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室宗亲刘虞为何宁死不听袁绍的安排不当皇帝?

   2020-02-1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应该说,刘虞在当时的形势下,有可能也有资格当皇帝。那刘虞为什么不当呢?因为袁绍等关东诸侯意见不一。虽然袁绍和韩馥认为,推举新君才是对抗董卓的最好方式,可是却遭到了盟军中两位骨干成员的反对,一位是曹操,一位是袁术。曹操认为:“吾等所以举兵而远

应该说,刘虞在当时的形势下,有可能也有资格当皇帝。那刘虞为什么不当呢?

因为袁绍等关东诸侯意见不一。

虽然袁绍和韩馥认为,推举新君才是对抗董卓的最好方式,可是却遭到了盟军中两位骨干成员的反对,一位是曹操,一位是袁术。

曹操认为:“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者,以义动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非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虽然后人多认为曹操是乱世之奸雄,其实就当时的曹操来看,更多的是汉室之忠臣。曹操认为,关东诸将之所以能够聚集在一起,就是因为铲除国贼,匡扶朝廷的大义。现在虽然汉献帝年纪小,又被董卓控制,可是汉献帝是名正言顺的汉灵帝的儿子。人家又没有向昌邑王一样荒淫失德,怎么能够说废就废了呢。如果真的那么多,和国贼董卓有什么不同?曹操义愤填膺的说,就算你们所有人都拥立新君,可是我的心中只有汉献帝一人!

在关东诸侯中,有位叫做鲍信的将军,曾经高度评价曹操,叫做:“夫略不世出,能拨乱反正者,君也。苟非其人,虽强必败。”袁绍在当时为天下豪杰所仰慕,可是鲍信却不屑一顾,只因我袁绍心中考虑的不是拨乱反正,而只是借机扩大地盘,谋取私利。就算一时强大,最终也必然失败。

袁术呢,和曹操不同。袁术自认为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论起势力,论起关系,天下无人能出其右。,袁术心中就想着有一天自立为帝,但在当时,袁术的力量还不够。袁术就说:“圣主陪睿,有周成之质,贼卓因危乱之际,威服百寮,此乃汉家小厄之会,乃云今上‘无血脉之属’,岂不诬乎!又曰“室家见戳,可复北面”,此卓所为,岂国家哉!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他!”

袁术的话说得冠冕堂皇,许多时候大义在这些政客们看来,不过就是一个工具,可以随意扭曲。袁术高度评价汉献帝,认为汉献帝有周成王的资质,虽然现在年纪还小,可是必然成为一代圣君。就算是现在遭受到董卓的挟制,不过是个小小灾难,考验而已。想袁绍等人编造什么汉献帝不是汉灵帝的真正儿子,完全都是胡扯。袁绍还曾经劝说袁术,说自己袁家老小都被董卓杀掉,怎么能够还对董卓称臣。袁术故作聪明的回答,说你袁绍推理错误,袁家人被杀是董卓干的,又不是汉献帝干的,为什么就不能对汉献帝称臣呢?袁术表示:我一颗红心献给朝廷,一心想的就是消灭董卓,绝对不考虑其他!

曹操和袁术虽然品格有高下,出发点各有不同,但是在拥立新君上表示了不满,这样关东诸侯意见就出现了分歧。

刘虞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不能接受袁绍的建议。

在千年之后,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属下以黄袍加身,赵匡胤就势称帝。那是因为赵匡胤是全军主帅,上下一心。而现在呢?

刘虞虽然是汉室宗亲,但不过是关东诸将之一,袁绍才是关东联军盟主。袁绍拥立刘虞后,会主动献上兵权,真正臣服刘虞吗?很难说,依照袁绍的性格九成不会。既然袁绍都不是真心拥戴,曹操、袁术又极力反对,刘虞怎么能够还往火堆里跳呢?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刘虞和关东多数将领都不同。面对天下大乱的局势,许多人都想着割据一方。比如说同样是汉室宗亲的刘焉,就找找的为自己找了个益州刺史干着,后来就封闭蜀道,割据一方了。公孙度担任辽东太守,也倚仗位置偏远,朝廷无法顾及,在辽东称王。袁绍呢,后来干掉韩馥,割据冀州,后来又向四周拓展,也攻打过刘虞的幽州。袁术先是占据南阳郡,之后又盘踞扬州、淮河流域等等。包括曹操,也在兖州称霸,刘备也不甘寂寞,在徐州自封州牧。

刘虞不同。

刘虞作为幽州牧,对幽州的将军公孙瓒残忍好杀一直很不满,最后两人矛盾无法调和,刘虞被公孙瓒杀害。幽州的百姓没有不痛哭流涕的。

当时,刘虞派了一位叫做田畴的使者向朝廷上表,表示对朝廷的忠心,等到田畴回来的时候,带了皇帝的圣旨。当时刘虞已经被杀,田畴没有把圣旨送给公孙瓒,而是直接来到刘虞的坟墓前读给刘虞,大哭之后才离开。

当时,公孙瓒严厉禁止人们祭奠刘虞,得知田畴的事情之后,公孙瓒大怒,把田畴抓了起来,质问田畴为什么不把圣旨交给自己。

田畴回答说:“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且将军既灭无罪之君,又雒守义之臣,畴恐燕、赵之士皆将蹈东海而死,莫有从将军者也。”

田畴表示,汉室衰微,天下大乱,许多人都怀有异心,可唯独刘虞不失臣子的忠臣节义。皇帝的圣旨,对于公孙瓒没说什么好话,给你公孙瓒看了也不自在。更何况你公孙瓒背叛了没有罪过的国君,又杀掉了坚守节义的臣子,我田畴都担心整个燕赵的有志之士宁肯到跳海而死也不愿意跟随你啊。

公孙瓒没话可说,只好放了田畴。

如此忠义的刘虞,自然不可能自立为帝。

 
标签: 袁绍 刘虞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里袁绍的文臣武将都有谁 三国里袁绍的文臣武将有哪些
    三国里袁绍的文臣武将都有谁 三国里袁绍的文臣
    1、谋士:审配:审配字正南,以正直不得志于韩馥,袁绍领冀州,被委以腹心之任,并总幕府。河北平定,袁绍以审配、逢纪统军事,配峙其强盛,力主与曹操决战。官渡战败,审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谮见疑。袁绍病死,审配等矫诏立袁尚为嗣,导致兄弟相争,被曹操
  • 三国袁绍是哪国 袁绍的简介
    三国袁绍是哪国 袁绍的简介
    1、袁绍不属于三国中任何一国。袁绍死的时候三国还没鼎立,那个时候大家都是名义上汉帝的臣子,袁绍只能算是一个军阀割据势力。2、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的儿子。3
  • 实力悬殊!曹操为什么还能击败袁绍?
    官渡之战是袁绍、曹操为争夺北方主导权而进行的战略决战。胜则整合中原,具备一统天下的地理优势和军事实力;败则从此退出逐鹿游戏,在台下做一个默默无闻的看戏人。战前,曹操听说袁绍没有带谋士田丰出征,大喜过望,胸有成竹的断定:袁绍一定会失败。战后,
    12-31 曹操袁绍
  • 袁绍这辈子最脑残的一条建议 招董卓进京勤王
    青年时期的曹操和袁绍曾经是一对密友。他们在东汉末年铲除阉党的同一战壕里战斗。但他们却又有很大的不同。虽然二人同属于大将军何进麾下,但何进对他二人的态度却迥乎不同:明显重袁绍而轻曹操。何进重袁绍的主要原因是袁绍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四世三公,司空
    12-28 董卓袁绍
  • 袁绍联军讨伐董卓之战 为什么要共同讨伐董卓
    董卓讨伐战是东汉末年,各地群雄组织地方军对抗董卓的战役。189年,掌政的董卓废少帝刘辩,拥立其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实行恐怖统治。关东各地方群雄见此,以讨董为名起兵,推举袁绍为盟主。虽然曹操出兵,及后到的孙坚夺战,但其他军队只驻军不加援助,而董
    12-25 董卓袁绍
  • 袁绍这辈子最脑残的建议 招董卓进京勤王
    袁绍与董卓二人瓜葛很深,当初董卓奉何进一纸诏书进京领命,便是袁绍向何进进言欲灭宦官必将借郡守之力,故而走出了引狼入室的第一步。这之后,董卓与袁绍便是一路高唱对台戏,二人水火不容,但这也在情理之中,何进被杀受,袁绍带兵冲进皇宫,杀得鸡飞狗跳,
    12-25 董卓袁绍
  • 官渡之战 袁绍的英雄气概“都跑到哪儿去了”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名声显赫。到了袁绍,同样位居三公之上。借祖上阴德,袁绍从来不失名声地位。只不过,汉室衰微,政治腐败,袁绍还是位列大将军何进之后。尽管如此,在那个十分看重门第的时代,袁绍仍是一呼百应,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袁绍的失败很令人惋惜
  • 袁绍这辈子最脑残的一条建议:招董卓进京勤王
    青年时期的曹操和袁绍曾经是一对密友。他们在东汉末年铲除阉党的同一战壕里战斗。但他们却又有很大的不同。虽然二人同属于大将军何进麾下,但何进对他二人的态度却迥乎不同:明显重袁绍而轻曹操。何进重袁绍的主要原因是袁绍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四世三公,司空
  • 探秘 袁绍儿媳妇甄洛为什么被曹操父子惦记?
    三国时代曹操父子威震天下,曹操父子有个坏毛病就是会觊觎别人的媳妇。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国时代的那段故事。汉末天下大乱,灾荒连年,百姓们为糊口活命纷纷卖掉家中值钱的东西。当时甄家有大量的谷物储备,趁机收购了很多金银宝物。甄氏当时才十几岁,看
  • 袁绍错失五大名将 赵云排名第二 榜首勇武三国第
    熟读三国历史,袁绍乃是东汉末年著名军阀,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背景非常强大,曾任西园八校尉副首领,反董卓联合军盟主,占据天下十三州中的四州,一度为汉末最强军阀。袁绍战将不少,但是独当一面的大将却错失不少。那么袁绍到底错失哪些名将呢?to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