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与王安石 当锐意进取的皇帝遇到拗相公

   2020-06-1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宋神宗与王安石:在中国的封建王朝中,宋神宗赵顼也算是一个名人。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搞过不成功的改革。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宋史.本纪》是这样记载的:“断然废逐元老,摈弃谏士,行之不疑。卒致祖宗之良法美意,变坏几尽。自是邪佞日进,人心日离,

宋神宗与王安石:在中国的封建王朝中,宋神宗赵顼也算是一个名人。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搞过不成功的改革。

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宋史.本纪》是这样记载的:“断然废逐元老,摈弃谏士,行之不疑。卒致祖宗之良法美意,变坏几尽。自是邪佞日进,人心日离,惜哉。”这一改革,不但未能奏效一时,反而导致党争分裂,互讦不止,北宋从此益发衰弱,最后引发靖康之难,赵构南渡。

清人赵翼在《王安石之得君》一文中,这样描述赵顼与王安石:“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柢于神宗之雄心也。”这个赵顼,是个雄心勃勃的年轻皇帝,“意在用武开边,复中国旧地,以成盖世之功。”抱负很大,可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支持他。他的母亲曹太后说得更白:“苟可取,则太祖太宗己取之,何待今日?”

并非所有和赵顼唱反调者,都是贪生怕死之辈,都是因循守旧之徒,都是心甘情愿花大笔银子和丝绸向辽人买和平的草包。旦凡头脑清醒的人士都知道,面对冗官、冗员、冗兵、冗费的不可收拾,大宋王朝如同一艘超载的旧船,不马上进行自我修缮完备,己经不能再承受任何风浪了。焉能再进行兴兵讨伐,恢复疆土的战争。

到处碰到的都是摇头派,都是灭火器,弄得赵顼灰头土脑,很是郁闷。一日,他身着戎装,头戴金盔,来到后宫。想让太后瞧瞧他的英武模样。谁知两位老太太看得直皱眉头,赵顼大大地讨了个没趣。所以,王安石一出,让这位皇帝一下子找到了知音。“安石一出,悉斥为流俗。别思创建非常,突过前代。”于是,“帝遂适如所愿,不觉如鱼得水,如胶投漆,则倾心纳之。”就这样,王安石将其多年积累下来的改革主张,顺理成章地推行到宋朝的政治生活中。

宋神宗是要打仗的。不打仗,如何收复失地?不收复失地,如何建立不世之功勋?清人赵翼总结道:“欲用兵,必先聚财,于是青苗免役之法行;欲聚财,必先用人,于是吕惠卿、章淳之徒进。虽举朝争之,甚至内而慈圣光献太后,外而韩琦、富弼老臣,俱以安石不可用;而帝持之愈力,护之愈坚,故当时有谓帝与介甫如出一人者。”

说到底,理想主义的美丽言词,最能打动的是热血沸腾的青年。王安石和宋神宗的合拍,就是那近乎神话的光明前景。长于深宫,不谙世事的神宗,偏又有“好大喜功之资”,正好,“安石出而遇之,宜其流毒不能止”。

王安石的新法,也就是他的改革思路,早在宋仁宗时期,就曾小试锋芒,但仁宗不是神宗,未予赏识,寝其言不用,淹蹇而归。若干年后,神宗对他宠信有加,他也以圣人自居,要用他的新法,对大宋王朝作起死回生的挽救。而这位要打仗的年轻皇帝,在王韶取得熙河之胜后,一心求战,“厥后兵不敢用于北,而稍试于西,灵武之役,丧师覆将,涂炭百万。帝中夜得报,起,环榻行,彻旦不寐。”随着战争的失利,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三十八岁的赵顼驾崩于宫中。按照谥法“民无能名曰神”。下有一小注“不名一善”,故赵顼死后,谥为神宗。

神宗死后次年,元佑元年(1086年)四月,王安石也离开人世。变法终归于止,王安石的改革以失败而告终,拥王派也作鸟兽散。

南宋的朱熹说:“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遭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而安石乃汲汲于取熙、河、洮、岷以恢疆宇,遂以财利兵革为先,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宣之际,而祸滋极矣!”

这也许是对这位“拗相公”作的比较准确的评论。

 
标签: 王安石 宋神宗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家
    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家
    1、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与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公元1021年,王安石在临川出生,自幼聪慧,喜爱读书,且能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王安石幼时随父亲到各地出游,因此对民生疾苦深有感触。十七岁
  • 苏轼为什么不支持王安石变法?
    苏东坡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原因是政见不同。  苏轼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是在财税政策改革上,王安石搞租税、差役、兵役等货币化改革,同时给农民提供小额贷款,而苏轼则主要保留出劳力代役等传统形式,认为政府不应当与小民争利。
    05-17
  • 宋越熙宁战争 标志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宋越熙宁战争背景后来历史学家认为宋越熙宁战争背景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时宋朝国力空虚,宋朝的三冗两积社会弊病从一开始就有,但是在熙宁战争期间尤为显著,正是由于李超统治者看到了宋朝外强中干的历史局面才敢轻举妄动,对宋朝进行大举侵犯。其实宋越熙宁战
    12-31 王安石
  • 古人有多不爱洗澡 王安石的胡子竟然都有虱子
    记得梁实秋曾说,“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把洗澡当做一件大事的。”从“一向”追根溯源,沐浴洗澡则是历史悠久。据说在西周时期沐浴礼仪已形成定制,后人又不断丰富完善,而古代文人们的那些浴事则十分有趣。“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余。老
  • 历史上王安石家中不为人知的四位美女作家是谁
    王安石的妻子被皇帝封为吴国夫人,她也是一位风韵犹存的美女作家,十分擅长写作,她曾经写过一首小词约请诸亲去游览风景,词中有“待得明年重把酒,携手,哪知无雨又无风”的句子,当时的一个老作家读了之后,欣喜地赞颂说,吴国夫人创作的语言洒脱可喜,清丽
  •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其中有什么历史因素
    新法虽得到赵顼的鼎力支持,但实行起来举步为艰,由于新法在多方面触犯了享有特权的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因此,这次改革从一开始就遭到激烈的反对。这股反对力量得到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神宗皇后的支持。同时由于新法本身也存在许多缺点,所以也遭到
    12-26 王安石
  • 王安石吃饭轶事 曾吃鱼饵一盘 宴客两菜一汤
    北宋宰相中,王安石(1021年~1086年)的邋遢是出了名的,除了懒得换衣裳、不洗澡,个人卫生一塌糊涂外,在吃的方面同样不拘小节,很有“王氏特色”。某天,宋仁宗皇帝心情不错,一高兴决定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派对——“赏花钓鱼宴”,把够级别的京
    12-24 王安石
  • 同样是变法 为何商鞅成功了而王安石却失败了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如下:第一,是否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坚决支持。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国最高统治者秦孝公长期坚定的支持,因此能持续变法长达二十一年;反观王安石变法,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宋神宗始终在表达问题上摇摆不定,没有给予变法最坚定的支持,这是王安石
  • 为何风流才子苏东坡在司马光和王安石间左右为难
    一道东坡红烧肉,让人记住了这位吃货中的大文豪。其实,苏轼何止是吃货,简直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其在文艺各领域才学、成就之全面、精湛,放眼全世界亦罕见。然而,尽管如此全能,却在仕途上颇不得志,因“满肚子装着不合
  •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模棱两可态度是致命伤
    在说了半天王安石与“熙宁变法”之后,让我们还是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宋神宗赵顼。在历史的镜头下,我们看到这位虽年纪轻轻但却少年老成的大宋第六代皇帝自登位那天起就显得很是有些忧心忡忡,心力交瘁。也难怪,大宋这家百年老店此时已经百弊丛生,甫一即位,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