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 躲过“美人计”的逼降

   2020-09-2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生活中,有一句话形容危难来临时的夫妻关系,即是众所周知的——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其实,古代看似威严的君臣关系到了紧急关头,用这句话来形容也非常贴切。比如,经历了“土木堡之变”的明英宗。明朝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北方瓦剌部

生活中,有一句话形容危难来临时的夫妻关系,即是众所周知的——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其实,古代看似威严的君臣关系到了紧急关头,用这句话来形容也非常贴切。比如,经历了“土木堡之变”的明英宗。

明朝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北方瓦剌部也先兵分四路,大举进犯大明。当时的一把手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把众大臣的话都当耳旁风,任性率兵亲征。没想到行至土木堡时,被也先乘机进攻而大败,死伤无数,英宗也被俘去,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经此一役的惨烈厮杀,各级将领死伤惨重。英宗身边的随从、兵士看到大将已经战死,而皇帝又被俘,认为大势已去,哪里还顾得上捏在也先手里的英宗?自己逃命要紧!纷纷想尽办法,逃之夭夭,甚至不惜投敌叛变,各自“飞”去。随英宗出征的几十万大军,除了伤亡以外,登时作鸟兽散,全不见了踪影。

此时,不作不死的英宗也全然没有了皇帝的派头,真成了“孤家寡人”。幸而,还有一人对皇帝不离不弃,陪伴左右,更加悉心地照顾英宗,他就是袁彬。

英宗被俘后,生活水准一落千丈,不要说锦衣玉食,连住的都变成了破旧的蒙古包。“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到夜晚,塞外的凛冽寒风,一阵一阵地吹入蒙古包内,冷的刺骨。英宗冻得直打哆嗦无法入睡,袁彬看到这种情形,便解开衣服,把英宗一双冻僵的脚裹在自己怀中取暖。英宗感动得泪流不止,而看到皇帝沦落到如此地步的袁彬也是一阵心酸,君臣在这凄冷的蒙古包里相对无语哽咽。

塞外冰天雪地,道路泥泞,随军转移的车马难以行进,英宗不得不下车来,可九五之尊的皇帝哪里走得这样的路?英宗愁眉苦脸,可他身边还有袁彬鞍前马后地照应着。不等英宗迈出脚步,袁彬早把英宗背起来,随军而行了。

曾经贵为天子,一朝沦为阶下囚。英宗心里的落差与苦闷,难以想像,对于自己以后的命运,更是不敢揣测,也许如宋朝“靖康之难”的宋徽宗父子那样,客死异乡也未可知。英宗满心愁苦,常常南望,回想过往的种种,心头百感交集,仰天长叹。每到这时,袁彬就不断开导英宗,劝英宗切不可丧失信心,要坚信一定可以等到回国的那一天。正是有了袁彬的宽慰,英宗才燃起希望不致潦倒颓废。

袁彬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英宗,为保护英宗免受外族的玷辱,置自己的性命于不顾,忠心无二地出谋划策。

瓦剌首领也先为逼英宗投降,使出了杀手锏——“美人计”。一天,他来到英宗的住处,态度“真诚”地表示,要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英宗。英宗在外饱受风霜,一听到也先要给他娶媳妇,自然喜不自胜。然而,也先的目的被袁彬识破,等也先一走,袁彬就跪在英宗面前,言辞恳切地请求,皇上万万不可答应这门婚事。

英宗不解,不就是娶个老婆吗?袁彬陈述自己的理由:“第一,您是大国的君主,如果娶了也先的妹妹,岂不成了外族人的女婿?这不仅尊严全无,气节丧尽,以后还将受制于人;第二,陛下现在是流亡之君,这时候娶亲,会让人觉得您贪图享乐,乐不思蜀,对您的声名也有损害!”英宗认为袁彬分析得有道理,于是委婉推辞,说是回国后再娶令妹。

也先一计不成,不肯善罢甘休,又心生一计,这次他直接送来六个美人,说是服侍英宗。英宗一看到美女,乐得嘴都歪了。不料袁彬又横插一刀,力劝英宗不可收下这些美女,免得掉落“温柔乡”里,而要把她们送还也先,并回复:“等我回国娶令妹时,再将这六女纳为媵从(随嫁的人),这样也算不辜负令妹了。”英宗虽然不舍,还是遵从袁彬的计策,把六名美女送还。

英宗在袁彬的守护下,始终没中也先的奸计,拒不投降。也先对英宗无计可施,同时,又遭遇大明的顽强抵抗,终于在一年后的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将英宗送返,袁彬也一同返回。

袁彬作为臣子,在皇帝落难的时候,不顾个人安危,死心踏地、忠心耿耿地照顾英宗,成了英宗在那个特殊时期中寸步难离的左膀右臂。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臣待君以忠”,。袁彬的忠心,得到许多史家的激赞,家乡人更为他建造“保驾楼”以纪念他的护驾功劳。

 
标签: 明英宗 美人计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天降灾祸异象连连 明英宗为何还要御驾亲征?
    南京起火啦!宫殿被烧啦!此时是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六月。天干物燥。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六月丙辰夜,南京谨身、奉天、华盖三殿灾”。《万历野获编》里说,“南京宫殿一时俱烬,先朝所留图籍法物并尽”。火是起了,也没多少人当回事。毕竟,这不过是朱祁镇
    12-29 明英宗
  • 明英宗亲征瓦剌兵败被俘 明使节用火器震慑敌军
    正统十四年,即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结果兵败被俘。当时跟着明英宗亲征的,还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官员,名叫杨善,官居礼部侍郎。发生在公元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以及接下来于谦主持的北京保卫战,是一段大家耳熟能详的明史,关于它的政治军
  • 他让明朝多活几百年 明英宗却为何一定要他死
    他的前半生是个典型的清官,百姓爱戴的好官,当太监王振执政的时候,全朝堂的人都去巴结,唯独于谦没有任何表示。太监原本心眼就小于平常人,这让王振非常不满,觉的于谦看不起自己。于是就指使人弹劾于谦,准备把这个不知好歹于谦给整死,王振要让人知道,他
  • 明英宗南宫复辟之谜 稀里糊涂地“夺”回了皇宫
    前一阵子热播剧女医明妃传就有讲到明英宗复辟之事,但电视剧终归是戏说,历史上的南宫复辟其实还留有许多疑云。朱祁镇(以下简称英宗)是明代唯一拥有两个年号(正统、天顺)的皇帝。其人生平极富戏剧性,经历了明代历史上的两次重大变故:“土木之变”和“夺
    12-21 明英宗
  • 为何说明英宗朱祁镇是史上最忘恩负义的皇帝
    明朝皇帝,在位时间再长,年号也只有一个,惟独他特殊,在位总共不过十五年,年号却有两个,前一个叫正统,后一个叫天顺。倒不是因为他非要搞特权,两个年号之间,是由一大串可气的事穿起来的。先说正统朝,差不多是地球人都知道的,这么多的忠良干才他不信任
  • 京师保卫战背景 挟持明英宗 趁势欲进取北京城
    明成祖朱棣率军在忽兰忽失温大败瓦剌军后,瓦剌开始接受明朝的称号,与明朝保持着臣属关系。但瓦剌军仍然比蒙古族内诸部强大,他们经常发动战争,兼并弱小部落。到明正统年间,瓦剌的势力空前强大,控制了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连西伯利亚、南抵长城以北的广
    12-16 明英宗
  • 明英宗朱祁镇:有小聪明却不懂治国的昏君
    说起这位明英宗朱祁镇,真是好有一比:在北京高峰时段开车——-生不完的气。先说年号问题,明朝皇帝,在位时间再长,年号也只有一个,惟独他特殊,在位总共不过十五年,年号却有两个,前一个叫正统,后一个叫天顺。倒不是因为他非要搞特权,两个年号之间,是
  • 被软禁期间 明英宗朱祁镇生了多少孩子?
    明英宗朱祁镇,生于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死于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活了三十八岁。皇帝——太上皇帝——皇帝,反映出了明英宗跌宕起伏的政治轨迹。处于政治低谷时的明英宗,名为上皇,实为囚徒,不过,明英宗在软禁期间也没闲着,国家大事他
  •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后差点成了哪个蒙古人的妹夫?
    也先(1407-1454年),是相当中国明朝中叶时蒙古瓦剌部领袖,在他统治期间瓦剌达到极盛。也先的父亲脱欢统一了蒙古东部地区,并由北元的后代脱脱不花取得了可汗之位,也先在1439年继承成为首领,向东发展,征服了女真,降伏朝鲜,并以明朝拒绝贸
  • 土木堡之变 明英宗被俘后怒斥南迁论的太监
    土木堡是位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土木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正统十四年六月,(1449年)是改写明朝历史的惊魂之年。瓦剌首领也先大举进兵明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