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和孙殿英的关系是假的吗?

   2020-11-0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明朝孙承宗孙承宗是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还是曾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孙承宗早年的时候在自己的县里为学生讲学,后来因为常常来往边关的缘故,因此经常和一些老兵交谈,于是孙承宗有机会了解到了边防的一些知识。公元1406年的时候,孙承宗考

明朝孙承宗

孙承宗是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还是曾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孙承宗早年的时候在自己的县里为学生讲学,后来因为常常来往边关的缘故,因此经常和一些老兵交谈,于是孙承宗有机会了解到了边防的一些知识。公元1406年的时候,孙承宗考中了进士,于是开始入朝为官。

孙承宗画像

明熹宗继位之后,孙承宗有段时间充当讲官,明熹宗每天听孙承宗讲课,觉得自己深受启发,于是就格外的关照孙承宗。后来朝中的大臣都认为孙承宗有军事方面的才能,于是推举孙承宗主持辽东的边防事物,但是明熹宗不想孙承宗离开自己,于是拒绝了大臣们的请求。公元1622年的时候,清兵再次入侵,原本的兵部尚书郑鹤鸣投降,于是明熹宗就任命孙承宗为兵部侍郎。

孙承宗上任之后,对明熹宗提出了许多建议,对明朝末年的边防事业起到了显著的提高作用。孙承宗知人善用,明朝末年的一干武将都是在这个时期被重用的。后来孙承宗又自请做了督师。孙承宗坐镇辽东的四年,与天津巡抚李邦华、登莱巡抚袁可立遥相呼应,守住了一方的和平。

后来魏忠贤看孙承宗的功劳非常高,就想攀附孙承宗,就派人和孙承宗去暗示,但是孙承宗就没说什么。魏忠贤因此记恨孙承宗,于是就让人在明熹宗的跟前将孙承宗的坏话,诋毁孙承宗,最后孙承宗辞官回乡。明熹宗死后明思宗继位,后袁崇焕私自与清兵讲和,清兵有再次大举进攻,朝中大臣都建议明思宗把孙承宗给召回,于是孙承宗再次俩挽狂澜。但是无论如何,明朝的大势已去,孙承宗最后称病想辞官回家,遭到明思宗的拒绝。后来孙承宗在高阳住了七年,明思宗多次想召用他都被他决绝了。

最后清兵进攻高阳,孙承宗带着全家人守城,城门被攻破之后全家人都被战死,孙家百余人在这次战役中丧生。

孙承宗后人

清兵最后攻破高阳城,而带着全家人守城的孙承宗也被清兵给抓住了。而且多尔衮还下令把孙承宗绑在马尾巴上给活活拖死了。孙承宗的家人也没有好运气,孙承宗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还有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全部都战死了。在这次战役中孙家还有一百多个人遇难,可以说举家殉国了。

孙承宗漫画像

历史上关于孙承宗后人的记载非常的少,但是我们根据历史事件可以推测一下。孙承宗一共有七个儿子,但是死了只有五个,除去早夭或者儿子无后,孙承宗是不可能没有后代的。另外孙承宗有十三个孙子,但是战死的只有六个,说明孙承宗还是有后人活下来的。所以我们在这里也只能根据历史事件和相关的记载,对孙承宗的后代做一个判断。相传孙家的族谱现存于湖南的某个地方。

而且孙承宗的墓在高阳县西北被发现了,但是现在已经被毁了。但是墓葬处还是有一块墓碑,据说这块墓碑就是孙承宗的十二代孙子所立的。所以这也足够能说明孙承宗还是有后代的。另外现在还流传着明朝的大盗孙殿英是孙承宗的后代,这件事情是孙殿英自己说的,没有任何依据,所以是不是孙承宗的后代也是一件有待商榷的事情。但是孙殿英对清朝皇帝的墓葬做了这么丧心病狂的事情,说自己是孙承宗的后代大概是为了让自己的行为有个说法。毕竟多尔衮用马拖死了孙承宗,杀了孙承宗家的一百多号人,孙殿英作为孙承宗的“后人”盗墓算是报仇了。

孙承宗 孙殿英

孙殿英是民国时期的军阀,最出名的事情就应该是盗了清东陵,而且还把慈禧太后的尸体拉出来给玷污了,一时震惊国内。而孙承宗则是明末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在最后保卫高阳城的战役中,一家百来号人都以身殉国了。

孙承宗漫画像

但是这个孙殿英也是个不省油的灯,他自己说自己是孙承宗的后代,以至于很多人都误会了好像孙殿英真的和孙承宗有什么关系。但其实,孙承宗和孙殿英的关系都仅仅局限在孙殿英自己的造谣中。

第一,没有任何文献和资料显示孙殿英是孙承宗的后代,所以这件事情除了孙殿英自己的一面之词,还有待考证。第二,孙殿英当时所干之事震惊中华,他说自己是孙承宗的后代八成是为了给自己的罪名开脱,别让自己的名声那么难听罢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孙承宗死的时候是多尔衮下令把他绑在马尾巴上活活拖死的,而且孙承宗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都是在那场战役中战死的,而且孙家一百多口人都是被清兵所杀死的。所以这么一说来,如果孙承宗的后代,挖了清朝皇帝的陵墓、把慈禧拉出来羞辱,这样就好像能说的通的。在情感上,孙殿英变态甚至残暴的行为就能够被人所理解了,所以这是孙殿英下的很大的一盘棋,他造谣自己是孙承宗的后代,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盗墓的名声别那么难听罢了。

孙承宗 袁崇焕

袁承焕是明末最著名的将领的之一,明末另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孙承宗是袁承焕的老师,可以说,袁承焕就是在孙承宗收器重的那个时候给培养起来的,因此也有很多人好奇他们两个到底谁比较厉害。

孙承宗黑线画

首先两个人在历史上都是非常杰出的军事家和英雄人物,孙承宗在张廷玉所写的《明史》中独占了一篇,足见张廷玉对或者说是清朝皇帝对孙承宗的敬意。尽管多尔衮用马拖死了孙承宗,但是清朝的皇帝还是打从心底佩服这位又有才能又有傲骨的将领的。另外一位袁崇焕也就不要多说了,作为明末最著名的将领之一,袁崇焕可以说是流芳百世了。

孙承宗和袁承焕从表面上看来,最大的差别就体现在了对待魏忠贤的态度之上。孙承宗疾恶如仇,尤为明显的就体现在了对待魏忠贤的态度上,当时魏忠贤嚣张跋扈,无人敢惹,但是孙承宗几次都要弹劾魏忠贤,无奈因为军务缠身而无法成行。但是袁崇焕却不一样,袁崇焕对魏忠贤却是极力的吹捧,还为魏忠贤建立生祠表忠心。虽然这里有魏忠贤提供军饷之用的关系,袁崇焕这样的做法还是能够看出一二人品的。

而且二人对待下属和同僚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孙承宗一直都在培养和使用一些武将,使得很多武将在这一个时期迅速成长起来,然而这一点袁崇焕和孙承宗是有本质上的差别的。至于二人孰强孰弱,心中有杆秤,自然能评说。

 
标签: 孙承宗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关于孙承宗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孙承宗的传奇典故
    孙承宗,明末伟大的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一、外财不富苦穷人孙承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照理说读不起书。但孙承宗的父亲孙麒深知没文化就不能成才,就省吃俭用,哪怕从牙缝里抠也要供孙承宗上学读书。于是
  • 抗清名臣孙承宗惨遭灭门 明朝丢最后根救命稻草
    孙承宗(1563一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河北高阳人,他是明末最重要的军事领袖之一。包括袁崇焕在内的大批将领都是经他一手提拔而成长起来的。孙承宗长相奇特,“铁面剑眉,须髯戟张”,明万历六年(1578年)中秀才,年仅16岁。万历二十一年
  • 崇祯年间关宁防线的缔造者孙承宗 忠尽一生
    孙承宗,高阳人(河北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天启二年以帝师身份督辽,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功勋卓著,遭到魏忠贤的妒忌,辞官回乡。崇祯二年(1629年),清军大举进攻,从大安口直取遵化,快要直逼都城。朱由检传旨让孙承宗去守通州。
  • 大明王朝的“装甲车” 孙承宗组建了最早的车营
    明朝的火器在当时的世界上非常之出名,可以说是无敌手,而明朝的将军们也热衷于发明各种火器,就连现代装甲车,在明朝的时候都有了雏形,当时叫做偏厢车,与现代的装甲车十分类似。明代名将孙承宗组建的车营所用的战车,有偏厢车、轻车等其制式。虽然已经无从
    10-19 孙承宗
  • 孙承宗是怎么死的 孙承宗墓在何处
    孙承宗怎么死的孙承宗的晚年过的并不顺遂,清兵再次入关的时候,已经辞官的孙承宗被明思宗重新召用,虽然重新收复了些失地,但是这作用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依旧难掩明朝江山的颓势。于是孙承宗就向明思宗称病请辞,但是朱由检并没有同意。孙承宗巡视松山、锦
    09-28 孙承宗
  • 明末孙承宗为何76岁的高龄会被马活活拖死
    孙承宗是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还是曾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孙承宗早年的时候在自己的县里为学生讲学,后来因为常常来往边关的缘故,因此经常和一些老兵交谈,于是孙承宗有机会了解到了边防的一些知识。公元1406年的时候,孙承宗考中了进士,
    09-25 孙承宗
  • 明朝孙承宗参加过什么战役?他是怎么死的
    孙承宗是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还是曾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孙承宗早年的时候在自己的县里为学生讲学,后来因为常常来往边关的缘故,因此经常和一些老兵交谈,于是孙承宗有机会了解到了边防的一些知识。公元1406年的时候,孙承宗考中了进士,
  • 孙承宗是被多尔衮用马活活拖死的吗?
    孙承宗被后人誉为明末辽东三杰之一,他是明末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主义者,曾是朱由校的老师。在明朝与后金作战连连失败、边防危急的情况下,他力挽狂澜,逼后退努尔哈赤七百里,但最后孙承宗在保卫家乡中去世,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孙承宗是怎么死的呢?孙承宗
  • 从高第取代孙承宗的幕后看明廷的可笑无能
    摘两条看了让人发笑的记载,取自《熹宗实录》,让我们看看皇帝与大臣们都是什么德性。广西道御史赵胤昌疏论大学士丁绍轼,言绍轼初言总兵马世龙不可用,及再承诘,问忽游移其词,若曰去留取自上裁,臣何敢知?盖不胜反覆之态。乞严谕令精白一心,无持两可。得
    08-06 孙承宗
  • 明末孙承宗是怎么死的 76岁的高龄被活活勒死
    孙承宗是中国明末大臣、抗清将领。曾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自请经略蓟辽,到职后亲自勘察关外的山川关隘,支持抗清名将袁崇焕、祖大寿等将领,练兵屯田强化边塞。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绕道入长城, 深入京都南,进攻高阳城。他率家人及全城乡民守城
    07-18 孙承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