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汉初名相萧何到底是怎么走上“腐败之路”

   2020-10-2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当前,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一批“大老虎”逐渐浮出水面,并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惩。此时此刻,你要开个玩笑,说哪个领导“腐败”了,肯定会风声鹤唳,引起警觉。尤其是那些真腐败的,平日里想方设法都要做出一副清廉的状态。当然,这种假清廉的背后,实

当前,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一批“大老虎”逐渐浮出水面,并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惩。此时此刻,你要开个玩笑,说哪个领导“腐败”了,肯定会风声鹤唳,引起警觉。尤其是那些真腐败的,平日里想方设法都要做出一副清廉的状态。

当然,这种假清廉的背后,实际是对法律的畏惧以及对个人不良行为的掩盖,是装出来的。可见,“不敢贪”的问题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没人希望别人说自己腐败,即便是玩笑之语。这是当前形势决定了的。但在古时候,有一个“大老虎”却与此相反,明明自己不腐败,却偏偏要装出一副穷奢极欲的“腐败”模样来。这个人,就是西汉开国功臣萧何萧相国。

难道一向精明干练的萧丞相“脑子进水了”吗?为什么要甘冒杀头之罪往自己身上扣“屎盆子”呢!其实,这也不能全怪萧相国自毁名声,关键是不如此不能打消刘皇帝的疑虑。因为,皇帝有疑虑是件很麻烦的事情,轻则抄家,重则掉脑袋。

却说当年,黥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军征讨。按说行军打仗,军务繁忙,刘邦定是日理万机,昼夜操劳,哪里还有心思顾得上后方的事情呢。但刘邦在打仗间隙,却多次派出使者回京城询问萧何在干些什么。使者倒也不说别的,也就是问问。萧何见刘皇帝如此“关心”,除了内心感动,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正常。只是感觉皇帝身在军中,鞍马劳顿,自己在后方安抚好百姓,维护好社会治安就行了,免得让皇帝分心牵挂。要说萧何真是不错,为了筹集军饷,把自己家的钱粮都尽可能拿出来捐助军队。此情此景,如同当年帮助刘邦打天下一样。

但萧何一心支前,忙于政务,什么事也没耽误,刘邦的使者却越来越频繁的过来询问。时间一长,萧何就有些不明就里、一头雾水了。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有天一个门客悄悄对萧何说:“你不久就要被灭族了。你现在身为相国,功劳第一,除了皇帝,没人可以和你相比。你从当初进入关中就深得民心,至今十多年了,老百姓都亲附你。你孜孜不倦的办事,使得民众和谐相处。皇帝所以屡次询问你的情况,是害怕你的威望过高,情动关中啊。”

萧何一听恍然大悟,赶紧让门客给出个主意。于是门客说:现在啊,你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把自己搞“腐败”,只要你“腐败”了,让皇帝抓到把柄,让百姓骂你,你就安全了,你“何不多多用低价、赊欠等手法强行购买田地,以此败坏自己的名声呢?这样皇帝就安心了。”萧何聪明人,一点即透,就照着他的办法做了,结果很快引起了关中百姓的强烈不满。前方忙着打仗,萧何却在后方忙着搞“腐败”,这还了得。消息很快传到军中,不料刘邦听了反而非常高兴,这老小子,终于让我抓到把柄了,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你。从此,安心平叛。

大军凯旋,王师回朝。刘邦正走着呢,就在途中遇到民众拦路上书告御状,说萧相国如何用强迫手段,贱价购买了民众的大量土地和房屋等等。刘邦回到京城,萧何前来汇报工作,刘邦笑着说:“你都已经是个相国了,居然还这样侵夺民众的利益!”并把民众的上书都交给了萧何,说:“你自己去向民众谢罪吧。”

都交给萧何自己处理了,这事也就算过去了。萧何以给自己“泼脏水”为代价,终于换来了刘皇帝的谅解和信任,看起来是委屈自己了。但倘非如此,一旦引起刘邦的猜忌,萧何如韩信一般下场也未可知。道理很简单:对于一般的小官吏,刘皇帝并不怕他们有野心,所以一有贪赃枉法行为必定严惩;但对于像萧何这样的重臣,刘邦主要还是防备他们有野心。在其眼中,贪腐是败坏名声、得罪百姓的事。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封建帝王的治国理念就是如此,讲究制衡,而非治本!

茶喝着喝着就淡了,人走着走着就散了。茶淡了可以重泡,人散了却很难再找得回来。很多时候,内心壁垒的形成都是一闪而过、须臾之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即便如萧何那样的睿智之人尚且需要别人的提醒,更何况泛泛之辈呢!

 
标签: 萧何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揭秘刘邦为何要将功臣萧何下狱治罪?
    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
    12-31 刘邦萧何
  • 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是谁?刘邦丞相萧何结局如何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刘邦当上皇帝,分封异姓王,封萧何为丞相。直至刘邦死,萧何都是宰相。刘邦分型了异姓王以后,觉得异姓王权力太大,就费尽心机夺回异姓王手中的权利。异姓王反叛谋反逃跑等等诸多
  • 萧何超群能力 为何甘心追随刘邦?
    从始至终,萧何都死心塌地跟着刘邦,沛县起兵的不只刘邦一个人,随后的反秦势力中,各地英杰也不少,但萧何独携家带口追随刘邦,为什么呢?刘邦的魅力就不说了,当然,很多史书讲刘邦不怎么务正业,但其实仔细看刘邦年轻的经历,却非一般人,更非人们惯常理解
    12-27 刘邦萧何
  • 萧何贪污腐败 汉高祖刘邦知道后为何不怒反悦
    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为刘邦的左膀右臂,大汉的开国元勋之一。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
  •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
    12-26 萧何韩信
  • 成也萧何败萧何 汉朝功臣萧何是怎么死的?
    萧何怎么死的?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
    12-24 汉朝萧何
  • 萧何为什么要帮助汉高祖刘邦杀掉韩信?
    刘邦做为中国历史上最无情的两个开国皇帝之一,最大的罪状应该就在杀韩信这件事上。不过在杀韩信这件事上有一个人被历史忽略了,他就是韩信的哥们和同事萧何!历史上众多“好好先生”未必都是好人,他们所信奉的中庸哲学,讲究“不偏不倚、左右逢源”,为了保
  • 汉高祖刘邦为何对萧何从不动粗?
    萧何这个人早年是刘邦的上司,刘邦在泗水亭做亭长的时候,萧何就是县里的秘书,而且因为精通法律,是县令的好帮手。那个时候大家都看不起无赖出身的刘邦,只有萧何对刘邦好些。秦始皇三十五年,亭长刘邦去首都咸阳服徭役一年。有所交际往来沛县属吏纷纷前来送
  • 如何取得君王信任 萧何用自污法获多疑刘邦信任
    盟誓法属于古代的“法治思维”,即便跟君王办事,也得“先小人后君子”,重合同,讲信用,这里面是很有点西方的“契约精神”的。可惜的是,一般人没胆量与君王讨价还价,所以这个方法用的人也不多。还有一种取得君王信任的办法,就是“自污法”。战国末期,秦
  • 萧何为啥那么死心塌地跟着刘邦打天下?
    萧何年轻时就当上了沛县的主吏,而刘邦当时只是一个小亭长。但我们所知的历史,从始至终,萧何都死心塌地跟着刘邦,沛县起兵的不只刘邦一个人,随后的反秦势力中,各地英杰也不少,但萧何独携家带口追随刘邦,为什么呢?刘邦的魅力就不说了,当然,很多史书讲
    12-19 刘邦萧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