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中的“怪才”阮咸:不拘礼法 爱搞发明

   2020-04-0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阮氏一族是音乐世家,阮咸尤通音律。颜延之有诗云:“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用以形容阮咸高超的音乐技艺。他不但音律造诣高超,而且爱创新——造出风筝和气球。藐视礼法,放浪形骸,是“竹林七贤”的共同点,阮咸尤甚。《晋书》载:“阮咸贞素寡欲,深识

阮氏一族是音乐世家,阮咸尤通音律。颜延之有诗云:“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用以形容阮咸高超的音乐技艺。他不但音律造诣高超,而且爱创新——造出风筝和气球。藐视礼法,放浪形骸,是“竹林七贤”的共同点,阮咸尤甚。《晋书》载:“阮咸贞素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

践踏礼法至极致

藐视礼法,放浪形骸,是“竹林七贤”的共同点,阮咸尤甚。

比如喝酒,别人用杯、用碗、用壶,他用坛子。有一次,他将酒倒入缸内,恰巧一群小猪闻到酒香,一齐去抢喝。阮咸见状,挤进猪群,同小猪一起喝。这癫狂的行为,在阮咸身上屡见不鲜。与猪共饮,醉了就睡在猪旁,痴呆之状,是七贤之最。

礼法规定,晚辈必须尊敬长辈,一定做到尊卑有序、长幼有别,所谓“长幼不比肩”是一条“铁律”。阮咸不然,他常常将手搭在阮籍的肩膀上,甚至拥阮籍而行,勾肩搭背,形同兄弟。

更为出格的是,魏晋时,明文规定主人与奴婢、汉人与胡人不准结婚。阮咸偏偏喜欢他姑妈家一个胡婢。姑妈原打算赶走这个胡婢,但经不起阮咸的软磨硬泡,最终答应不赶走胡婢,但不许他们二人再见面了。后来阮咸竟然骑着毛驴到姑妈家将胡婢抢了。他将胡婢抱在毛驴上,绕村庄几周,扬言要娶她为妻,引起村民和官府的愤慨。他的儿子阮孚就是这个胡婢所生。

阮咸,践踏礼法,达到极致。

精通音律创阮琴

阮咸是七贤中受关注最少的一位,虽然看起来有些疯癫,但也有非凡的本领。

阮氏一族是音乐世家,阮咸是阮籍的侄子,精通音律,阮咸的祖父建安七子阮瑀琴、笛、琵琶样样精通。颜延之有诗云赞其高超的音乐技艺:“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

阮咸对音律的研究,超乎人们的想象。《世说新语》载:西晋荀勖善于辨别乐音的正误,音律是否恰当。每年正月初一举行朝贺礼时,殿堂上演奏的音乐,他都亲自调整五音。

有一次,朝廷举行“音乐会”,同样是荀勖调整音律。阮咸认为乐器五音不协调,但他不当面指出,而是私下和荀勖说。可荀勖怕阮咸对别人说出他的差错,就利用职权,将其调出洛阳,任始平太守。

但事情就是这么玄妙:后来一个农民在田里干活,挖出周代一把玉尺,这是国家调试各种乐器的标准尺。荀勖用这把玉尺调试乐器,发现之前阮籍说得完全正确。

生性活泼爱创新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阮咸还是个发明家!

魏晋时代尽管统治者对士人实行高压政策,但由于各种原因,士人对生活的选择有较多自由,搞文学的、搞音乐的、搞绘画的、搞科学技术的……阮咸生性活泼,爱遐想,爱创新。

阮咸不满足聚会时仅听琵琶、弦琴和笛之声,他希望看到诸种乐器合奏,听到合音。他进行了一番改造和创新,居然创造出“汉琵琶”,演奏起来,仿佛诸种乐器合奏,真是一大创造,世人称之为“阮琴”或“阮”。以姓氏命名一种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仅阮咸一人。

他的创新才能不单单体现在音乐方面。一天,他遥望天空,突发奇想:人能否上天?如何上天?于是,他冥思苦想,几经周折,终于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风筝,然后又发明了气球,飞在洛阳天空上,让人们大开眼界。

不拘礼法真名士

在许多人印象中,阮咸过于放浪形骸,是个很不靠谱的人。但《晋书》中就记载了一个“阮咸曝裈(kūn内裤)”的故事,看了这个故事,也许您对阮咸的印象会有改观。

阮家是个大家族,其中也有富有贫。于是一条大道的北面,就形成了高级住宅区,住的全是阮姓中的富人,而大道南边住的是阮姓中的穷人。阮咸住道南,应该属于穷人。

夏天阴雨比较多,古人住的屋子一般不是楼房,也没有水泥地面,防潮性能很差,衣服如果不晾晒一下,会发霉的。所以每年农历七月七,雨季过去后,家家户户都会晒衣服。“北阮”富人们纷纷晾晒衣服,这既是晒衣服,又是一种变相的比富大赛。面对“北阮”的声势,“南阮”的人都自惭形秽,不敢把自家的破衣服拿出来晒。而阮咸不管那一套,拿了个竹竿,把自己的粗布破裤子也晒在路边。人们看了惊讶不已,阮咸却不以为然地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意为不能免俗,姑且这样吧)”

七贤中的山涛对阮咸也有很高的评价。据《晋书》记载,山涛举典选,曰:“阮咸贞素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职,必绝于时。”这是说阮咸不拘礼法乃其外在表现,而贞素寡欲为其内心世界,此乃真名士。

 
标签: 竹林七贤 阮咸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 富甲京城却吝啬至极?
    魏末晋初时期,有七位名士被称为竹林七贤,他们主要活跃在河南山阳县一带,因常于竹林之下喝酒唱歌而得此名。其作品用多种手法沿袭了建安文学精神,从侧面表达自己的情感,受到世人的敬重。后来由于竹林七贤逐渐被司马朝廷所不容,最终以解散告终,而王戎就是
    12-25 竹林七贤
  • 竹林七贤王戎识李观虎及死孝的故事介绍
    竹林七贤王戎魏末晋初时期,有七位名士被称为竹林七贤,他们主要活跃在河南山阳县一带,因常于竹林之下喝酒唱歌而得此名。其作品用多种手法沿袭了建安文学精神,从侧面表达自己的情感,受到世人的敬重。后来由于竹林七贤逐渐被司马朝廷所不容,最终以解散告终
    12-11 竹林七贤
  • 详细介绍竹林七贤 西晋著名音乐家阮咸简介
    阮咸: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阮咸是阮籍之侄,与籍并称为“大小阮”。阮咸也是著名的音乐家,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他生平放浪不羁,精通音律,有一种古代琵琶即以“阮咸”为名。
  • 揭秘:在竹林七贤中谁是最懂得明哲保身的人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代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生当魏晋交替之际,一些文人往往啸傲竹林,不谙世事,诗酒寄傲,不拘礼法。杰出人物就是嵇康与阮籍,可是人们常说也有名不副实的,比如王戎。王戎,山东琅琊人,名将王浑之子。山东琅琊是王氏望族,祖父父亲都是朝廷重臣
    11-23 竹林七贤
  • 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宁愿舍命纵酒也不要做官
    刘伶,字伯伦,又称酒仙,是魏晋时期的诗人。因为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七个人经常在山阳县的竹林之下相聚,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刘伶是他们七人之中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位。刘伶身材矮小,容貌丑陋。平时沉默寡言,不喜与人交往。然而矛盾的
    11-22 竹林七贤
  • 王戎简介 西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王戎生平
    王戎(234-305年),字濬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袭父爵贞陵亭侯,为司马昭辟为掾属。历任吏部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后迁
  • 南博镇馆之宝 南朝人用三百多块砖拼出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大型砖印壁画(简称“竹林七贤”砖画),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是1960年在雨花台区西善桥宫山大墓中发现的。很多人认为,“竹林七贤”砖画只是一座南朝墓中特有的艺术品,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专家在研究后发现,就像现代人喜欢
    10-07 竹林七贤
  • 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为何那么爱酒嗜酒成癖
    刘伶是哪里人呢?刘伶,大约出生于公元221年,字伯伦,是沛国人,也就是现在安徽宿州人,他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但由于刘伶话很少,不喜交流,没有做什么官职,因此刘伶是竹林七贤中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个。刘伶这个人,身高不到一米五,长相还极其
    09-29 竹林七贤
  • 竹林七贤的洛阳往事 刘伶醉酒只为了不做官
    杜康村里刘伶池刘伶被罢官后,整日驾着载有美酒的鹿车,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边走边饮,留下“死便埋我”的典故。要喝酒,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来源。据一些野史记载,刘伶被罢官后“沽酒当垆”,即开酒坊卖酒。他卖酒的地点有三个,汝阳县杜康村是其中之一。汝阳
    09-29 竹林七贤
  • 竹林七贤不过是装腔作势的“废人 还是有点嫩
    《晋书·本传》开列了“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他们都是赫赫有名的奇人、异士和疯子。“贤”怎么解释?当是德才兼备的人物吧。显然,把这乖张、怪异的七位哥们儿称为“贤”,是对汉语的一大嘲讽。说白了,所谓“竹林七贤”
    09-15 竹林七贤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