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因何事气得大骂张敬尧是“天大的蠢材”?

   2020-08-0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1920年5月28日的长沙,湘江边上是水泄不通,民众沿江围观吴佩孚 的大军扬帆而下,络绎不绝的运兵船上,士兵扣舷齐唱吴佩孚撰写的《登蓬莱阁歌》。歌词从倭寇横行说到甲午国耻,高歌率精锐之师收复国家主权的志向,引得民众拍手叫好。当二十一艘运兵船

1920年5月28日的长沙,湘江边上是水泄不通,民众沿江围观吴佩孚 的大军扬帆而下,络绎不绝的运兵船上,士兵扣舷齐唱吴佩孚撰写的《登蓬莱阁歌》。歌词从倭寇横行说到甲午国耻,高歌率精锐之师收复国家主权的志向,引得民众拍手叫好。

当二十一艘运兵船驶过,红旗招展,汽笛呜呜,吴佩孚所乘的“新鸿运”号火轮到了。顿时岸上军乐大作,军警都举枪敬礼,新鸿运号也频频鸣号答礼。湘督张敬尧亲自率军政界要人登船与吴佩孚寒暄。不过,在这一派祥和的景象之下呢,却是暗潮涌动的凶险恶斗。直皖两个军阀派系之间的生死之战呢,已经由此提上了议事日程。张敬尧其实已经接到了上方命他拦截吴军的电报,只是他并不准备得罪吴佩孚。皖系首领段祺瑞 坐镇京都,气得大骂张敬尧是“天大的蠢材”,因为此时直皖两系交恶,吴军北上必将威胁京师。

本来段祺瑞是早有对策,十天前他就做了一系列的军事部署,一面召回了爱将徐树铮,将西北边防军呢调回北京附近。一面决定亲自率领边防军出征陕西,名义上是讨伐陕南的民军和川滇的靖国军。其实呢,是准备在郑州设立总司令部,好赶走河南督军赵倜,然后派军防守京汉路的南段,阻断吴佩孚军的归路。如果吴军打算强行通过,就在河南平原予以迎击。这时候,山东、安徽两省的皖系军队可以侧击吴军。这是一条“声东击西”的妙计,但是,奉系张作霖 闻讯之后呢,借口边防军出动,北京防务空虚,要求准许奉军入关“拱卫京师”。这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迫使段祺瑞放弃了他的如意算盘。

吴佩孚陈兵河南以后呢,局势紧张了起来。张作霖又受总统徐世昌之邀,进京调和,结果直系提出要罢免徐树铮的兵权,而徐树铮则逼迫总统罢免了曹锟和吴佩孚,两方是军心激愤,大战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直皖两系各有五万人马,可谓势均力敌。不过到了7月10日夜间呢,直系来了援手,奉系副司令张景惠率部抵达天津,表示对直系的支持。另一边,在皖系身上投资多年的日本军方呢,也不会甘心袖手旁观,此时中国的北方大地笼罩在一片战争阴云之中。

 
标签: 段祺瑞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段祺瑞为何在一战将要结束时对德奥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段祺瑞早年曾留学德国,对德国强大的军事力量、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德国人的认真、办事的高效率十分了解,所以段祺瑞坚定地认为德国会赢得战争的胜利。但随着战局的变化,段祺瑞渐渐改变了看法,并预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将以德国的失败而
    12-24 段祺瑞
  • 民国佳话:堂堂总理段祺瑞将姨太太拱手送情敌
    在中国近代史上,从1912年到1928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北洋政府更替的执政集团里,国务总理无疑是一个“走马灯”一样职务,数不清的更迭与替换,最短命的内阁只有六天,最长寿的也不过一年半载。据说,在这短短的十六年间,就有二十六人出任过内阁
  • 段祺瑞曾四任总理一任国家元首 晚年靠救济度日
    提到段祺瑞,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段祺瑞在北洋军阀里飞扬跋扈,很会晚政治手段,曾经与国内多个军阀厮杀。但是,就是这样的军阀首领,他一生清贫,拒绝贿赂,以至晚年靠救济生活!他曾经是中国的国家元首!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曾用名
    12-23 段祺瑞
  • 日本医生来华趣闻 段祺瑞爱生气 冯玉祥羞辱军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矢原移居德国,后又移居美国,闲暇之余,写下《谦庐随笔》。今天的读者可以将其看作“民国之趣事,正史之补充”。段祺瑞生气段祺瑞两眼炯炯有神,鼻梁有些歪斜。在我看来,他的言谈举止,似乎要胜过“吴玉帅”那样的人,人们当面都称他
  • 谁见过段祺瑞在“三一八”惨案现场“长跪不起”
    近几年,有关段祺瑞曾在“三一八”惨案现场“长跪不起”并自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的说法,越来越多地见诸媒体,《炎黄春秋》上亦曾刊出此类文章。众多作者以段氏下跪为例,借题发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绪,其心可鉴。然而,笔者不得不说:其事可疑。“三一八
    12-12 段祺瑞
  • 北洋军阀吴佩孚:段祺瑞的头号敌人兼头号知己
    奉军进入北京后,段祺瑞的政治能量终于丧失殆尽。1926年4月20日上午,他在外交总长胡惟德不知情的情况下,特任其兼署国务总理,摄行临时执政职权。当天下午,他乘坐专列离开北京,前往天津。这是段祺瑞第三次到天津过寓公生活。他在天津没有房产,以前
  • 段祺瑞的早年生活 曾留学德国学习火炮技术
    段祺瑞早年经历显赫,称得上是同时代人中的佼佼者。他读过七年私塾,熟知经史,有较好的国学根底,说起“子乎者也”毫不输人。成年后考入了每期只招收百人的天津武备学堂,这所学校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近代中国第一所陆军学堂。后来的研究者发现,“中国二十
    12-04 段祺瑞
  • 段祺瑞轶事 宁愿下台也要推行北洋政府关税自主
    1925年7月,法国政府批准九国公约,中国召开关税特别会议的障碍至此得以解除。此前中国的关税是签订辛丑条约时所定,税率为值百抽五,这么低的税率不仅史无前例,而且为世界各国所未有,本身就带有如庚子赔款一样的侮辱和惩罚性质。中国参加一战并成为战
    12-04 段祺瑞
  • 徐树铮为何得到段祺瑞的重用 段祺瑞和徐树铮
    与袁世凯一样,段祺瑞也喜欢罗致人才,其中最得他信任的,莫过于徐树铮。徐树铮是江苏萧县人,秀才出身。他和老段是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原本只是老段手下的一名司书,不知怎么就给老段赏识上了,送他到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小徐回国以后立刻扶摇直上,成为老段
    11-26 段祺瑞
  • 段祺瑞什么原因坚不愿让儿子和张学良结拜兄弟
    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曾用名启瑞,晚年号称“正道老人”,生于安徽合肥,所以又称“段合肥”。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