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是因何而死的?曹参为什么选择“萧规曹随”

   2020-11-2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名相萧何病重,眼看就快不行了。汉惠帝刘盈非常关心萧何,并且他希望萧何去世前能推荐一个得力的人选。于是他亲自往探慰。一番嘘寒问暖后,惠帝问道:“您百年之后,谁可接替你呢”?萧何的回答非常有意思。他既不说不知道,也不说具体的人,只是含混地说了句

名相萧何病重,眼看就快不行了。汉惠帝刘盈非常关心萧何,并且他希望萧何去世前能推荐一个得力的人选。于是他亲自往探慰。一番嘘寒问暖后,惠帝问道:“您百年之后,谁可接替你呢”?萧何的回答非常有意思。他既不说不知道,也不说具体的人,只是含混地说了句:“知臣莫如主”。现在看来这简直是废话嘛!假如惠帝知道了,哪又何必问呢?

但是在伴君如伴虎的人治时代,这种看似废话的回答却是非常高明的。且看他们接下来的对话。惠帝又问:“你觉得曹参怎么样?”萧何回答:“皇上得到贤才了,我死而无憾!”其实萧何心里早就认定自己死后相国的最佳人选是曹参。但是他不能先说啊!萧何是刘邦时代的老臣,而惠帝年轻。萧何不直接推荐曹参,而让年轻的惠帝说出来。既保护了将死的自己,也保护了曹参,同时还让年轻的皇帝有了面子。萧何死后,曹参顺利当上相国。曹参也是刘邦时代的功臣。此人虽以战功着称,但并非莽汉武夫,而是个深谙黄老之术的人。他当上相国后,无作无为,一心守业,乐得清闲,上朝时很少有奏报,退朝后饮酒聊天,外人看来日子过得实在悠闲。

刚即位的汉惠帝看不下去了,他暗自揣测是不是老臣轻视自己?有一天,惠帝就对曹参的儿子曹窑(时任中大夫)说:“你下班回家碰到你父亲时,能不能替我问句话?你就这样说:高祖刚死不久,现在的皇上年轻,没有治理朝政的经验,正要丞相多加辅佐,共同来把国事处理好。可现在你根本不过问朝廷大事,长此下去,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你问完后,看你父亲怎么回答,回来后你告诉我一声。不过你千万别说是我让你去问他的。”曹窑按皇帝的旨意,回家后用皇帝的问题质问曹参。曹参听了儿子的质问,大发脾气,大骂道:“你小子懂什么朝政,这些事是该你说的吗?你给我呆一边去。”

曹窑回到皇帝身边,把曹参骂他的话说了一遍,皇帝听了之后,觉得应该亲自找曹参谈谈。第二天下朝后,汉惠帝单独把曹参留下,对他说:“昨天曹窑问你的话,是我的意思,是我让他去问你的。既然你认为曹窑不配谈国政,那你就跟我谈谈吧!”曹参听了惠帝的话,立即摘下官帽,跪在地上叩头谢罪。惠帝也不生气,和颜悦色地说:“没事,你说吧!”曹参战战兢兢地问惠帝说:“请陛下您仔细想想,您跟先帝相比,谁更贤明英武呢?”惠帝回答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提并论呢?”曹参又问:“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萧何相国相比,谁强呢?”汉惠帝笑着说:“我看你好像是不如萧相国。”曹参接过话茬:“陛下所言极是。先帝与萧何治国平天下,法规制度已经完备,且行之有效,我等谨守各自职责,继续执行下去不就行了吗?”

年轻的皇帝听完后,若有所思。他点了点头,说:“好了,我知道了,你退下吧!”从此汉惠帝再没有干涉过萧何的“无为”。曹参力主清静无为,其实并非庸碌无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不折腾、不扰民。经历战乱不久的百姓需要和谐安定,需要休养生息。动辄改弦易张,凡事另搞一套,必然带来社会动荡,影响民众安生。“萧规曹随”,是曹参对社会形势的正确把握的情况下作出的最佳选择。是对老百姓最好的报答。正是因了“萧规曹随”,西汉得以共享太平,发展生产,惠及民生。天下人都称颂曹参的美德,民间歌谣说:萧何定法令,明确划一;曹参接相位,守而不失。

由此联想到当今地方政府的换届和人事更替。新官上任不理旧事,前任领导大力倡导而现任领导换思路换做法,这种前抓后否、频繁折腾的事情并不少见。另外,“一个年头一阵风”的所谓新政,为了彰显政绩的所谓推陈出新等现象也时常出现。名义上是“为民办事”,实则是空耗人力物力,贻害国计民生。由此看来,“萧规曹随”并非封建时代的陈旧做法,在当今仍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标签: 萧何 曹参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揭秘刘邦为何要将功臣萧何下狱治罪?
    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
    12-31 刘邦萧何
  • 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是谁?刘邦丞相萧何结局如何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刘邦当上皇帝,分封异姓王,封萧何为丞相。直至刘邦死,萧何都是宰相。刘邦分型了异姓王以后,觉得异姓王权力太大,就费尽心机夺回异姓王手中的权利。异姓王反叛谋反逃跑等等诸多
  • 萧何超群能力 为何甘心追随刘邦?
    从始至终,萧何都死心塌地跟着刘邦,沛县起兵的不只刘邦一个人,随后的反秦势力中,各地英杰也不少,但萧何独携家带口追随刘邦,为什么呢?刘邦的魅力就不说了,当然,很多史书讲刘邦不怎么务正业,但其实仔细看刘邦年轻的经历,却非一般人,更非人们惯常理解
    12-27 刘邦萧何
  • 萧何贪污腐败 汉高祖刘邦知道后为何不怒反悦
    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为刘邦的左膀右臂,大汉的开国元勋之一。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
  •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
    12-26 萧何韩信
  • 成也萧何败萧何 汉朝功臣萧何是怎么死的?
    萧何怎么死的?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
    12-24 汉朝萧何
  • 萧何为什么要帮助汉高祖刘邦杀掉韩信?
    刘邦做为中国历史上最无情的两个开国皇帝之一,最大的罪状应该就在杀韩信这件事上。不过在杀韩信这件事上有一个人被历史忽略了,他就是韩信的哥们和同事萧何!历史上众多“好好先生”未必都是好人,他们所信奉的中庸哲学,讲究“不偏不倚、左右逢源”,为了保
  • 汉高祖刘邦为何对萧何从不动粗?
    萧何这个人早年是刘邦的上司,刘邦在泗水亭做亭长的时候,萧何就是县里的秘书,而且因为精通法律,是县令的好帮手。那个时候大家都看不起无赖出身的刘邦,只有萧何对刘邦好些。秦始皇三十五年,亭长刘邦去首都咸阳服徭役一年。有所交际往来沛县属吏纷纷前来送
  • 如何取得君王信任 萧何用自污法获多疑刘邦信任
    盟誓法属于古代的“法治思维”,即便跟君王办事,也得“先小人后君子”,重合同,讲信用,这里面是很有点西方的“契约精神”的。可惜的是,一般人没胆量与君王讨价还价,所以这个方法用的人也不多。还有一种取得君王信任的办法,就是“自污法”。战国末期,秦
  • 萧何为啥那么死心塌地跟着刘邦打天下?
    萧何年轻时就当上了沛县的主吏,而刘邦当时只是一个小亭长。但我们所知的历史,从始至终,萧何都死心塌地跟着刘邦,沛县起兵的不只刘邦一个人,随后的反秦势力中,各地英杰也不少,但萧何独携家带口追随刘邦,为什么呢?刘邦的魅力就不说了,当然,很多史书讲
    12-19 刘邦萧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