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是扬州人吗?史可法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2020-09-0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这两句诗诗悬挂在扬州梅花岭下,明朝杜氏史可法祠堂享堂内的一副对联,为清代温室张尔荩撰写,为的是祭奠史可法的忠君报国。诗句的意思是说,梅花岭上盛开的鲜红梅花,是亡国忠臣留下的血泪,史公的忠心就像是扬州二分明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这两句诗诗悬挂在扬州梅花岭下,明朝杜氏史可法祠堂享堂内的一副对联,为清代温室张尔荩撰写,为的是祭奠史可法的忠君报国。诗句的意思是说,梅花岭上盛开的鲜红梅花,是亡国忠臣留下的血泪,史公的忠心就像是扬州二分明月的光辉一般,照亮夜空。

扬州不止有祭奠史可法的祠堂,同时也有史可法的衣冠冢。因为这种纪念性建筑的存在,所以许多人误以为史可法是扬州人。事实上之所以扬州会有史可法的衣冠冢和祠堂,是因为史可法是在扬州战死的。

史可法祖籍是北京大兴县,万历三十年在河南开封祥符县出生,后世人多认为他属于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明朝崇祯时期,史可法先是继承祖辈上的锦衣卫百户之职,后来高中进士,此后为明朝效力。

史可法的老师左光斗也是一位清明爱国之辈,受老师的教育影响,史可法同样的培养了以死报国的爱国情怀。

李自成进攻北京后,崇祯皇帝自缢而亡,正在勤王路上的史可法听到这个消息后,调转南下,最终拥立福王朱由崧继位,成立南明弘光小朝廷,依然坚持斗争。

后来吴三桂大开山海关城门,清军入关,南下企图消灭南明势力。史可法多次率兵与清军斗争,后来在转战到扬州城时,清军围城。面对清朝雄师,史可法誓死抵抗。眼见城破之际,最后以死殉国。

清军攻破扬州之后,下令屠杀,屠杀一直持续了十日,史称“扬州十日”。因为城中到处都是人的尸骨,史可法的遗体难辨,所以最后他的部下只能给他在梅岭立了个衣冠冢。后世人,为了纪念史可法的忠君报国,又为其离了祠堂。

说道史可法的死以及他死后的“扬州十日”,就不得不再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史可法坚决抵抗清朝的决定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正是因为史可法的坚决地抗,触怒了清朝的将帅。所以在他去世之后,清军下令对扬州实行“屠城”。

这场屠杀并不只是针对抵抗的将领,已经投降的俘虏,而是全城中无辜的百姓。扬州城民,无论老少男女,全都在屠杀之列。史料记载,这次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一直持续了十日,死亡人数达到了八十万人以上。

因为如此惨痛的结果,许多人都不经想到,到底史可法坚持抗清的举动是对还是错。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说史可法做错了吗?他坚持抵抗敌人,保卫自己的祖国,为国尽忠又哪里有错呢?说他对了吗?因为他的抵抗,使得扬州的百姓遭到如此残酷的对待。

就小编个人而言,像这种情况的出现,绝对不是史可法想看到的。我们为什么要将是对还是错的问题加注到他的身上呢?若真要攻讦,为何不批判当时下达屠杀之令的人呢?

史可法虽然靠祖荫得以承锦衣卫百户的职位,但是他也是进士及第,所以文化程度是不低的。虽然他为国捐躯,但是却也留下了许多诗词,供后人品鉴。

六安署病中中感怀

待理犹繁苦抱疴,公余侧枕唤如何。

民饥由已嗟艰食,兵悍逢人欲弄戈。

抚字无能先布德,催科宁忍复为苛。

白云交瘁燕山下,国手谁怜妙剂多?

寿彭云举先生九十

传经伏氏齿相当,系出钱铿世更长。

岭外政成垂雨露,淮南书就挟风霜。

生同文佛初临日,居是回仙四至乡。

教得梨园歌舞艳,坐看人代变沧桑。

送管城斋少宗伯同年归里

长干秋老落潮初,一棹秦淮碧玉蕖。

独向新亭挥泪别,江南惟有管夷吾。

 
标签: 史可法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史可法是以何闻名于史的?史可法是个什么样的人
    史可法是明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直以正直爱国的官员形象流芳百世。史可法死守扬州的故事也被写入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但是我们读历史可以发现,史可法的人生,除了抗击清军,城破身死之外,似乎并没有其他的成就,史可法,字宪之,又字道邻,河南人。明朝末
    12-21 史可法
  • 史可法怎么死的 史可法是“扬州十日”时死的吗
    顺治二年(1645年)阴历四月二十五日,清兵攻破扬州,屠城十日,无数百姓及守城将士惨遭杀害,而督师史可法的结局又如何呢?对于史可法的下落,当时人洪承畴也无法断定,他曾问别人,史可法“果死耶?抑未死那?”(《鲒琦亭集》)此后的一些史书和传说更
    12-09 史可法
  • 清宫扬州御档劝降南明重臣史可法信件
    史可法死守扬州,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历史事件,然而,在已解密的《清宫扬州御档》(以下简称《御档》)中,鲜有提及史可法的,昨天,文史档案专家彭伟透露,顺治朝第一件至第五件《御档》,反映了这一时期各种政治势力的较量,其中涉及史可法和扬州,展现了明末
    11-29 史可法
  • 史可法孙子在南京被破格录取为秀才 享政府补贴
    闲读清人阮葵生《茶余客话》,内有一文《史可法后裔》,记录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孙子在南京被特别照顾录入县学,成为秀才,享受政府补贴、家境脱贫一事。此事不见其他书所载,读后心有所动,遂摘取清人笔记,撰成此文。史可法之死有多种说法史可法(1601
  • 史可法是个怎样的人?史可法是怎样对抗清军的
    史可法因祖上的荣誉得以世袭锦衣卫百户。传说史可法的母亲梦见文天祥来到他的屋里而受孕怀胎。万历三十年(1602年),史可法生于河南祥符县(今开封),因为孝顺被乡里人所知。史可法早年以孝闻名于乡,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出任西安府推官,后
    11-09 史可法
  • 史可法到底死没死 探索史可法死因之谜
    史可法是谁,看过许多明末清初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史可法在这些电视剧中,无一不是忠君爱国的形象,最后安排的他的结局,也是为了抵抗清军,力保扬州城,最后城破殉国。扬州城破,并不带兵明朝遗臣对清廷的抗击就此停止。许多人仍然坚持抗击清朝,其中还出现了
    11-03 史可法
  • 史可法简介 明末时期政治家军事统帅史可法生平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统帅。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祥符人(今河南开封),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中国著名的抗清名
  • 如何评价史可法?史可法的师傅是谁?
    史可法,字宪之,又字道邻,祖籍北京大兴县,公元1601年在河南开封祥符县出生,公元1645年在扬州去世。是明末之时著名的抗清将领和民族英雄。史可法本人在历史上的评价极高,无论是明朝还是后来取明而代之的清朝,都对史可法的忠孝赞誉有加。史可法去
    10-26 史可法
  • 史可法是怎样抵抗清军死守扬州的?史可法简介
    清朝虽然迁都北京,可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它的势力还没有达到。所以,多尔衮下令向南方进军,以便彻底扫清明朝的残余势力,实现在全国的统治。这时候,南方的形势也很紧张,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和崇祯皇帝自杀的消息传到江南以后,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明朝的陪
    10-16 史可法
  • 揭秘史可法血战扬州的故事是怎样的
    清军南下,并把主力部队全部集中于江南一带,其阵势势如破竹,有一举拿下扬州城的预兆,果然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三路一同进攻,从陕西出发,向东直取洛阳,直逼扬州。史可法血战扬州在这万分焦急的情况下,史可法却惊慌失措,没有展现出一名大将该有的基本素质
    10-11 史可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