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肉充当军粮事件 张巡杀妾分肉吃人三万

   2020-06-2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食人一般会出现在大灾或战乱之年,这是一个极其恐怖的现象。唐末曾有人杀掉自己的且与人分食这是怎么回事呢?唐至德二年(757年),安史之乱始作俑者安禄山被刺死后,他的儿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十三万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当时,著名将领张巡与太守许远

食人一般会出现在大灾或战乱之年,这是一个极其恐怖的现象。唐末曾有人杀掉自己的且与人分食这是怎么回事呢?

唐至德二年(757年),安史之乱始作俑者安禄山被刺死后,他的儿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十三万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当时,著名将领张巡与太守许远协同作战,共同驻守睢阳。尽管张巡指挥有方,屡屡以其智谋打败叛军,然而睢阳已陷入叛军层层包围,城内很快粮草尽绝,张巡无奈只好杀掉爱妾,以其肉分给将士们吃。不仅如此,由于在防守过程中,士兵饥饿,张巡曾下令杀害城内百姓,食人肉作为军粮,这是历史上饱受诟病的食人肉充当军粮事件。

这段历史在新旧唐书均有记载,其中《新唐书》这样写道:巡出爱妾曰:‘诸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众,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乃杀以大飨,坐者皆泣。巡强令食之,远亦杀奴僮以哺卒……初杀马食,既尽,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人知将死,而莫有畔者。城破,遗民止四百而已。

张巡为坚守睢阳不得已吃人之事,在他死后掀起了轩然大波,一直以来饱受争议。站在人性伦理的道理高度上讲,吃人确有不妥。尽管史料记载,被张巡他们吃掉的三万老弱妇孺大部分是自愿的。但用古代的儒家思想看,此举有违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突破了人类的道德底线。这也是事后唐朝廷贬张者士大夫持有的观点。用现在人权观念看,此举更会引来一片谩骂指责之声,难以逃避道德审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食人肉确实是不应该的。

但从当时的情形看,食人肉却属无奈之举。睢阳之战,历时10个月,叛军把城池围的铁桶一般,张巡苦等的援军久久未至,城内粮草包括树皮都被啃食殆尽。为朝廷死守城池而食人肉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从战况来看,这场战争前后大小400余战,张巡、许远以不足万人之众,而尹子奇的大军却有十几万。作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将领之一,张巡临敌应变,出奇无穷,死守睢阳,先后斩杀敌将300、毙敌12万人,这不能不说是食人肉起了重大作用。

也许有人问,既然被围,杀开血路,弃城逃走不就好了,非要牺牲三万百姓的生命来死守睢阳?其实,于唐王朝而言,坚守睢阳这是统筹战略布局的现实考虑。在守城中,城中将士提议放弃睢阳,撤往江淮一带。考虑当时的情形,张巡和许远也不得不考虑弃城的可行性,但是最后得出的共同结论仍然是坚守。一则,从现实情形看,如果弃城突围,城中将士也已疲惫不堪,即便出城恐难免一死;二则睢阳是江淮门户,而江淮是帝国的财赋重镇,一旦睢阳失守,燕军必定长驱直入,横扫江淮。到那时,像贺兰进明、许叔冀、尚衡这种拥兵自重、见死不救的家伙,断然是非败即降。倘若如此,远在西北贫瘠之地的肃宗朝廷立刻会失去江淮地区的钱粮供给,届时非但没有实力收复两京,甚至连朝廷本身都会有瓦解之虞。

事后证明,张巡的坚守的确有战略意义。十个月的睢阳之战,牢牢牵制燕朝十几万大军,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江淮地区,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试想,如果张巡早早投降或者逃走,那么整个战争的形势必会全然不同,李唐朝廷收复两京的日程也将被无限期推迟。

尽管张巡食人在朝廷饱受诟病,但鉴于张巡的守城功劳,唐肃宗保留了朝廷贬张者得意见,而认为“巡以寡击众,以弱制强,保江、淮以待陛下之师,师至而巡死,巡之功大矣”,为他记一大功,并且树碑立传。至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巡续画凌烟阁。这是当时统治者对他的至高评价。

 
标签: 张巡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张巡智破令狐潮简介 唐朝张巡人物评价
    唐朝张巡是著名的朝中大臣,张巡生于公元708年,卒于公元757年,是山西永济人。张巡自幼饱读诗书,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干成一番大事业。张巡为人正直豪爽,喜欢结交有志之士,讨厌和庸俗目光短浅的人做朋友。公元741年,时年33岁的张巡参加科举考试,
    12-24 唐朝张巡
  • 唐朝张巡的是谁?张巡和许远是什么关系呢?
    唐朝张巡是著名的朝中大臣,张巡生于公元708年,卒于公元757年,是山西永济人。张巡自幼饱读诗书,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干成一番大事业。张巡为人正直豪爽,喜欢结交有志之士,讨厌和庸俗目光短浅的人做朋友。公元741年,时年33岁的张巡参加科举考试,
    12-22 唐朝张巡
  • 张巡以爱妾肉赏士卒 安史之乱究竟有多少人被吃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同中央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战争, 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因为唐玄宗晚年不管朝政引起。由于发起叛乱者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为主,故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张、许大获全胜,且收获车马牛羊。
    12-18 张巡
  • 张巡 他改变大唐历史却为守城池杀妾食肉留骂名
    张巡,唐玄宗开元末年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唐朝名将,战败被俘遇害,谥号大都督、邓国公。张巡年轻时就博览群书,通晓兵法,作为开元年间的进士,本可以在朝为官,可他却说:“如今朝纲不振,为什么要在朝廷做官?”就因为这句话被杨国忠排挤出朝廷,到真
    12-16 唐朝张巡
  • 杀妾吃妾的朝代高官张巡为何被称为忠烈之士
    《新唐书》的传文,也只提杀妾食妾,不提食尽城中妇孺,大概是作者觉得,妾是自家人,杀也罢吃也罢,近于以私奉公,无可厚非。什么事是以任何借口都不能做的?或者,有没有无论如何也不能做的事?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可惜不曾
    12-15 张巡
  • 揭秘唐朝安史之乱中的血战 张巡死守睢阳
    黑压压的叛军似蝗虫扑向睢阳的城头,满地是横七竖八的尸首,断裂的战旗,及至接近城头,杀声震天的队列却疑惑的放慢了脚步,这个使他们付出惨重伤亡的小城,此时死一般的沉寂,隐约立起几个面有菜色的守军身影,吃力的拉开弓弦,摇晃了几下又倒了下去。公元7
    11-25 唐朝张巡
  • 食人肉充当军粮 张巡杀妾分肉吃人三万
    食人一般会出现在大灾或战乱之年,这是一个极其恐怖的现象。唐末曾有人杀掉自己的且与人分食这是怎么回事呢?唐至德二年(757年),安史之乱始作俑者安禄山被刺死后,他的儿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十三万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当时,著名将领张巡与太守许远
    11-17 张巡
  • 张巡吃人死守睢阳拯救大唐帝国是大义还是大罪?
    一片死寂的睢阳城头,竟然飘出了肉香。睢阳城上仅存的士卒,每个人都冷冷的盯着城头的那锅肉。“都愣着干什么?过来吃!不吃,拿什么来打退明天安贼的进攻”。张巡嘶吼着。扯着脸上的伤痕,文弱的脸变得狰狞。还是没有动静,南霁云看着近似疯狂的张巡,这位开
  • 安史之乱张巡守睢阳时到底吃了多少人?
    张巡首先要保障的,是他的士兵,而不是睢阳百姓。对士兵的热爱,让他献出了爱妾,但要说他带头吃掉了三万百姓,这殊不足信。尹子奇率13万叛军,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二十五日进攻睢阳。张巡得睢阳太守许远告急,旋率将士3000余赶赴睢阳。宁陵
  • 安史之乱 张巡嚼齿杀妾在人性角度非豪杰?
    张巡祠座落在河南商丘古城南门外,是为了纪念“安史之乱”中为保卫睢阳而殉难的张巡、许远等人所建。安史之乱时,叛将围攻睢阳,张巡率领将士保卫睢阳,并和叛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使敌军遭受重创。可惜最终因没有后援,城破殉难,他为平息叛乱,保护江淮黎民
    10-16 张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