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历史上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更爱杀功臣?

   2020-12-0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中国自秦以来,由汉人完成统一的王朝有西汉、东汉、隋、唐、宋、明。北宋勉强算做“一统”;而南宋只是偏安一隅,无所谓统一,更无所谓开国。隋、唐、宋的建立者都是旧朝的王公贵族。隋高祖杨坚,禅位前贵为北周的隋国公;唐高祖李渊世代阀阅,起兵前也是独镇

中国自秦以来,由汉人完成统一的王朝有西汉、东汉、隋、唐、宋、明。北宋勉强算做“一统”;而南宋只是偏安一隅,无所谓统一,更无所谓开国。

隋、唐、宋的建立者都是旧朝的王公贵族。隋高祖杨坚,禅位前贵为北周的隋国公;唐高祖李渊世代阀阅,起兵前也是独镇一方的“太原留守”;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前,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殿前都点检”(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军委主席兼国防部长)。

在汉族开国皇帝中,真正草根出身的只有两位,一是刘邦,一是朱元璋。刘邦,三代贫农出身,小时候连个大号也没有,人称刘季(刘三或刘四)。素小无赖,后来混上了泗水“亭长”。(按现在农村人口规模来看,“亭长”根本到不了乡一级政府,也就是相当于现在小村的“治保主任”,或大村的“片书记”。)估计还拿不到国家的俸禄,也就是可以凭借着流氓行经以及政府赋予的“治安”权力从村子里拿个“三提五统”,混个好肚油肚。

朱元璋就更别提了,出身更苦,家里穷的没饭吃,少年时代就跑去当了一阵子和尚,其实就是一个“合法”的乞讨者。可见,刘邦和朱元璋虽然都出身平民,但都属不务正业型,都不是老实巴交的真正农民,都见了点“世面”,也都有点无赖与豪气,非如此又怎能出来捞世界?事实上,李自成和张献忠何尝不是如此?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以后有时间再说吧。

有人会说,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以及三国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不是也属草根出身。其实不然!刘秀是汉朝宗室,而且父亲刘钦也做过县令,刘秀是地道的革命干部家庭出身。刘备呢?虽然他已经穷到“织席贩履”的地步,但他的祖上毕竟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因此刘备也是正牌“革命先烈”的后代。在那个非常重视门第的时代,假冒皇亲几乎是不可能的,何况还是冒充当今皇上的叔叔。而且,刘备早年家里也并非一贫如洗,他十五岁时还曾外出游学,与同宗刘德然、公孙瓒拜卢植为师,并与公孙瓒结为好友,可见其家贵族门风仍在。如果没有这些资本与阅历,刘备想在东汉末年政治舞台上出头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现在要说到主题了。在上述开国皇帝中,我发现:出身宗室或贵族的刘秀、刘备、杨坚、李渊、赵匡胤,对待开国元勋都非常礼敬优容;而出身平民的刘邦和朱元璋却大开杀戒,把功臣几乎杀得干干净净。

汉光武帝刘秀,有人说他“堪称中国帝王中的顶峰人物。文才武略相貌人品,都达到了无人企及的程度”,其实这还真不是过誉之词。刘秀最大的特点,就是仁德待人,爱民如子,同时也真心善待功臣。在如何对待开国功臣的问题上,刘秀在历代皇帝中是做得最好。对待开国功臣,生活上给予高标准,政务上给予一定权力,在政治上给予崇高的荣誉。刘秀命人为手下28个功臣绘了画像,悬于凌云阁内,人称“云台二十八将”。这些开国功臣也非常“识大体”,大都善始善终,留下了千古佳话。

蜀汉先主刘备,也是仁德之君,“视兄弟如手足,视妻子如衣服”,对关羽、张飞等属下推心置腹,恩同兄弟。刘备为关羽而杀死义子刘封,更不惜违背国策,发兵东吴进行报复,被火烧连营,身死白帝。刘备与诸葛亮鱼水交融,先是三顾茅庐,临终又托以国事。君待臣以礼,而臣必侍君以忠。关羽为刘备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虽走麦城而不惜一死。诸葛亮则联吴抗魏,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隋、唐开国之主对待元勋,也极其优待。唐太宗李世民甚至还效仿光武帝刘秀,也命人在皇宫凌烟阁内高悬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时常瞻仰怀旧!事实上,“凌烟留名”也成为臣下建功立业、君上封侯拜将的同义词。

宋太祖赵匡胤,对待功臣同样也非常优容。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高招,一举化解了五代十国以来将士骄主,擅自废立的传统,使中国结束了几十年来的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他还定下不杀大臣的规制,为大宋达到中国专制主义经济和文化的巅峰奠定了基础。

可见,出身宗师贵族的开国皇帝都很优待开国元勋,那么平民出身的刘邦和朱元璋做的怎么样呢?

先说汉高祖刘邦。刘邦几乎杀尽了功臣,而以诛杀头号功臣韩信最具代表性。韩信自领兵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没有他平定北方、夹击项羽,刘邦根本无法取得天下。但天下方定,刘邦就马上拿掉韩信的楚王头衔,贬为淮阴候,闲置长安。吕后又污韩信谋反,而杀之。韩信当年也曾防了刘邦一手,乃向刘邦讨了个 “三不杀”,即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刘邦也满口答应。韩信的意思是说,只要天在地在,你就不能杀我。结果,吕后把韩信悬掉在一个笼子里—— 不见地了;双眼蒙上白布——不见天了;再用削尖的竹子活活捅死——不见铁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欲致人死,何患无方?汉朝开国的头号功臣既被如此冤杀,其他人等都不在话下,只是挨日子罢了。

再说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也许是历代开国皇帝中出身最低贱的,而杀戮起功臣来却又是最心狠手辣的。天下方定,他就开始逐步清洗功臣,先杀华云龙、廖永忠。而在这一时期,早就激流勇退的刘伯温也在家乡不明不白地死去。-

而朱元璋杀戮功臣的大手笔,是发动胡惟庸和蓝玉冤狱,一共杀了数万人,使帮助他得天下的淮西政治集团被彻底清洗。朱元璋先是以谋逆之罪,诛杀了宰相胡惟庸等一大批功臣宿旧、大小官员15000余人。后又穷追胡党,又杀了唐胜宗等功臣,最后连数一数二的功臣李善长也被灭门。李善长是“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的“与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亲戚拜官,人臣之分极矣” 被朱元璋视为“赛萧何”的头号元勋,却在77岁时全家70多口被朱元璋满门抄斩,而赐予李善长全尸,则是朱元璋对这位头号功臣的最大恩典。

通过胡惟庸一案,朱元璋铲除了开国文臣,随即他把目标对准了武将。那时,徐达、李文忠等已死,领兵大将是冯胜、傅友德、蓝玉三人。蓝玉是朱元璋的得力干将,朱元璋曾经把他比作卫青。然而朱元璋还是对他举起了屠刀,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谋反罪将蓝玉处以磔刑,牵连十三侯、二伯,先后诛杀20000 余人,军中为之一空。蓝玉被冤杀后,王弼对傅友德说:帝晚岁峻诛杀,我辈几无噍类矣。结果,谈话被锦衣卫侦知,王弼被赐死。随即朱元璋又把最后两员大将冯胜和傅友德也给杀了。开国第一大将中山王徐达“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一直非常谨慎,病死于洪武十八年。但至今一直有人认为徐达是被朱元璋毒杀的。徐达患病不能吃蒸物,朱元璋知道后故意赐给徐达吃蒸鹅。徐达知道朱元璋之意,含泪进食,很快疽发身死。

功臣中唯一得以保全性命的仅仅汤和、沐英。汤和虽心直口快,但是个聪明人,既知朱元璋要诛尽功臣,乃自解兵权,谦卑恭顺,终得以安死枕上。而沐英得以世领云南,也是因为朱元璋需要一个懂得领兵打仗之人应付西南军务。

由于滥杀,清代学者赵翼说朱元璋“借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此言非谬也!

问题是,为什么出身平民的开国皇帝更容不得人呢?

笔者认为,不应该从性格上找原因!事实上,在创业之时,刘邦难道不比项羽更吸引人?朱元璋难道不比陈友谅、张士诚更吸引人?为何他们一旦得了天下就翻脸不认人了,就要诛杀功臣!此无他,刘秀、杨坚、李渊、李世民、赵匡胤等都是吃过见过的,对权力反到有一种平常心,愿意与人共享太平。而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都是爆发户,以前没见过太多的世面,从不知道权力会给自己带来如此大的幸福,因此更怕别人染指。同时,他们也更少运用权力的经验,总是神经过敏,一语不合就要举起屠刀!验之于史,难道不是吗?

但我们也看到,即使在专制时代,滥杀功臣的开国皇帝也是少数!正是留名凌烟的壮志豪情激励着一代代忠臣名将为了国家社稷而励精图治、肝脑涂地。

 
标签: 功臣 开国皇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开国功臣下场 明朝开国功臣下场是怎样的
    明朝开国功臣下场 明朝开国功臣下场是怎样的
    1、韩国公李善长:朱元璋将他比作萧何,后以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的名义,将77岁的李善长及全家70余口全部处死。2、宋国公冯胜:朱元璋诰词中称他胜兄弟亲同骨肉。蓝玉案发两年后被赐死。文献记载:上召胜饮之,酒归而暴卒。3、颖国公傅友德:
  • 刘邦主要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刘邦主要杀了哪些开国功臣
    刘邦主要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刘邦主要杀了哪些开
    1、刘邦杀了六位开国功臣,全部都是在刘邦身边辅佐的奇才。2、由于刘邦建立汉朝后警戒之心越来越强,加上刘邦本人生性多疑好猜忌,害怕他们在将来会有谋反之心,在自己内心非常恐惧下把自己身边的武将或者是分封的功臣全部杀害,有的甚至被满门抄斩,无一幸
  • 揭秘刘邦为何要将功臣萧何下狱治罪?
    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
    12-31 刘邦萧何
  • 皇帝赏赐功臣黄金 此后巨额黄金为何一夜间消失
    中国古代从秦汉时期开始,黄金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帝王们往往大手一挥,慷慨地赏赐、馈赠动辄成千上万。楚汉争霸的关键时刻,汉王刘邦听从了谋士陈平的计谋,派陈平携带40万两黄金到楚国动作反间计,结果收到了奇效,致使西楚霸王离间了“亚父”范增,导致
    12-31
  • 最具正面形象的锦衣卫 土木堡之变护驾功臣袁彬
    袁彬(1401—1488),字文质,新昌县义钧(今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人。明代著名锦衣卫乡首领,中国历史上最具正面形象的锦衣卫。袁彬出生近侍家庭,自幼聪颖,能诗善文。其父袁忠,建文四年(1402)被选为锦衣卫校尉,在宫中近40年,一直当皇帝
  • 雍正为何要除掉功臣年羹尧
    年羹尧、隆科多本来是雍正对付胤禩集团的两把利刃,没想到先于胤禩集团走向覆灭。到底原因何在?以往一些清史研究者多以年羹尧、隆科多“骄纵不法”作为唯一的答案,这是不准确的,也没有道出年、隆遇难的真相。雍正为了制衡胤禩、胤禟、胤禵,搞了一些政治上
  • 东汉治边第一功臣是谁?文武兼备越千古
    公元110年,羌族民变。并州,凉州被攻陷,被掳掠。而且势头越来越猛,不加以压制的话,恐怕会连锁反应,引起朝廷震荡。大将军邓骘下令,北方军情已经万分紧急,这会儿还要分散兵力去对付羌人的话,说不定两头不保。他在开公卿大会时,还特地说了个通俗的比
    12-31 东汉
  • 明朝功臣邓愈英年早逝朱元璋竟然亲自祭奠
    我们唯一能够了解邓愈的途径,也只有从记录邓愈一生的文言文《明史邓愈传》中了解一二了。文言文阅读起来总是那么费劲,在这里小编就把它翻译成白话文吧。邓愈生长于乱世,他的父亲就是个重信讲义之人,那时候民间有很多自发形成的民兵队伍来保家卫国,邓愈的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靖人物生平 平定萧铣
    早年经历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和时代,应当建立功业求
  • 揭秘朱元璋杀光功臣 为何独独放过他?
    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功臣几乎被他杀绝,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其原因何在?伴君如伴虎,这话真不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此,明代尤甚。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大杀功臣,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徐达、李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