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历史背景 官渡之战是哪一年发生的?

   2020-11-2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官渡之战历史背景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

官渡之战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县,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势大增。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199年(建安四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起初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曹操则是四面受敌,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还在张绣麾下的贾诩,以及凉州从事杨阜,在综合分析了曹、袁的优劣后,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他们都看好曹操,认为局势会向着有利于曹的方向变化。建安三年(198年)十一月,吕布被曹操消灭,建安四年六月,袁术病死,十一月张绣投降曹操。刘表中立,孙策保守江东。局势变得更加明朗。

建安四年,张绣听从贾诩的劝告,归降曹操。刘表虽然表面上答应支持袁绍,但他并未出兵,持观望态度。曹操用卫觊之计,镇抚关中,并在官渡开始构筑防御工事,以防备袁绍攻击许都。

建安五年正月,曹操出人意料地先进攻徐州的刘备。众将认为应先打袁绍,曹操说:“刘备是人中豪杰,现在不打,将来必有后患。袁绍有大志向,但反应迟缓,肯定不会行动的。”遂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刘备于徐州,关羽被生擒投降,旋即还军官渡。不出曹操所料,袁绍迟疑不决,失去夹击曹操的良机。

二月,袁绍率步兵十万、骑兵一万,进军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准备渡河,同时派遣颜良进攻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

四月,曹操用荀攸之计,声东击西,佯装欲于延津渡河,诱使袁绍分兵西向,实则轻兵突袭白马,颜良于阵间措手不及,为关羽所杀。白马之围遂解,曹操迁移民众,沿河西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曹操,至延津南。曹操令骑兵解鞍放马,将辎重丢弃。文丑与刘备带着五六千骑兵先后追至,士兵们争夺辎重,情况混乱。曹操以五百余骑,乘机突击,文丑死于乱军之中。此后,曹操还军官渡,袁绍进保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关羽复投刘备。

江东孙策意欲偷袭许都,却被刺客暗杀。汝南黄巾军刘辟叛变,袁绍使刘备前往相助,为曹仁击破。

 
标签: 官渡之战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 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位于哪里
    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 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位于哪
    1、官渡之战的官渡现位于:河南中牟东北。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2、东汉献帝建安五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
  • 官渡之战 袁绍的英雄气概“都跑到哪儿去了”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名声显赫。到了袁绍,同样位居三公之上。借祖上阴德,袁绍从来不失名声地位。只不过,汉室衰微,政治腐败,袁绍还是位列大将军何进之后。尽管如此,在那个十分看重门第的时代,袁绍仍是一呼百应,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袁绍的失败很令人惋惜
  • 官渡之战前曹操曾留遗书 乞求袁绍善待孩子
    1944年,美军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指挥三百多万盟军官兵、二万多艘战船,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在诺曼底成功抢滩登陆,拉开了盟军反攻的序幕,也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第二天,艾森豪威尔威尔在电台发表了一份激情澎湃的演讲:“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
  • 解析三国著名战役官渡之战的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
  • 三国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历史评析
    胜败原因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1
  • 官渡之战胜利者是谁曹操为何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战争结果:官渡之战胜利者是谁?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11-09 曹操袁绍
  •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官渡之战是统一北方关键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说起三国时期的曹操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吧,曹操可以说戎马一生,在军事上成就非常大,更是统一了整个北方,那么曹操统一北方的最大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喜欢曹操的朋友可以一起进来了解下吧。东
  • 三国“官渡之战”袁绍到底输在哪儿?
    官渡之战袁绍之败: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各有各的历史价值:官渡之战成就了曹操,使其有了一统河山的可能;赤壁之战则彻底碾碎了这种可能,初步架构了三国鼎立之格局;随着夷陵之战(或叫猇亭之战)刘备的惨败,三方均元气大伤,谁也奈何不了谁,三国博弈的历史
  • 官渡之战的历史背景分析 袁绍过于刚愎自用
    官渡之战简介,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那时天下大乱,群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有名者可为其主,经过时间的演变,空间的转换,形成三国鼎立态势。既然称它为三国,那么肯定是有三个国家的,那么在三国中资格最老的是魏国,其次是孙吴,势力最为薄弱者
  • 揭秘中国古代的军史上非常有名的战争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在中国古代的军史上非常有名,它最出名的地方就是以少胜多,所以也为之后的很多战役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所以这是一场经典的战役.官渡之战简介官渡之战发生的时间是公元200年,它经历了一年才结束。参加官渡之战的军队是袁绍军和曹操军,当时袁绍军
    10-22 官渡之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