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在古代被视为不祥之兆 历代帝王个个都畏惧

   2020-10-2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在古人心目中,雾霾不是好东西,历代帝王都很畏惧。《后汉书·五行志》即载:“自从光武帝中兴汉室之后,就没有久阴不雨的记载了。”其实不然。近年全国雾霾严重,尤以京城为甚。有人考证说,据史料记载,明清以降,雾霾天气才多起来,元朝之前并不多见。究其

在古人心目中,雾霾不是好东西,历代帝王都很畏惧。《后汉书·五行志》即载:“自从光武帝中兴汉室之后,就没有久阴不雨的记载了。”其实不然。

近年全国雾霾严重,尤以京城为甚。有人考证说,据史料记载,明清以降,雾霾天气才多起来,元朝之前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一是史载阙如,二是元朝之前城市较小,三是晚明恰逢小冰河时期云云。我觉得,这些结论都有凭空推断之嫌。

关于雾霾,其实旧史记载不少,只不过古代没有科学体系,这些自然现象往往存于历代《五行志》,以及一些占卜书中,不易理清。另外在用词上,以历代《五行志》为例,其中“霾”字出现很晚,大约在《新唐史》中才见到。但这种(或类似)自然现象早已存在,相关称呼有:久阴不雨、常阴、蒙、雾、夜妖、恒阴、晦暝等,都等同或类似于今日之雾霾。

比如常阴,《汉书·五行志》记载,汉宣帝刘贺即位不久,天阴,昼夜不见日月。刘贺要出行,大臣夏侯胜拦住车劝道:“天久阴而不雨,是有大臣谋反。陛下不能外出。”刘贺不听劝告,还把夏侯胜关起来。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张安世将要反叛,霍听闻此事吓一跳,开始以为是张安世走漏风声。很快来问夏侯胜,何以有此判断?夏说:“《洪范五行传》说:‘皇道有变,就会出现常阴天气,预示着此时有下人讨伐上人。’我不敢明言,所以说有大臣谋反。”霍光听后大惊,愈发看重术士。几天之后他们废掉刘贺,应验了“常阴”预示。

接着这段故事,《汉书》引征京房《易传》记载的三种天象:蜺、蒙和雾,以及其占卜意义。对应现代词义,蜺是虹,雾是雾,蒙是常阴,即久阴不雨,似乎就是霾。京房结合占卜,列举多种蒙。诸如大臣谋私,会有蒙起,不见太阳;君臣分心,会出现上蒙下雾天气,起风三次可化解;大臣无德受禄,则出现白蒙天气;大臣抢功自居,天降黄蒙;大臣向皇帝陈述功劳,求赏赐,蒙微而赤色,云云。

按照五行占卜原理,金木水火土都发生变异时,会引起天象剧变,出现“日月乱行,星辰逆行”等怪象,雾霾也是其中之一。它基本表现为“久阴不雨”,预示着“王者失中,臣下强盛而蔽君明,则云阴”。当然还有一些注说细节,比如出现黑色雾霾时,偏重于五行之中“水”发生变异;出现黄色雾霾时,偏重五行之中“土”发生变异。与之对应,又有一些奇谈怪论流传开来。

古时雾霾引来怪事不少,诸如唐天宝年间,虢州閺乡大雨后发生晦冥,类似浓雾或霾,天晴后人们发现,此处女娲墓竟然失其所在。七年后濒河人夜晚听到风雷声,早晨看到女娲墓平地涌出,当时称风陵堆。发生如此神秘现象,不知真伪,也不知原因何在。术士却说:“冢墓自移,天下破。”

总之在古人心目中,雾霾不是好东西,历代帝王都很畏惧。《后汉书·五行志》即载:“自从光武帝中兴汉室之后,就没有久阴不雨的记载了。”其实不然。汉顺帝时,郎顗上书说:“正月以来,阴闇连日。久阴不雨,乱气也。得贤不用,犹久阴不雨也。”

金朝有一则故事写道,哀宗刚即位时,封太后、太妃为皇太后。当即大风骤起,吹落房瓦,紧接着出现昏霾,不见太阳,还有黄气冲天。太后做梦,见到数万乞丐跟在她后面。她很厌恶,占卜者说:“太后是天下之母,百姓贫穷,当然要向你述说。”闻此言,太后赶紧在京城摆设粥与冰药,告慰天下。明清两代发生雾霾,皇家曾经命文武群臣致斋三日,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

 
标签: 雾霾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康熙乾隆竟死于雾霾!看来北京雾霾史已有百年
    北京的雾霾已经是当今环境问题的重中之中,近日却也有网友爆料,说北京的雾霾不是近几年的事情是,而是从元代开始,北京的环境问题,已经被雾霾所困扰,时至今日也是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社会能源的转变也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转变。自胡静的
  • 揭秘清朝康熙帝和乾隆帝都竟然都死于雾霾?
    最近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报道,澳门镜湖医院心脏内科医生谭健锹出了本书,指出康熙、乾隆等多位清帝都可能死于雾霾。笔者虽然不太懂中医,不过也希望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明,这种说法的可信度有多大。明清时期的空气确实不怎么样,空气污染也比较严重,这与当时城
  • 康熙、乾隆帝都死于雾霾?老百姓还活不活了
    最近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报道,澳门镜湖医院心脏内科医生谭健锹出了本书,指出康熙、乾隆等多位清帝都可能死于雾霾。笔者虽然不太懂中医,不过也希望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明,这种说法的可信度有多大。明清时期的空气确实不怎么样,空气污染也比较严重,这与当时城
  • 清朝时期政府是如何治理雾霾的?
    12月1日,北京遭遇了今年以来最严重的雾霾天气。雾霾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其中讨论得最多的问题就是雾霾是怎么产生的,又为何如此猖獗。不少朋友将矛头指向汽车等现代文明产物,认为是这些现代文明产物造成了雾霾的猖獗。诚然,汽车等现代文明产物
    10-31 清朝雾霾
  • 康熙乾隆死于雾霾是真的吗 看来北京雾霾史已百
    北京的雾霾已经是当今环境问题的重中之中,近日却也有网友爆料,说北京的雾霾不是近几年的事情是,而是从元代开始,北京的环境问题,已经被雾霾所困扰,时至今日也是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社会能源的转变也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转变。自胡静的
  • 为何古代雾霾天气曾被认为是“天降异象”?
    雾霾成灾的天气,可不是如今才有的事儿。古代,也不乏阴霾连连的时候。雾和霾,看起来差不多,实则完全不同。和雾比起来,霾含的水分少,能见度更低,厚度也远超过雾,且对人体健康会构成损害。在二十四史中,关于“霾”的记载,并不少见。当然,在古代,缺乏
    10-27 雾霾
  • 明清皇帝如何治理雾霾问题?曾禁止屠宰牲口
    古人对雾霾灾害只能束手无策,明清两代皇家曾命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霾,又称烟霞,是由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空气浑浊现象。在俗语中,雾霾常连用,但雾和霾不是一回事:首先,水分含量不同,达到90%以上
    09-25 雾霾
  • 古时候没有口罩 古人们对付雾霾风沙用啥办法
    在风沙雾霾多发的寒冷季节,现代人不约而同地选择戴口罩出行。古代没有口罩,遇到风沙雾霾怎么办?早在先秦时,古人已设计出了有遮蔽功能的女用“面衣”,后又发明更时尚的羃X(“罒”下“離”)、帷帽等。此外,古人的衣袖、巾帕亦都能派上用场……先秦时期
    08-21 雾霾
  • 明清时北京频发雾霾 皇帝为感动上苍禁屠宰
    霾,又称烟霞,是由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空气浑浊现象。在俗语中,雾霾常连用,但雾和霾不是一回事:首先,水分含量不同,达到90%以上的叫雾,低于80%的叫霾,80%至90%之间是雾霾混合物,主要成分是霾;其次,能见度不同,1千米以内是雾
    08-15 雾霾
  • 历代帝王如何治“霾” 皇帝为什么都畏惧雾霾
    霾与政治变化当然没有因果关系,但因为认识的局限性,帝王认为出现雾霾就是天怒,遇大“霾灾”需要做法事祈祷上苍原谅。据说古人远行的时候,会带上一把家乡的泥土,遇水土不服时,和水服下即可痊愈。又据说北京没这风俗,原因是常年雾霾,他们离家的时候,已
    07-23 雾霾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