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爹比起来 方孝孺灭十族一点都不冤

   2020-08-1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喜欢明史的都知道,方孝孺被诛十族是明初惨案之一,前后被杀人数达873人,被流放充军数千人,每当读到这段历史总是让人心悸,感叹封建帝王的独裁专制,同情那个时代的正气臣民,有人说方孝孺忠臣不事二主的精神可歌可泣,有人说方孝孺为保名节置八百多条人

喜欢明史的都知道,方孝孺被诛十族是明初惨案之一,前后被杀人数达873人,被流放充军数千人,每当读到这段历史总是让人心悸,感叹封建帝王的独裁专制,同情那个时代的正气臣民,有人说方孝孺忠臣不事二主的精神可歌可泣,有人说方孝孺为保名节置八百多条人命于不顾自私狭隘,不管是哪种说法,至少方孝孺青史留名,为后人所知。相比方孝孺,他的父亲方克勤却是实实在在的冤死在了朱元璋的刀下,后世对他的故事却是知之甚少。

讲起方克勤可能有些人还不是特别熟悉,但是洪武初年的特大冤假错案“空印案”,熟悉明史的应该都会了解,方克勤就是其中被杀的官员之一。

方克勤(1326-1376),字去矜,号愚庵,宁海人,洪武初年任山东济宁知府。

方克勤出身在书香门第,祖上三代都是儒士,自幼就喜欢读书,天资聪颖,元至正四年(1334)参加乡试,因为痛陈当时朝廷时政未被官员录取,直到洪武二年(1369),担任了县学教谕(这都不是正经官员,未入流),很多学子慕名而来,人数达几百人。

洪武四年(1371),方克勤参加吏部考试,位列第二名,被任命为了济宁知府,到了济宁以后,方克勤发现了很多前任留下的弊政,洪武初年朝廷曾下令垦荒,规定新开垦的土地三年不纳税,但是当地的官员为了讨好上级,第二年就开始征税,这样一来,老百姓意见就很大了,于是开垦出来的土地就不要了,土地又荒芜了,方克勤上任后,马上着手改革,重新规定了三年不纳税的政策,并把土地按照肥沃贫瘠分了几个等级,按照等级来征税,于是土地数量便大量增加,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滋润了。

方克勤在任上还对百姓的徭役非常关心,有一年正值农忙,济宁守将不顾百姓的反对,征农夫修建城墙,方克勤极力反对,面见了守将,请求等农忙以后再商议修城的事,守将是带兵的人,官职又比方克勤大,自然不会理会他,最后方克勤将实情上奏给了朝廷,在中书省的干预下,最终免了济宁百姓的徭役之苦。

又一年,徐达奉命北征,兵分水陆两军,陆路进展比较顺利,而水路就不是那么利索了,由于当年天旱,运河水浅,船走不了了,大军只好驻扎在了临清,等待运河水涨,可是天老不下雨,这下可苦了当地的百姓了,方克勤和当地百姓四处筹措粮草,疲于应付。当时带领军队的是永嘉候朱亮祖(因为道同一案这厮父子俩被朱元璋用皮鞭抽死了),他邀功心切,便强征民夫五千人,想用人力疏通河道,方克勤看着百姓又将面临劳役之苦,心生不忍,面对霸气的朱亮祖,无奈之下便来到了运河的大提上,跪倒在地,仰望苍天,祈求老天下雨,这事也真是凑巧了,不多久天真的下雨了,运河水涨,战船便离开运河,老百姓也不必受劳役之苦了,从此以后方克勤被当地百姓视作神灵,盛赞方克勤“孰罢我役,使君之力。孰成我黍,使君之雨。使君勿去,我民父母。”

终于方克勤的事迹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对方克勤很是赞赏,洪武八年也就是“空印案”发生的前一年,朱元璋在南京召见了方克勤,为了表彰方克勤的功绩,亲自设宴款待方克勤,事后又特意派专人把方克勤送到了济宁。

然而,第二年,就是这个被朱元璋看中,被百姓爱戴的的好官由于“空印案”的牵连被处死,可想而知朱元璋在此案中杀戮有多重,无数好官冤死刀下。

时隔二十几年,悲剧再次降临在了方克勤的后人方孝孺的身上,比起父亲的冤死,方孝孺的被诛十族的大罪不仅开了历代刑罚的先河,更是让方家从此绝了种,一个家族的血泪史次从此被书写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方家算是背到家了,连清明上坟的人都没有了。

 
标签: 方孝孺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方孝孺被诛连十族竟是因为蛇王转世投胎复仇
    方孝孺(1357-1402)是明初一位有学问、有道德的大儒,他的忠义之举在历史上传为佳话。当时明太祖朱元璋非常器重他。后来方孝孺也辅佐明太祖的皇孙明惠帝治理朝政。在方孝孺出生之前,方孝孺的父亲买了块风水宝地建造祖坟,挖坟的头一天晚上,他做了
    12-17 方孝孺
  • 解密永乐帝为啥要名士方孝孺起草登基诏
    公元1403年朱棣(明成祖)从阿侄朱允炆(明惠帝)手中夺取皇位后,要向天下人告发一份“登基诏”,朱棣这时要方孝孺给他起草。这难道是朱棣朝中无人吗?不!这里暗藏着朱棣狠毒之心。朱棣早已知道方是朱允炆改革创新的大力推行者,君巨之间,可谓志同道合
  • 朱棣为什么要杀方孝孺十族?
    “株连九族”,已经是相当恐怖了,然而,方孝孺却遭到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十族”之诛。即在宗亲九族之外加上门生故旧,牵连者不计其数!方孝孺到底犯了什么罪,竟至于要遭此“十族”之诛呢?所谓“九族”,一般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中“父族
  • 揭秘明朝大臣方孝孺杀蛇灭十族的神奇故事
    方孝孺是明代的一名学者,更是高风亮节的一名忠臣。方孝孺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一名老臣,建文帝对于方孝孺有知遇之恩,因此方孝孺对于建文帝朱允炆不仅仅有君臣之情,知己之情更是溢于言表。这也是在明成祖朱棣谋朝篡位之后,方孝孺为什么会不惧生死的与明成祖朱
  • 朱棣为何如此痛恨方孝孺 非“诛杀十族”不可?
    历史上,被“灭九族”并不鲜见,可是被“灭十族”的,极其罕见,方孝孺便是其中之一。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浙江宁海人。父亲方克勤,是洪武年间的一名奉公守法的官吏,在《明史·循吏》中自有传记。方孝孺年幼时十分机警敏捷,两眼炯炯有神
  • 朱棣为什么礼敬方孝孺 最后为什么杀方孝孺
    朱棣为什么礼敬方孝孺 最后为什么杀方孝孺
    燕王朱棣,挥师南,夺取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权,称帝后称为明成祖。明成祖朱棣为什么礼敬方孝孺?朱棣最后为什么杀方孝孺?明朝大儒方孝孺——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绝命诗明·方孝孺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
  • 方孝孺因何被朱棣诛灭十族?
    在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当中,和明成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是郑和下西洋、奴儿干都司、《永乐大典》等等。此外,明成祖五征漠北,80万大军下安南,浚通大运河,大规模营建北京。但是,他的名字也和“诛十族”、“瓜蔓抄”之类的残暴行为联系在一起,因而使得他
  • 方孝孺一臣不侍二主惨遭灭门 是迂腐还是道义?
    中国历史上的酷刑向来有连坐一说,这种从商鞅变法开始承袭的酷刑一直是中国人最为惧怕的刑法之一。历朝历代除非是罪大恶极的十恶不赦之徒,很少有人会遭到这样的处罚。但是历代都只会涉及到九族,唯有明一朝有着可怕的诛十族的恐怖。九族一般是指本人的兄弟姐
    11-05 方孝孺
  • 朱棣为何要杀方孝孺十族?
    株连九族可是一条很严重的罪名,一般人是不会轻易得到这种惩罚的。可是在明朝时期方孝孺却受到了这种“待遇”,这其中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所谓“九族”,一般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中“父族四”指:父母、兄弟、姊妹、儿子
  • 被灭十族的方孝孺是谁 怎么死的?他有后代吗?
    方孝孺,浙江省宁海县大佳何镇溪上方村人,生于公元1357年,卒于公元1402年,死时被灭十族。字希直,号“缑城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是明朝当世大儒。方孝孺,幼聪慧,6岁能诗,人奇其才。呼为“小韩子”,后年龄见长,便
    10-19 方孝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