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为何力排异议送蒋介石回南京

   2020-07-2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中原大战几个月后,以“促进统一”、“拥护中央”立下盖世奇功的张学良对结盟大哥蒋介石可谓言听计从。这时,日军对东北虎视眈眈,威逼日盛,而蒋介石则因冯玉祥等地方军阀威胁的解除开始全力对付南方的中共红军,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张学良之父

中原大战几个月后,以“促进统一”、“拥护中央”立下盖世奇功的张学良对结盟大哥蒋介石可谓言听计从。

这时,日军对东北虎视眈眈,威逼日盛,而蒋介石则因冯玉祥等地方军阀威胁的解除开始全力对付南方的中共红军,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

张学良之父张作霖即为日本人策划炸死,身负国恨家仇的他原本打算对日实行强硬政策,向蒋介石提出“直接抵抗日本的侵略政策等要求”,但蒋介石未予批准,而是主张对日谈判。

据《顾维钧回忆录》记载:“委员长原已发现他的处境非常困难,早在沈阳事件之前的夏天,他就在庐山举行扩大会议,讨论当时提出的特别是少帅(张学良)在东北的集团提出的对日采取强硬态度,和直接抵抗日本的侵略政策等要求,委员长是个现实主义的政治家,他觉得必须对日谈判。”

受到蒋介石对日消极态度影响,深知中央政府绝不会出一兵一卒相助的张学良错误地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导致“九一八事变”与东北全境沦陷日本之手,张学良与退入关内的数十万东北军只能多年遥居华北远望故乡。

1933年3月,华北地区的承德失守,热河抗战失败,张学良替蒋介石顶过而引咎辞职,出国考察。

一年后,回国后的张学良被任命为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西北剿总副司令并代行总司令等职,开始与中共红军作战,却屡战屡败,而蒋介石对他的军队损失一无补充,明显有借刀杀人,消除非嫡系部队的动机。

张学良的思想随即发生重大转变,多次苦苦进谏,向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均遭到拒绝,两人从亲密无间的盟兄弟发展到见面即争吵。

1936年12月12日,在苦谏蒋介石不能向游行示威学生开枪再度遭到痛斥的张学良,盛怒之下进行“兵谏”,与西北军将领杨虎城一道活捉了前来西安督战的蒋介石及其随员,是为“西安事变”,一时举世震惊。

蒋介石叱咤军政界多年,第一次身陷囹圄,命悬一线,生死决定在张学良一念之间,他即便贵为一国元首,拥兵百万也是徒唤奈何,但张学良的本意并非杀掉多少人希图除之而后快的蒋介石,而仅仅是逼迫其抗日。

他对部下说,好像灯泡,暂时把它关一下或给擦一擦为了让它更亮。这样做,蒋介石就更亮了。他还说,自己跟蒋先生两个没有别的冲突,就是冲突两句话,就是他要“安内攘外”,而蒋介石是要“攘外安内”。

不久,在中共参与的多方势力协商下,张学良决定释放蒋介石,甚至在蒋介石没有签署任何字据,东北军、西北军的老部下和中共一方又极力反对的情形下突然亲自送蒋介石返回南京,他解释说,因为已经把泥菩萨(蒋介石)扳倒,只好再把他扶起来。

他希望以此来表示西安事变自己没有私人利益在里面,也没有想过与自己地位、利益有关的东西,因为自己大权在握,富贵在手,什么都不要,所以蒋介石也能原谅他。

多年后的1990年,他依然回忆说:“我过去说过多次,我是一个军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去南京是为了请罪,请罪包括把我枪决,临走我把家都交给了我的一名学生,他是一个军长,父亲就教导我,做军人后我就真是随时预备死,不过后来我对内战非常厌恶。”

有惊无险的蒋介石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安全回到了南京,此番受惊,虽然罪魁是张学良,但保证其安然无恙、体面归来的也是张学良,可以说,张学良对他又有莫大的再造之恩。

设想一下,在讲究成王败寇的军政界,张学良不是心慈手软顾及盟兄弟之间的个人情谊,而是毫不犹豫将蒋介石处死,不仅可以改写中国的历史,一遂国民党党内外众多人对蒋恨之入骨的心愿,他即便不能代之而起成为元首,几十年专制一方而善终的人生结局是可以想见的。

正因为张学良对自己有三大如山之恩,蒋介石尽管一回南京便将张学良扣留丢进监狱,但与对待其他政敌不同,最终仅仅将其圈禁一生,留下了他一条孤寂的性命。

 
标签: 蒋介石 张学良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南京梧桐树真的是蒋介石种的吗 南京的梧桐树是谁种下的
    南京梧桐树真的是蒋介石种的吗 南京的梧桐树是
    1、南京的梧桐树不是蒋介石栽种的。南京的梧桐树最早是一个叫做郎怀仁的法国传教士种下的,而且它并不是梧桐树,而叫做悬铃木,只因叶子长得像梧桐罢了。2、南京开始广泛种植这种树是在1928年,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南京市在多个街道栽种了两
  • 美国原子弹炸日本太快 美国送蒋介石的政治果实
    1945年6月中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尾声,长达82天的冲绳岛战役结束。此役日本虽然失败,但是面对海陆空三军优势的美军,驻守冲绳岛本土的日军依然给美军巨大的杀伤力。在面对巨大火力优势的美军面前,日军与美军的伤亡比达到一个可观的比例,那就是
    12-31 蒋介石
  • 蒋介石死亡时间!蒋介石死前留下的遗嘱竟是这个
    蒋介石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於浙江奉化,逝世於台北士林官邸。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
    12-31 蒋介石
  • 揭秘败军之将李宗仁训斥蒋介石 都是你搞糟了!
    当广东全境失守已成定局之时,我检讨战局,实愤懑不堪。深觉蒋先生如稍具良心,局面不会弄到如此之糟,溃败不会如此之速。蒋氏见他破坏防守广东的计划已圆满成功,复施展诡谲伎俩,在黄埔召见白崇禧,故弄玄虚,说那番言不由衷的鬼话,想来令人发指。就于是时
  • 蒋介石当年推行简化汉字方案为何没有能成功?
    早在1920年,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就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倡简化汉字。1922年,钱玄同与黎锦熙等知名学者又向国语统一筹备会第四次大会提出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系统地阐述了简化汉字的理由和办法。专家们的建议与主张,引起蒋介
    12-30 蒋介石
  •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揭秘胡适一生中的三骂蒋介石
    1929年胡适一骂蒋介石:明定自己的职权,不得越权侵官国民党当局对待胡适的态度就是另一种样子了。在“人权运动”中,当胡适对国民党提出尖锐的批评,甚至指名道姓地责骂蒋介石时,国民党内当然也是群情激愤,尤其一些中下层党徒更是咬牙切齿,纷纷呈请“
  • 不为人知的蒋介石日本情人
    在蒋介石的一生中除了正式娶过4位女子为妻外,也曾传说他与两位女子有过爱情纠葛。一是蒋介石青年时期在日本曾结识的一个东瀛女子。二是在抗战胜利初期,蒋介石曾倾心过陈立夫的侄女。虽然这些都是鲜为人知的传说,但是,据蒋介石对待爱情婚姻的态度以及一些
  • 抗战名将李延年跟随蒋介石去台湾后竟沦为乞丐
    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学生中,有三名赫赫有名的山东籍将领,由于他们都姓李,人称“山东三李”。即李延年、李仙洲和李玉堂。勇哥今天单单说这个李延年。李延年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当属于抗战时期。我们知道,从1940年开始,蒋介石国民政府将重庆作为
  • 杨虎城的死因揭秘:蒋介石每次下野杀大将泄愤
    蒋介石下野,准备动身离京前,李宗仁见到这样一幕:这时于右任忽然老态龙钟地追上去,口里喊着:“总统!总统!”蒋先生稍停问何事。于右任说:“为和谈方便起见,可否请总统在离京之前,下个手令把张学良、杨虎城放出来?”蒋先生只把手向后一撒说:“你找德
  • 蒋介石与希特勒的恩怨情仇 从亲密合作到断交宣
    1945年4月30日,德国首都柏林笼罩在一片硝烟火海之中。总理府花园地下室暗堡内,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响,希特勒自杀身亡。一个星期以后,中国战时陪都重庆,国民党政府大礼堂内张灯结彩,蒋介石高举酒杯,向驻华美英苏军将领及大使们祝贺欧战胜利结束。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