别再嫁两次。一八九八年秋,日本一个从事中国贸易的商人大月素堂因家中失火而临时搬到了横滨市山下町一幢石造楼房的二楼居住,而此
  • 孙中山为何叫“孙大炮”?
    孙中山叫“孙大炮”,是人们对他的称赞。因为无论对满清统治者,还是对封建军阀,他都是一门摧枯拉朽的“大炮”;还有人说,叫他“孙大炮”,是因为他口才了得,一开口就有如大炮狂轰……事实上,“孙大炮”的绰号来自孙中山的政敌袁世凯,也并不是对他的赞许
    12-23 孙中山
  • 宋庆龄嫁给孙中山的难言之隐 27岁的悬殊
    年龄相差近30岁的宋庆龄与孙中山宋的结合,虽然过程很激烈,但并没有太多爱情的成分,甚至在宋庆龄去日本找孙中山之前都没有想过要嫁给他。直到半个世纪后,宋庆龄道出了当时两人结婚的隐情,她说:“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他,而是出于对英雄的敬仰!”一次,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