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坦言九一八是他下的不抵抗命令?

   2020-12-0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过去长期认为九一八事变为蒋介石一贯的“不抵抗政策”所致。但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实际上“不抵抗政策”是张学良和蒋介石在面对日本威胁问题上的共识。张学良之“不抵抗”,是害怕东北军没有能力单独抵抗日本的军事攻击,所以下了撤退命令。张学良认为此时如与

过去长期认为九一八事变为蒋介石一贯的“不抵抗政策”所致。但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实际上“不抵抗政策”是张学良和蒋介石在面对日本威胁问题上的共识。

张学良之“不抵抗”,是害怕东北军没有能力单独抵抗日本的军事攻击,所以下了撤退命令。

张学良认为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在南满拥有铁路特权的日本和长期处于内战状态的中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升高了。

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9月6日,张学良又致电臧式毅、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衅,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确实注意为要。”是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驻守北大营的一万多名东北军将士因遵循张的严令没有抵抗。

东北被占,学生游行!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1931年9月19日,张学良在北京协和医院对天津大公报记者谈话时说:“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9月22、23日,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也分别发表讲话和告国民书,要求“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希望我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事实上默认了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张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并退守锦州。

在“不抵抗政策”指导下,张学良和蒋介石都寄希望于国联。但到1931年10月24日,国联作出决议,要求日方撤军,而日本不但不加理会,反而于11月进攻嫩江黑龙江守军。日本野心已暴露无遗,张学良自谓:“国联自身本无实力,仅能调解纠纷,不能强判执行,中日事件最好能自谋解决办法。

但在嫩江桥战役中,当日军和伪军张海鹏部向嫩江桥进攻时,张学良令守军于兆麟部和平撤退,以免靡乱地方,仍旧依赖国联。

马占山可谓孤军奋战,未获驻防锦州一带东北军的实力援助。张学良驻锦州队伍“毫无战斗准备” 。江桥战斗结束后,张学良受到社会舆论猛烈抨击。上海救国联合会说“黑省马军,孤军抗日,效忠疆场,张学良未能拨援”。市民联合会致电国民政府,指责“张学良坐视日寇侵略东北,辱国丧地,放弃职守”

。全国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亦电请政府“严惩张学良,克日出兵” 。

南京政府在认识到日军必将占领东三省的野心和国联的软弱后,逐渐改变政策。

1931年11月14日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大会通过决议“严令各省文武官吏若遇外侮入侵,应做正当防卫,严守疆土,与城存亡,不得放弃职守”。

而11月锦州事变中,张学良仍未下抗日决心,而是钟情于“锦州中立化”方案。11月29日,张学良致蒋介石密电,称“惟个人对此亦颇赞成”,并在与日方代表谈判之同时,开始安排东北军撤出锦州。顾维钧于12月3日电文中极力劝阻道:“兄(指张学良)拟将锦州驻军自动撤退,请暂从缓”。后1931年12月5日顾维钧又与宋子文联名致电张学良:“现在如日人进兵锦州,兄为国家计,为兄个人计,自当力排困难,期能防御。”蒋介石亦于12月8日致电张学良:“锦州军队此时勿撤退。”但12月21日,张学良致电第二军司令部:“当最近日本进攻锦州之时,我军驻关外部队理应防范,但若现政府方针未定时,自然不用锦州部队进行防守,因而撤至关内”,“部队驻地为迁安、永平、滦河、昌黎” 。当日军进攻锦州时,国民政府多次电令张学良抵抗。12月25日,令其“积极筹划自卫,以固疆圉”。张学良部队开始从锦州撤退后,12月30日国民政府还急电其“无论如何,必积极抵抗”,但日军兵不血刃占领锦州。日军占领锦州及绥中一带后,实现了对东三省的完全占领。

1932年日本策划的伪满洲国成立,从此东北数千万民众开始遭受日本长达14年之久的残酷统治和掠夺。抗战胜利后,每年的9月18日都被中国人视为国耻日。

张学良坦然是他下的不抵抗命令!

过去长期认为九一八事变为蒋介石一贯的“不抵抗政策”所致。但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实际上“不抵抗政策”是张学良和蒋介石在面对日本威胁问题上的共识。

张学良之“不抵抗”,是由于东北军没有能力单独抵抗日本的军事攻击,日本最希望能够挑起战端,所以不断升级挑衅行为。而张一旦与日本开战,他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来自中央政府的支援,结果只会是丢掉东北的领土和损耗自己的军事实力。所以他严格命令军民百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给日本人挑起战端的借口。而蒋介石之“不抵抗”,则是为了贯彻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路线。

在九一八事发当时,乃是张学良下令撤退,而蒋介石日记表明其迟至1931年9月19日晚才从上海方面得知“事变”消息。张自己也在晚年口述的回忆录中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借口。”

 
标签: 张学良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当李宗仁下令释放张学良时陈诚为什么不执行
    1949年1月23日,东北有两个团体,联合向李宗仁发出快邮代电,要求释放张学良。同一天,中国自由民主行动委员会和人权保障委员会等四个团体也向李宗仁致电,要求释放张学良。这些呼吁,对李宗仁颇有触动。前不久,电视剧《少帅》热播,让人们重温了张学
  • 东北易帜原因 张学良东北易帜真是出于爱国吗
    1928年6月,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被暗杀后,其子张学良立返沈阳,受到张作相等宿将拥护,继任东三省保安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成为东北政治、军事和社会集团主帅,主掌东北兵权。同年7月1日,张学良向国民革命军宣告停战,表明不会干涉“重新统一”的任务
    12-29 张学良
  • 张学良身边有11位美女 娶赵四全因宋美龄?
    张学良晚年曾写过一首诗:“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年轻时代的张学良。确实是个多情种,他曾自诩:“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张学良的女朋友很多,其实。他并没有怎么追过女人。大多是女人追他,在这方面。张
  • 趣闻:张学良枪毙土匪张学良 溥仪撞见皇太极
    少帅张学良毙了土匪张学良1934年,溥仪当了日本的儿皇帝。在东北地区,大家忙着抗日,爱国的将领层出不穷。而祖国的另一边,本为东北人的张学良却担任了“剿匪”副司令,中国共产党一边抗日、一边却要应付蒋介石的围剿,处境极为艰难。这一年10月,中国
  • 晚年张学良感叹 有个人不死日本就不敢发动918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该事变直接导致东北三省沦陷,无数百姓惨遭日寇铁蹄践踏。1981年,在“九一八”50周年之际,当初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回忆往事时,曾经对历史做了一个惊人的假设,他说,如果当时有一位将领在,
    12-28 张学良
  • 张作霖未留遗嘱 东北军所选继承人非张学良?
    对于继位者,张作霖生前未留任何遗嘱。围绕这个宝座的归属,东北军政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小诸葛”杨宇霆主持会议,公布了所谓的“遗嘱”,但“东北军总司令”却不是张学良。名单上的人选究竟是谁,张学良又是如何最终上位的?东北的平静绝非偶然,它缘自
  • 美男子张学良和墨索里尼竟然有一段情?
    1931年,时任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在一次例行的外交会议上认识了20岁的艾达·墨索里尼。艾达是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的长女,丈夫则是当时意大利驻华大使齐亚诺。新婚燕尔的艾达为了能守护在丈夫身边来到中国,可让她绝望的是,刚到不久,
    12-27 张学良
  • 张学良是怎样经历自己一生的?张学良生平简介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系军
    12-26 张学良
  • 张学良晚年不回大陆的几大原因 张学良在台湾
    张学良为何至死都不回大陆?1991年春天,被蒋介石幽禁半个多世纪的张学良先生,得以赴美国探亲访友。1993年起他又再次前往美国,并且获得了永久居住的权利,多年以来就梦想回祖国大陆探望亲友与重返故土的张学良,终于获得了人身自由。可是,张学良为
  • 斯大林如何从张学良手中强占了黑瞎子岛
    1929年7月,张学良决心夺回“中东路”,不惜与苏联开展,斯大林派“远东军魂”布留赫尔出战,大败张学良,撤退时顺手占据了黑瞎子岛,这一占就是79年。斯大林派“远东军魂”击败张学良,撤退时留下军队,驻扎黑瞎子岛在斯大林和蒋经国的谈判中,除了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