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是北洋第二号人物 曾身揣一元闯天下?

   2020-05-2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中国近代史上人物竞出,且不说洋务运动,戊戌四君子。更不容忽略的一位便是号称“北洋第二号人物”的段祺瑞,一个对炮兵运筹帷幄的大将。说起段祺瑞的崛起与李鸿章是密不可分,二人渊源概而诉之有以下几点:年少有志少年时期的段祺瑞虽然对读书不感兴趣,但醉

中国近代史上人物竞出,且不说洋务运动,戊戌四君子。更不容忽略的一位便是号称“北洋第二号人物”的段祺瑞,一个对炮兵运筹帷幄的大将。

说起段祺瑞的崛起与李鸿章是密不可分,二人渊源概而诉之有以下几点:

年少有志

少年时期的段祺瑞虽然对读书不感兴趣,但醉心于武术的学习,懵懂的他经常将“我不喜欢读书,我要当兵”挂在嘴边。大人们都以为他是说笑而已,却没想到他真的坚持下去了对当兵习武的热爱,志向远大的段祺瑞,在家道中落后不甘为农的窘迫情形下,年仅17岁的段祺瑞只携带一块银元独自步行2000余里,一路跋涉到了威海,投奔在威海军营中的族叔段从德,最后在亲戚关系的帮衬下成了军营中的司书。掌保管部队人口流动情况,考核登记部队财政收支。虽然为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却也是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身揣一元闯天下,这也是段祺瑞人生中的一段光辉历程。

成为北洋武备学堂炮科的优等生

段祺瑞在从军的第三年,也就是85年。抓住机会考入了李鸿章在天津创办的武装力量后备学堂学堂。天津的这所军事后备学堂是一所结合了中西理念的现代化军事人才选拔基地。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立学理念,既具备西方军事培训方法技能,也有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儒学国典。在这样一所声名赫赫的军事学堂中,渴望出人头地有所建树的段祺瑞十分努力的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不负苦心的是他各项排名在班级中均名列前茅,成为炮科出类拔萃的好学生。正是这一阶段的学习为段一生的军事操作技能打下基础也将他的文化修养提高了档次。接受了新思想教育的段在觉悟上就不可同语了,这也是日后他长时间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原因所在。而对大炮相关知识的熟练掌握同样为他日后在政坛的活动中充满底气。

段祺瑞是李鸿章的同乡

段祺瑞是1865年在安徽六安出生,又因家庭变迁是在合肥长大。而李鸿章正是合肥东乡人。在当时社会时局动荡复杂的情形下,且不说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互相斗争,即便在洋务派内部也并不和谐。李鸿章所组成的淮系,曾、左为首的湘系,张之洞创办的以湖北广东为核心的军事集团。各派争权夺利的政治局面下李鸿章为了扩展加固自己方面的势力,对同乡的有为之人十分倚重。段祺瑞正是符合要求的不二人选。首先段的学业成绩优异,在86年武备学堂专门为督办大臣李鸿章进行的马、步、炮、工程兵综合操练中脱颖而出得到李的注意。

其次更为出色的表现是海中军演之时,海上风力四级按平日会取消演练的情况下,段瑞琦三发三中,使得因为前面演练士兵拙劣表现而震怒的李鸿章喜笑颜开。并在段祺瑞毕业上交朝廷的奏折上赞扬段祺瑞“各项操法,一律娴熟,试以炮台工程做法及测绘,无不洞悉要领……由此可见段祺瑞在李鸿章心中的印象是十分不错的,有了这位朝廷重臣的引荐段祺瑞的仕途将会顺畅异常。

果不其然,段祺瑞毕业后本为闲职。被清政府赋闲派遣在旅顺港监管修理炮台。第二年--89年,清政府准备派遣五人去德国留学。李鸿章大笔一挥便在出国名单上加上了段,使其拥有了去国外增长才能的机会。在此期间的李鸿章曾两次写信勉励自己的这位同乡后生。段等五位留学生也是不负众望,先在陆军学院,学习军事理论和各种操练课程。一年后,他们又奉命到鲁尔区埃森克虏伯兵工厂,进行火炮实习。在国外文化以及地域的冲击下使得回国后的段祺瑞更加具备一展宏图的实力。

段祺瑞自身的政治觉悟

段祺瑞在任炮营统带后,又兼任了学堂总监,即便当时段所在军队的炮兵人数不满两千人,火炮甚至不足百门。却也是中国装备正规的第一支炮兵部队,段祺瑞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炮兵司令”。又因身任学堂总监,他还注重军事书籍的编写,《编练章程》《战法操典》《训练操法详晰图说》等,大半是他耗费心血之作。

所以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那些名垂青史的人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标签: 段祺瑞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段祺瑞为何在一战将要结束时对德奥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段祺瑞早年曾留学德国,对德国强大的军事力量、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德国人的认真、办事的高效率十分了解,所以段祺瑞坚定地认为德国会赢得战争的胜利。但随着战局的变化,段祺瑞渐渐改变了看法,并预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将以德国的失败而
    12-24 段祺瑞
  • 民国佳话:堂堂总理段祺瑞将姨太太拱手送情敌
    在中国近代史上,从1912年到1928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北洋政府更替的执政集团里,国务总理无疑是一个“走马灯”一样职务,数不清的更迭与替换,最短命的内阁只有六天,最长寿的也不过一年半载。据说,在这短短的十六年间,就有二十六人出任过内阁
  • 段祺瑞曾四任总理一任国家元首 晚年靠救济度日
    提到段祺瑞,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段祺瑞在北洋军阀里飞扬跋扈,很会晚政治手段,曾经与国内多个军阀厮杀。但是,就是这样的军阀首领,他一生清贫,拒绝贿赂,以至晚年靠救济生活!他曾经是中国的国家元首!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曾用名
    12-23 段祺瑞
  • 日本医生来华趣闻 段祺瑞爱生气 冯玉祥羞辱军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矢原移居德国,后又移居美国,闲暇之余,写下《谦庐随笔》。今天的读者可以将其看作“民国之趣事,正史之补充”。段祺瑞生气段祺瑞两眼炯炯有神,鼻梁有些歪斜。在我看来,他的言谈举止,似乎要胜过“吴玉帅”那样的人,人们当面都称他
  • 谁见过段祺瑞在“三一八”惨案现场“长跪不起”
    近几年,有关段祺瑞曾在“三一八”惨案现场“长跪不起”并自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的说法,越来越多地见诸媒体,《炎黄春秋》上亦曾刊出此类文章。众多作者以段氏下跪为例,借题发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绪,其心可鉴。然而,笔者不得不说:其事可疑。“三一八
    12-12 段祺瑞
  • 北洋军阀吴佩孚:段祺瑞的头号敌人兼头号知己
    奉军进入北京后,段祺瑞的政治能量终于丧失殆尽。1926年4月20日上午,他在外交总长胡惟德不知情的情况下,特任其兼署国务总理,摄行临时执政职权。当天下午,他乘坐专列离开北京,前往天津。这是段祺瑞第三次到天津过寓公生活。他在天津没有房产,以前
  • 段祺瑞的早年生活 曾留学德国学习火炮技术
    段祺瑞早年经历显赫,称得上是同时代人中的佼佼者。他读过七年私塾,熟知经史,有较好的国学根底,说起“子乎者也”毫不输人。成年后考入了每期只招收百人的天津武备学堂,这所学校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近代中国第一所陆军学堂。后来的研究者发现,“中国二十
    12-04 段祺瑞
  • 段祺瑞轶事 宁愿下台也要推行北洋政府关税自主
    1925年7月,法国政府批准九国公约,中国召开关税特别会议的障碍至此得以解除。此前中国的关税是签订辛丑条约时所定,税率为值百抽五,这么低的税率不仅史无前例,而且为世界各国所未有,本身就带有如庚子赔款一样的侮辱和惩罚性质。中国参加一战并成为战
    12-04 段祺瑞
  • 徐树铮为何得到段祺瑞的重用 段祺瑞和徐树铮
    与袁世凯一样,段祺瑞也喜欢罗致人才,其中最得他信任的,莫过于徐树铮。徐树铮是江苏萧县人,秀才出身。他和老段是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原本只是老段手下的一名司书,不知怎么就给老段赏识上了,送他到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小徐回国以后立刻扶摇直上,成为老段
    11-26 段祺瑞
  • 段祺瑞什么原因坚不愿让儿子和张学良结拜兄弟
    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曾用名启瑞,晚年号称“正道老人”,生于安徽合肥,所以又称“段合肥”。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