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轶事:德国贿赂段祺瑞以期中国加入同盟国

   2020-05-0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因为府院在参加一战等问题上争执不下,段祺瑞再次辞职下野。总统黎元洪为了压倒支持段祺瑞的北洋系,巩固自身政治地位,竟然引狼入室,从而导致了张勋复辟的丑剧。段祺瑞为此又以在野之身振臂一呼,发起“讨逆之役”,成功阻止了这股逆流。1917年7月14

因为府院在参加一战等问题上争执不下,段祺瑞再次辞职下野。总统黎元洪为了压倒支持段祺瑞的北洋系,巩固自身政治地位,竟然引狼入室,从而导致了张勋复辟的丑剧。段祺瑞为此又以在野之身振臂一呼,发起“讨逆之役”,成功阻止了这股逆流。

1917年7月14日,段祺瑞重新入京组阁。入京的当天,他便与黎元洪会面并向对方表示慰问。复辟期间,黎元洪先欲到法国医院藏身,遭拒后又以平民身份转往日本使馆避难。直到张勋逃往荷兰使馆,他才敢从东交民巷里出来活动,犹如是在换防,一国元首的脸面扫地以尽。

尽管段祺瑞仍请黎元洪回总统府就职,但经此劫难,黎元洪在羞愧难当的同时,也已心力交瘁,不愿再当总统。他向段祺瑞表示:“我已打定了辞职的主意,今天决不能再回公府。”返回私宅后,他又连发两通电报,以“心肝俱在,面目何施”的沉痛措辞,声明自己决不再复任总统。

黎元洪不愿复职,总统一职便由副总统冯国璋继任,关于中国参战的政治障碍也就此不复存在。此时,一战形势更为紧张迫切,对德宣战已刻不容缓,协约国驻华公使也再度催促中国政府尽快做出相关决定。与此同时,德国人则试图劝说段祺瑞,让他不要对德宣战。

德国公使特地来段公府拜会段祺瑞。他先牵连旧情,谈到“贵总理三十年前在敝国军事学校读书,又在克虏伯炮厂实习,对我国素抱亲善宗旨”,随后便转入正题,请求段祺瑞在“国际大战方酣,胜负未定”的情况下,继续过去对德的一贯亲善精神,纵然一时绝交,也不要再宣战。他还说,如果段祺瑞能够这样做,对中德两国均有利益,云云。

德国害怕中国宣战,从而加速其失败的命运,德国公使代表政府出此言行完全可以理解,让段祺瑞感到气愤的是,对方还有接下来的一出。

只见德国公使突然让随行的德华银行经理取出支票一张,上面已填写了百万巨款。他一边把支票放到茶几上,一边言道:“贵国政府同贵总理现在需用款项之处甚多,区区之数,略申敬意。”

段祺瑞自认高洁之名声播中外,没想到德国人情急之下,居然还把他作为贿赂的对象,这无异于对其人格人品的一种侮辱。当下他便板起脸,大声答复道:“贵公使适才一段话,站在贵公使立场,我不能说你的话不应该说,但是你的做法是荒唐的!”

接着,段祺瑞又针对公使话中的破绽进行了反驳:“我过去在贵国留学,那是个人的事,素抱亲善也是过去的政策。这次酿成全世界大战,是贵国皇帝穷兵黩武,有吞并全世界的野心,是犯众怒的狂举。”

在说明德国乃咎由自取后,他斩钉截铁地告诉对方,作为中国的总理,从中国的利害关系出发,他坚决主张加入协约国,“不惟绝交,即日将对贵国宣战”。至于公使对他的贿赂——“馈赠恕不能接受,支票请收回”。

段祺瑞义正辞严,德国公使被驳得面红耳赤,只得拿着他的支票唯唯而退。

送客之后,段祺瑞犹有余怒。鉴于复辟期间国会议员星散,已不足法定人数,他迅速以国务会议通过总理负责的方式,推出了对德宣战案。8月14日,中国正式对德宣战。

 
标签: 段祺瑞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段祺瑞为何在一战将要结束时对德奥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段祺瑞早年曾留学德国,对德国强大的军事力量、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德国人的认真、办事的高效率十分了解,所以段祺瑞坚定地认为德国会赢得战争的胜利。但随着战局的变化,段祺瑞渐渐改变了看法,并预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将以德国的失败而
    12-24 段祺瑞
  • 民国佳话:堂堂总理段祺瑞将姨太太拱手送情敌
    在中国近代史上,从1912年到1928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北洋政府更替的执政集团里,国务总理无疑是一个“走马灯”一样职务,数不清的更迭与替换,最短命的内阁只有六天,最长寿的也不过一年半载。据说,在这短短的十六年间,就有二十六人出任过内阁
  • 段祺瑞曾四任总理一任国家元首 晚年靠救济度日
    提到段祺瑞,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段祺瑞在北洋军阀里飞扬跋扈,很会晚政治手段,曾经与国内多个军阀厮杀。但是,就是这样的军阀首领,他一生清贫,拒绝贿赂,以至晚年靠救济生活!他曾经是中国的国家元首!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曾用名
    12-23 段祺瑞
  • 日本医生来华趣闻 段祺瑞爱生气 冯玉祥羞辱军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矢原移居德国,后又移居美国,闲暇之余,写下《谦庐随笔》。今天的读者可以将其看作“民国之趣事,正史之补充”。段祺瑞生气段祺瑞两眼炯炯有神,鼻梁有些歪斜。在我看来,他的言谈举止,似乎要胜过“吴玉帅”那样的人,人们当面都称他
  • 谁见过段祺瑞在“三一八”惨案现场“长跪不起”
    近几年,有关段祺瑞曾在“三一八”惨案现场“长跪不起”并自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的说法,越来越多地见诸媒体,《炎黄春秋》上亦曾刊出此类文章。众多作者以段氏下跪为例,借题发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绪,其心可鉴。然而,笔者不得不说:其事可疑。“三一八
    12-12 段祺瑞
  • 北洋军阀吴佩孚:段祺瑞的头号敌人兼头号知己
    奉军进入北京后,段祺瑞的政治能量终于丧失殆尽。1926年4月20日上午,他在外交总长胡惟德不知情的情况下,特任其兼署国务总理,摄行临时执政职权。当天下午,他乘坐专列离开北京,前往天津。这是段祺瑞第三次到天津过寓公生活。他在天津没有房产,以前
  • 段祺瑞的早年生活 曾留学德国学习火炮技术
    段祺瑞早年经历显赫,称得上是同时代人中的佼佼者。他读过七年私塾,熟知经史,有较好的国学根底,说起“子乎者也”毫不输人。成年后考入了每期只招收百人的天津武备学堂,这所学校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近代中国第一所陆军学堂。后来的研究者发现,“中国二十
    12-04 段祺瑞
  • 段祺瑞轶事 宁愿下台也要推行北洋政府关税自主
    1925年7月,法国政府批准九国公约,中国召开关税特别会议的障碍至此得以解除。此前中国的关税是签订辛丑条约时所定,税率为值百抽五,这么低的税率不仅史无前例,而且为世界各国所未有,本身就带有如庚子赔款一样的侮辱和惩罚性质。中国参加一战并成为战
    12-04 段祺瑞
  • 徐树铮为何得到段祺瑞的重用 段祺瑞和徐树铮
    与袁世凯一样,段祺瑞也喜欢罗致人才,其中最得他信任的,莫过于徐树铮。徐树铮是江苏萧县人,秀才出身。他和老段是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原本只是老段手下的一名司书,不知怎么就给老段赏识上了,送他到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小徐回国以后立刻扶摇直上,成为老段
    11-26 段祺瑞
  • 段祺瑞什么原因坚不愿让儿子和张学良结拜兄弟
    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曾用名启瑞,晚年号称“正道老人”,生于安徽合肥,所以又称“段合肥”。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