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的失败原因 其属下官员就不能比领导高明

   2020-09-2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袁绍的失败原因是什么?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一个集团的人共同努力,尤其是在这个集团的领导决策层当中处于核心地位的领袖人物,不必每一项的才能都比其他人强,而只在于他能够知人善任即可。这就是汉初刘邦用三杰夺取天下的道理。但是,封建社会是家天下私有

袁绍的失败原因是什么?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一个集团的人共同努力,尤其是在这个集团的领导决策层当中处于核心地位的领袖人物,不必每一项的才能都比其他人强,而只在于他能够知人善任即可。这就是汉初刘邦用三杰夺取天下的道理。但是,封建社会是家天下私有制,等级森严,能像刘邦这样放手任用人才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表现为,我的官比你大,我的能力就比你强,智慧就比你高。因此,你就不应该超过我,假如你看问题比我准,对事物的判断比我准确,那就是你的罪过。三国时期的袁绍就演绎了这样的逻辑。他把这种领导就比部下高明的逻辑演绎到了极致,假如部下比他还高明,轻一点的怀疑你有异心,重一点的就得去死。

官渡之战前,袁绍已经拥有冀州等北方四州,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军队有十万之众,文臣武将更是人才济济。比如说那个武将张郃,以后成为抵御蜀汉军队的主力战将,赫赫有名,但在袁绍手下根本就不算回事儿。还有这谋臣,属于当时杰出人才范围的响当当的人物就有好几个,而这些人不管谁的一条建议如果被采纳,袁绍都可能处于有利地位,至少不可能那样快就失败。但这个人叫袁绍,他的逻辑是,只有他才是最高明的,部下不应该也不允许比领导高明。

官渡之战前,袁绍在各方面都对曹操占有绝对的优势。曹操手里除了有一个汉献帝,其他方面都没法和袁绍比。但是,曹操有了这个汉献帝,他就可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本来,袁绍是可以先于曹操迎取天子的,因为在开始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中,袁绍的势力最大,威望也最高,可是,袁绍却看不到汉家天子所具有的政治优势,拱手将这个大便宜让给了曹操。

《三国志》的记载是,汉献帝到了黄河以东,袁绍派郭图到天子那里出使,郭图回来后劝说袁绍,迎接皇帝在邺城建立都城,袁绍不同意。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谋士沮授对袁绍说:现在我们的地域大致已经确定了,现在应该迎取天子,在邺城建立都城,这样您就可以“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又有谁可以抵御!袁绍很高兴,准备听从沮授。可是,另一个谋士郭图却说,汉室已经衰落时间很久很久了,现在想让它兴旺起来,不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吗?现在的英雄豪杰拥有州郡,一有行动就是上万的军队,正所谓是“秦失其鹿,先得到者就可以为王”。如果现在把天子迎接到自己身边,凡事都要上奏请示,如果依从,那么权力就会被削弱,不依从,就是不遵守皇命,这不是一个好主意。沮授说,目前迎接天子,是一个大义大智慧的事情,如果我们不早一点动手,必然会有人赶在前面。可以说是机会不能失去,只有快速行动才能成功,愿将军您早一点行动。可是袁绍不能用。

不管哪一个说法准确,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是部下劝袁绍迎接天子,建都邺城,袁绍没有采纳。对于后一种情况,双方各说各的,看似都有道理,关键看你这个“主公”是如何认定的,而袁绍恰恰认定为不能接纳这个皇帝。而曹操和部下讨论迎接天子一事,同样也是意见不统一,但荀彧、程昱劝说曹操应该迎接天子,曹操马上行动,等到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自己手中,袁绍马上就后悔了。

如此看来,劝袁绍迎取天子的人是非常有眼光的。

建安四年(公元199),袁绍打败了公孙瓒,拥有了北方四个州,准备向南进攻许县。沮授谏阻说:我军连年征战,百姓已经很穷苦了,仓库里没有积蓄,人民的负担重,这是我们很大的忧患。我们应当派遣使节去向天子报捷,发展农业,让老百姓休养。如果曹操阻拦,我们就说他阻隔王路。有了这个理由,我们就进军黎阳,逐步经营黄河以南地区。我们在这儿做着战争的准备,派出少量的精兵骚扰曹操的边境地区,使他不得安宁,这样用不了三年,我们就可以取得成功。袁绍另外的谋士郭图等人表示反对,说袁绍打败曹操,就像是翻个手一样容易,现在不去夺取许县,以后就更不容易了。沮授说:现在曹操已经拥立了天子在许县,现在去攻打,正义不在我们一边。况且曹操善于用兵,不是像公孙瓒一样等着你去攻打。现在我们不用最稳妥的方法,而去兴不义之兵,我内心里为您感到害怕。郭图又举出武王伐纣的例子,说征伐曹操就是兴义兵,袁绍就舍弃了沮授的计划,听从了郭图等人的意见攻打许县。

其实,这两人的说法并不难分辨优劣,郭图等人的话只不过是几句口号,空洞无物,凭这样的计谋怎么能够打仗?谁家打仗能够像翻个手一样就能取胜?但是,郭图等人又进谗言说,沮授的权力太大了,如果让他这样继续下去,恐怕就没有办法控制他了。这话袁绍听进去了,马上把监军一职废除,设立为三都督,使沮授、郭图、淳于琼各掌管一军。实际上,军队权力的高度集中便于军令的统一,指挥的高效,都是战斗力的体现,而袁绍却自己分权,降低效率,实在是做了一件蠢事。要说他做这件蠢事的目的,可能是要他们相互制约,他便于居中控制吧?可这种自以为是的高明削弱的是自己的力量。

袭扰敌人,让曹操东西不能相顾,使他疲劳困顿,差不多和沮授一样的话田丰也说过。本来,田丰是袁绍厚礼聘出来做官的,正是用了这个人的计策,袁绍打败了公孙瓒。袁绍要攻打许都,田丰再次劝他:“现如今放弃在庙堂之上就能取胜的计策不用,非要把胜负押在一次战役上,如果不能如愿取胜,恐怕后悔就来不及了。”袁绍没有听从,田丰就诚恳地再次建议,袁绍更加生气,认为他破坏了军队士气,就把田丰关押了起来。其结局果然是被田丰言中,袁绍官渡失败。败逃回去的军将都认为,如果听从田丰的话,恐怕不会有如此之败。

田丰的话应验了,证明以前他的主张是正确的,袁绍应该对田丰这个人重视才对。尤其是,袁绍的第一谋士沮授被曹操俘虏,不投降被杀,田丰应该受重用了吧?可事情的结果恰恰相反,田丰被杀!而被杀的原因竟然是袁绍觉得没有脸见田丰,因为以前田丰说的话是正确的,害怕田丰耻笑他!

这就是袁绍的逻辑:下属就不能比领导高明。假如你比领导高明,轻则分你的权降你的职,重则杀你的头。难怪具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会败给曹操。

郭图在背后诋毁沮授时说:“臣与主不同者昌,主与臣同者亡。”大概这句话袁绍听进去了。只不过,恐怕他的理解是,这个“不同”是不能比肩,就是臣子不能超过主公,超过了这个国家就要灭亡。实际上,这个“不同”指的是不应该是一种类型。比如说汉初三杰,刘邦自己就说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保证粮食供应,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但是,这三个人不是一个类型的人才,他们和刘邦也不是一个类型的人,这就是不同。再比如说曹操,文武全才,但若论搏杀能力肯定赶不上许诸,谋划能力也不一定能赶上荀彧、郭嘉,但曹操不需要和这些人比武比智,只要用他们的所长就行。可惜袁绍不懂得这个道理。

有一个水桶理论,说水桶能盛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很不幸,作为集团的最高统帅,袁绍自以为高明,却成了最短的那块木板。

 
标签: 袁绍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里袁绍的文臣武将都有谁 三国里袁绍的文臣武将有哪些
    三国里袁绍的文臣武将都有谁 三国里袁绍的文臣
    1、谋士:审配:审配字正南,以正直不得志于韩馥,袁绍领冀州,被委以腹心之任,并总幕府。河北平定,袁绍以审配、逢纪统军事,配峙其强盛,力主与曹操决战。官渡战败,审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谮见疑。袁绍病死,审配等矫诏立袁尚为嗣,导致兄弟相争,被曹操
  • 三国袁绍是哪国 袁绍的简介
    三国袁绍是哪国 袁绍的简介
    1、袁绍不属于三国中任何一国。袁绍死的时候三国还没鼎立,那个时候大家都是名义上汉帝的臣子,袁绍只能算是一个军阀割据势力。2、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的儿子。3
  • 实力悬殊!曹操为什么还能击败袁绍?
    官渡之战是袁绍、曹操为争夺北方主导权而进行的战略决战。胜则整合中原,具备一统天下的地理优势和军事实力;败则从此退出逐鹿游戏,在台下做一个默默无闻的看戏人。战前,曹操听说袁绍没有带谋士田丰出征,大喜过望,胸有成竹的断定:袁绍一定会失败。战后,
    12-31 曹操袁绍
  • 袁绍这辈子最脑残的一条建议 招董卓进京勤王
    青年时期的曹操和袁绍曾经是一对密友。他们在东汉末年铲除阉党的同一战壕里战斗。但他们却又有很大的不同。虽然二人同属于大将军何进麾下,但何进对他二人的态度却迥乎不同:明显重袁绍而轻曹操。何进重袁绍的主要原因是袁绍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四世三公,司空
    12-28 董卓袁绍
  • 袁绍联军讨伐董卓之战 为什么要共同讨伐董卓
    董卓讨伐战是东汉末年,各地群雄组织地方军对抗董卓的战役。189年,掌政的董卓废少帝刘辩,拥立其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实行恐怖统治。关东各地方群雄见此,以讨董为名起兵,推举袁绍为盟主。虽然曹操出兵,及后到的孙坚夺战,但其他军队只驻军不加援助,而董
    12-25 董卓袁绍
  • 袁绍这辈子最脑残的建议 招董卓进京勤王
    袁绍与董卓二人瓜葛很深,当初董卓奉何进一纸诏书进京领命,便是袁绍向何进进言欲灭宦官必将借郡守之力,故而走出了引狼入室的第一步。这之后,董卓与袁绍便是一路高唱对台戏,二人水火不容,但这也在情理之中,何进被杀受,袁绍带兵冲进皇宫,杀得鸡飞狗跳,
    12-25 董卓袁绍
  • 官渡之战 袁绍的英雄气概“都跑到哪儿去了”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名声显赫。到了袁绍,同样位居三公之上。借祖上阴德,袁绍从来不失名声地位。只不过,汉室衰微,政治腐败,袁绍还是位列大将军何进之后。尽管如此,在那个十分看重门第的时代,袁绍仍是一呼百应,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袁绍的失败很令人惋惜
  • 袁绍这辈子最脑残的一条建议:招董卓进京勤王
    青年时期的曹操和袁绍曾经是一对密友。他们在东汉末年铲除阉党的同一战壕里战斗。但他们却又有很大的不同。虽然二人同属于大将军何进麾下,但何进对他二人的态度却迥乎不同:明显重袁绍而轻曹操。何进重袁绍的主要原因是袁绍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四世三公,司空
  • 探秘 袁绍儿媳妇甄洛为什么被曹操父子惦记?
    三国时代曹操父子威震天下,曹操父子有个坏毛病就是会觊觎别人的媳妇。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国时代的那段故事。汉末天下大乱,灾荒连年,百姓们为糊口活命纷纷卖掉家中值钱的东西。当时甄家有大量的谷物储备,趁机收购了很多金银宝物。甄氏当时才十几岁,看
  • 袁绍错失五大名将 赵云排名第二 榜首勇武三国第
    熟读三国历史,袁绍乃是东汉末年著名军阀,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背景非常强大,曾任西园八校尉副首领,反董卓联合军盟主,占据天下十三州中的四州,一度为汉末最强军阀。袁绍战将不少,但是独当一面的大将却错失不少。那么袁绍到底错失哪些名将呢?to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