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的传奇一生 他怎样从炮兵之王做到总理的

   2020-04-1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1882年,一个十七岁的安徽后生离开了家乡,开始了他的浪迹天涯之旅,他口袋里揣着的,仅仅只是一块银元,还有那满腔的理想,那时,他的名字叫段启瑞,很多年后,他更改了中间的一个字,段祺瑞,民国史上一个传奇的名字。段祺瑞的江湖生涯第一站是威海,投

1882年,一个十七岁的安徽后生离开了家乡,开始了他的浪迹天涯之旅,他口袋里揣着的,仅仅只是一块银元,还有那满腔的理想,那时,他的名字叫段启瑞,很多年后,他更改了中间的一个字,段祺瑞,民国史上一个传奇的名字。

段祺瑞的江湖生涯第一站是威海,投奔他的一个在威海清营中做管带的族叔,开始了军旅生涯,三年后,李鸿章在天津紫竹林创办了武备学堂,在淮军士兵中选拔生员,小段报名参考,一举中地,进入了武备学堂炮兵科。

在武备学堂的日子,小段十分刻苦,各项功科门门拔尖,尤其专业科非常精通,而且理论结合实践,对各种炮的结构了如指掌,有一次,学堂购自德国的一门管退炮的瞄准器坏了,全武备学堂包括教员都无人会修,最终是段祺瑞出手解决了这个难题,还画出精确的图纸,他因此受到了校方的重视,小段在武备学堂成为了炮兵科的学霸。

金子总会发光,一次李鸿章去武备学堂视察,让学生们进行演习,马、步、工科学生的演习均很顺利,而炮兵科的学习搞砸了,因当时天气不好有阴雨,风雨飘摇中没有一名炮兵科学生打找中耙子,只剩下最后一名学员出场的时候李中堂已经气得把望远镜砸在了地上,这时却听到了学生们的欢呼,中了,而且连中三元,炮炮中耙心,最后一名学员为炮兵科挽回了颜面。演习结束后,李鸿章接见了这名神炮手,他就是段祺瑞,报上家门后,李鸿章发现这名兵竟然还是自己的安徽老乡,从此段祺瑞这个名字就记在了他的心中。

1889年,清政府拟选拔五人去德国学习军事,名单送到李鸿章手头的时候,李鸿章想到了三年前在那场炮兵演习中表现出彩的小老乡,于是划掉其中一名,填上了段祺瑞的大名,1889年春天,段祺瑞告别妻儿子,和其他4个同学来到德国柏林陆军学院,学习军事理论和各种操练课程。一年后,他们又奉命到鲁尔区埃森克虏伯兵工厂,进行火炮实习。见识到了克虏伯家族是怎么生产出近代史上第一神炮克虏伯火炮。1890年春天,清廷特使洪春代表皇帝前往德国埃森探望留学生的时候。五名同学已经以娴熟的技术玩转各式克虏伯大炮,获得弗里茨·克虏伯的赞赏。在其它四名同学学成回国后,李鸿章又特批他的小同乡一人独留德国克虏伯炮厂学习各类火炮的型制构造、使用和保养等课程。留德期间李中常先后两次写信给段祺瑞,勉励小老乡精学苦造,希望他成为清帝国将来的炮王。

1890年末,段祺瑞学成回国,却被搁之闲职,在威海任随营教习,四年后,中日甲午海战爆发,作为一名军事教宫的段祺瑞深受抗敌官兵的爱国热情影响,亲自带领武备学堂的学生,参加战斗,协助炮台的中国守军炮轰日军,与夺取炮台的日军展开激战。

中日甲午海战中国惨败,李鸿章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一朝化为乌有,逼迫清廷建立新式军队的呼声越来越高,1895年,袁世凯奉旨天津小站练兵,广招贤良,选拔标准是“宿将及有根底之学生”。

小站练兵成了中国军阀的摇蓝,如段祺瑞、王士珍、姜桂题、杨荣泰、龚元友、吴长纯、徐邦杰、任永清、梁华殿、冯国璋、陈光远、王占元、张怀芝、何宗莲、马龙标、雷震春、王英锴、吴凤岭、赵国贤、田中玉、孟恩远、陆建章、曹锟、张勋、段芝贵等,皆云集麾下,真是龙虎聚集。他们当中许多人日后都成为了民国的风云人物,而当时最出类拔萃的,还数北洋三杰,即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王为龙,段为虎,冯为狗。

段被称作北洋之“虎”。

段祺瑞被招进小站后,被任命为炮营统带,兼随营学堂总监。他的麾下兵并不算多,有两千名炮兵,一百门余门炮。

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支现代化装备的正规炮兵部队,而段祺瑞则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炮兵司令。

除了带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炮兵队伍,段祺瑞还撰写出大量的炮兵理论及军事制度,如《新建陆军兵略录存》《编练章程》《战法操典》《训练操法详晰图说》,对中国后来的炮兵建设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冠以他炮兵之王,绝对名符其实。

从小站开始,炮兵之王开始了他在近代史上精彩的演出,其间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长、一任国家元首,以三造共和之功(致电要求清帝退位、抵制洪宪帝制和讨伐张勋复辟)成为近代民国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

(冯玉祥,张作霖,段祺瑞)-1924年的天津会议合影

段祺瑞在政治的功过是非在此夜狼不想过多评述,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个炮兵出身的国家元首,段祺瑞立身江湖的还是他精准的政治眼光和多年养成的高于当世的我自道德情操,无论其它功过,段祺瑞所做的几件事无疑和当年他在演习中独中三元一样获得的世人的赞益。

第一是作为袁世凯的心腹,他始终态度坚定的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那怕为此招来袁世凯的震怒罢官,他说了我不是反大总统,是不愿大总统被小人纵恿走向一条与历史和人民背逆之路。

第二在维护国家主权上不遗余力,他执政期间曾经派大将徐树峥发兵收复外蒙,这是近代史上唯一一位对外蒙用兵的国家元首,最后虽失败,但值得尊敬。

第三其个人品德值得称赞,段本人号称六不总理,不抽不喝不嫖不财不贪不占,号称六不总理,在胡天胡地胡风骚的民国军阀中简直就是一个异类,执政十多年,不为私利,家无余财,他的亲朋好友极少因为他的缘故得以做官,一代军阀竟然没为自己置私产,晚年段到天津养老,竟没有一栋自己的房产,一度只能租房,还是他昔日的部将看不过去,众人集款为老段在天津买了一栋房,后期蒋介石数次给段拔了几次款,都是因为知道老段家揭不开锅的缘故,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主席了解到段的遗属生活困难后也指示政府部门予以照顾,后来国共两党政府对段的品行,都是予以了极大的肯定。

第四、坚决抗日,晚年保节操,日本人当年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段是坚决抵制者,后来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段称病称职,晚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持溥仪成立伪满洲国,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多次到天津秘密拜访段祺瑞,想请段出面组织华北政府,并许愿只要段同意,日本将会全力支持,但遭到了段祺瑞的严词拒绝。为避免日本人的要挟,段祺瑞后举家迁沪,公开表明自己的抗日态度。为时人所赞。

段晚年信佛,吃素(也有一说3.18镇压学生惨案后,段曾在公开场合向学生忤悔,并从此吃素),1934年其胃部出血,经手术后身体日益虚弱,家人劝其开荤,段予以拒绝。1936年病逝于上海,临终遗言:“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这几句话是当初揣着一块银元闯荡江湖的安徽后生经过大风大浪后,留给了后世的最后一笔财富。

(本文来自夜狼啸西风)

 
标签: 段祺瑞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段祺瑞为何在一战将要结束时对德奥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段祺瑞早年曾留学德国,对德国强大的军事力量、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德国人的认真、办事的高效率十分了解,所以段祺瑞坚定地认为德国会赢得战争的胜利。但随着战局的变化,段祺瑞渐渐改变了看法,并预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将以德国的失败而
    12-24 段祺瑞
  • 民国佳话:堂堂总理段祺瑞将姨太太拱手送情敌
    在中国近代史上,从1912年到1928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北洋政府更替的执政集团里,国务总理无疑是一个“走马灯”一样职务,数不清的更迭与替换,最短命的内阁只有六天,最长寿的也不过一年半载。据说,在这短短的十六年间,就有二十六人出任过内阁
  • 段祺瑞曾四任总理一任国家元首 晚年靠救济度日
    提到段祺瑞,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段祺瑞在北洋军阀里飞扬跋扈,很会晚政治手段,曾经与国内多个军阀厮杀。但是,就是这样的军阀首领,他一生清贫,拒绝贿赂,以至晚年靠救济生活!他曾经是中国的国家元首!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曾用名
    12-23 段祺瑞
  • 日本医生来华趣闻 段祺瑞爱生气 冯玉祥羞辱军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矢原移居德国,后又移居美国,闲暇之余,写下《谦庐随笔》。今天的读者可以将其看作“民国之趣事,正史之补充”。段祺瑞生气段祺瑞两眼炯炯有神,鼻梁有些歪斜。在我看来,他的言谈举止,似乎要胜过“吴玉帅”那样的人,人们当面都称他
  • 谁见过段祺瑞在“三一八”惨案现场“长跪不起”
    近几年,有关段祺瑞曾在“三一八”惨案现场“长跪不起”并自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的说法,越来越多地见诸媒体,《炎黄春秋》上亦曾刊出此类文章。众多作者以段氏下跪为例,借题发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绪,其心可鉴。然而,笔者不得不说:其事可疑。“三一八
    12-12 段祺瑞
  • 北洋军阀吴佩孚:段祺瑞的头号敌人兼头号知己
    奉军进入北京后,段祺瑞的政治能量终于丧失殆尽。1926年4月20日上午,他在外交总长胡惟德不知情的情况下,特任其兼署国务总理,摄行临时执政职权。当天下午,他乘坐专列离开北京,前往天津。这是段祺瑞第三次到天津过寓公生活。他在天津没有房产,以前
  • 段祺瑞的早年生活 曾留学德国学习火炮技术
    段祺瑞早年经历显赫,称得上是同时代人中的佼佼者。他读过七年私塾,熟知经史,有较好的国学根底,说起“子乎者也”毫不输人。成年后考入了每期只招收百人的天津武备学堂,这所学校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近代中国第一所陆军学堂。后来的研究者发现,“中国二十
    12-04 段祺瑞
  • 段祺瑞轶事 宁愿下台也要推行北洋政府关税自主
    1925年7月,法国政府批准九国公约,中国召开关税特别会议的障碍至此得以解除。此前中国的关税是签订辛丑条约时所定,税率为值百抽五,这么低的税率不仅史无前例,而且为世界各国所未有,本身就带有如庚子赔款一样的侮辱和惩罚性质。中国参加一战并成为战
    12-04 段祺瑞
  • 徐树铮为何得到段祺瑞的重用 段祺瑞和徐树铮
    与袁世凯一样,段祺瑞也喜欢罗致人才,其中最得他信任的,莫过于徐树铮。徐树铮是江苏萧县人,秀才出身。他和老段是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原本只是老段手下的一名司书,不知怎么就给老段赏识上了,送他到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小徐回国以后立刻扶摇直上,成为老段
    11-26 段祺瑞
  • 段祺瑞什么原因坚不愿让儿子和张学良结拜兄弟
    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曾用名启瑞,晚年号称“正道老人”,生于安徽合肥,所以又称“段合肥”。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