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北魏拓跋珪为何能够赢得参合陂之战?

   2020-07-2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著名的参合陂之战中,国力弱于后燕的北魏是如何赢过华北第一强国后燕的呢?北魏和后燕是两个同时建国的国家,初期,北魏实力远弱于后燕。北魏后燕常有烟亲,后燕国主慕容垂是北魏国主拓跋珪的舅舅。后燕屡次帮助北魏解决了国家内乱,北魏获得了很多的兵马和牛

著名的参合陂之战中,国力弱于后燕的北魏是如何赢过华北第一强国后燕的呢?

北魏和后燕是两个同时建国的国家,初期,北魏实力远弱于后燕。北魏后燕常有烟亲,后燕国主慕容垂是北魏国主拓跋珪的舅舅。后燕屡次帮助北魏解决了国家内乱,北魏获得了很多的兵马和牛羊。后燕眼红北魏的成果,向北魏提出要几匹良马的要求,但是北魏拓跋珪没有同意。于是后燕就强行扣押了北魏使者拓跋珪的弟弟拓跋觚。

后来,后燕于公元395年发起了参合陂之战。慕容垂派太子幕容宝为元帅,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为副元帅,他们一共带领了八万的士兵,向北魏大举进攻。另外,慕容垂还派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带一万八千的部队作为大部队的后援。即使准备好了作战计划和各种军用物资,后燕还是失败了,这是为何?

后燕要发兵之前,散骑常待高湖劝谏后燕慕容垂,他认为这次发兵是不会有胜算的。北魏和后燕素来和睦,关系亲密,应该互帮互助。后燕这一次仅仅因为没有从北魏得到良马,就软禁拓跋觚,这是后燕的不对,后燕是没有理由攻

打人家北魏的。因此后燕师出无名,是不会取得胜利的。此外,高湖认为这次将出师不利,因为太子慕容宝性格自大,不是拓跋珪的对手。后燕士兵经历了长途远涉,再疲劳应战,是大大不利于后燕的。可是慕容垂自负自大,根本听不进去高湖的忠言,还罢免了高湖的官职。

有一个名叫昙猛的和尚对慕容宝进言,他说,看西边的天气昏暗无光又刮有大风,说明北魏军队很快就朝燕军这边来了。可是慕容宝却说,本太子英明神武,带领的燕军骁勇善战,就算是在沙漠我也可以横着走,北魏那些弱得不得了的士兵还有胆子追过来吗?昙猛你竟然敢胡言乱语,扰乱军心,信不信马上就把你杀了!昙猛着急解释道:从前符坚败于淝水那一战,就是因为麻痹轻敌所以才失败的。慕容德也开始劝慕容宝考虑昙猛的意见,以防不测。后来,慕容宝派慕容麟带了一些人作为后卫侦查的。

但是,慕容麟也和慕容宝一样没把北魏放在心上,松于防范。北魏军队进军神速,晚上就赶上了后燕军队。后燕军队此时还在呼呼大睡,根本不知道大祸临头。早上醒来才发现山上到处都是魏兵。北魏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大败后燕。慕容宝和慕容德只带领几千人冲了出来。这一仗,北魏俘虏了很多后燕士兵,本来拓跋珪是准备将他们放回去的,但是有一个大臣说,放他们回去以后,他们还是会应慕容氏的应招而成为燕军的,应该杀了他们以绝后患。于是,拓跋珪就把那些后燕俘虏都坑杀了。

太子慕容宝到了战场上果然就同高湖所说的那样。北魏放出谣言说慕容垂已经死了,慕容宝得知慕容嵩大搞夺权活动,密谋让赵王慕容麟为后燕的国主。慕容宝处死了慕容嵩,燕军内部互相猜忌,军心不齐。慕容宝只好决定撤军,但他自认为北魏大军不会这么快赶到,撤退很慢。当时有人就进言说,如果大河封冻,魏军就能直捣燕军部队。慕容宝狂妄自大,不以为然。

除了后燕军队的作战部署有问题之外,北魏准备充足,对后燕采取了“敌进我退,诱敌深入,拖而不打”的战略。

北魏拓跋珪在燕军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就召集了大臣共同讨论对战策略,他们认为燕军善战,士气高,所以魏军应该避其锋芒。刚开始的时候要营造一种魏军战败的假象,引诱燕军到达魏军的包围圈子。已经造好了船准备渡河,但是过去的部队都失去了消息。于是燕军在黄河岸边耽搁了几个月的时间。天气变冷,后燕士兵士气涣散,无心应战。

后燕战败后,慕容垂咽不下这口气,几年后又发动了战争。这一次他因为病重死在了路上,燕军还是败了。就这样,后燕逐渐退出了中原势力,华北第一强权的地位也被北魏取代。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皇帝也吸毒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沾毒品后果可悲
    每当提及“毒品”二字的时候,人们都谈虎色变。因为经常吸食毒品会给人造成一种精神上的依赖,久而久之,吸毒者不仅会自我毁灭,而且也会给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灾难和危害,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这种东西绝对碰不得,只要沾上,便很难逃脱它的魔爪。但是今天
    12-17 拓跋珪
  • 拓跋珪能够称为雄主应该归功于哪个女人的帮助?
    拓跋珪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氏原来是代国皇室,后来代国被后秦皇帝苻坚打败,于是被要求全体迁往长安。但是代国的大臣为了保住年幼的拓跋珪,向苻坚进言,希望拓跋珪留在部落之中,最后附件被说服。之后为了活命,拓跋珪被他的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在拓跋珪成
    12-11 拓跋珪
  • 拓跋珪简介 北魏开国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生平
    北魏太祖道武皇帝(371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385年,15岁的拓跋珪
  • 拓跋珪政治上的贡献有哪些 拓跋珪为政举措有哪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 ,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公元3
    11-07 拓跋珪
  • 孤注一掷的雄主——拓跋珪
    回溯源头——代国的建立与灭亡最早,拓跋部的什翼犍自称代王。此人生而奇伟,宽仁大度,身长八尺,隆准龙颜,长发委地,相貌英伟,经过三十多年苦心经营,兼并邻近诸部,击高车,破没歌部落,攻伐刘卫辰部,节节胜利。他至此自称代王,并与同属鲜卑族的前燕慕
    11-01 拓跋珪
  • 拓跋珪的父亲是谁 拓跋珪父亲拓跋寔简介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 ,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公元3
    10-25 拓跋珪
  •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为何制定“子贵母死”制度?
    立太子前,先赐死其生母。这种残忍的传位方式,史学界称之为“立子杀母”或者“子贵母死”。开此先河的,是汉武帝;形成制度的,却是拓跋氏。汉武帝“立子杀母”,在西汉仅此一例;而拓跋氏的“子贵母死”,却在北魏沿袭成势。翻开《魏书·皇后传》,关于“子
    10-05 拓跋珪
  • 拓跋珪怎么死的 拓跋珪真是被自己儿子杀的吗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 ,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公元3
    09-06 拓跋珪
  •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简介 遇刺身亡 北魏开国皇帝
    北魏道武帝(371年—409年),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
  • 拓跋珪的母亲是谁 拓跋珪母亲献明皇后简介
    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公元386年定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公元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晚年则好酒色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