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装甲车” 孙承宗组建了最早的车营

   2020-10-1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明朝的火器在当时的世界上非常之出名,可以说是无敌手,而明朝的将军们也热衷于发明各种火器,就连现代装甲车,在明朝的时候都有了雏形,当时叫做偏厢车,与现代的装甲车十分类似。明代名将孙承宗组建的车营所用的战车,有偏厢车、轻车等其制式。虽然已经无从

明朝的火器在当时的世界上非常之出名,可以说是无敌手,而明朝的将军们也热衷于发明各种火器,就连现代装甲车,在明朝的时候都有了雏形,当时叫做偏厢车,与现代的装甲车十分类似。

明代名将孙承宗组建的车营所用的战车,有偏厢车、轻车等其制式。虽然已经无从可考,但这恐怕是世界上最类似于装甲车的装置。明代宗时,郭登在大同曾经建造用于防守的偏厢车,辕长1.3丈,宽0.9丈,高0.75丈,厢用薄板,上置铳,编配10人使用,“出则左右相配,前后相接钩环牵互,车载衣、粮、器械并鹿角”。

根据历史记载郭登奏折中提到:

“大同地居边塞。虏酋不时出没。军民艰于憔采。臣等辄出鄙见。模效古制。造为偏厢车。用以防护军民其车辕长一丈三尺。前后横辕阔九尺。高七尺五寸。厢用薄板。各留置铳之孔。轮轴如民间二样轻车。其出则左右两厢。次第联络。前后两头辕轸相依。各用钩镮。互相牵搭。绷布为幕。舒卷随宜。每车上插小黄旗以壮军威。仍载脱卸鹿角二。长一丈三尺。遇止离车十五步外。钩连为外藩每车用神鎗二人。铜礟一人鎗手二人。强弓一人。牌手二人。长刀二人。通用甲士十人。无事则轮流推挽。有事则齐力防卫衣粮器械皆具车内。遇贼来攻。势有可乘。则开壁出战。势或未便。则坚壁固守。外用常车。载大小各样将军铳。每方五座。共二十座。每座用推挽及药匠十二人。共二百四十人其马步官军。或一千。或二千。以为出哨策应转输樵采之人。皆处闱中。又置一四轮车。高一丈二尺。别用木梯接高一丈五尺有奇。上列五色旗。视其方有贼以其方旗招呼。听鼓而进。闻金而止。然必相度地形。斟酌进退。行如长蛇。首尾俱至。止为方域。四壁坚合守已制人。似为可用。”

在此之后成化年间、嘉靖年间、隆庆年间都造过偏厢车,隆庆三年,戚继光在蓟州曾造过偏厢车,每辆重600斤以上。因其车仿古制造,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比如:车式太重、需要人马太多、不宜涉险、不适用于进攻战斗等等。

不久之后,明军守辽东广宁时,魏学曾又对偏厢车进行改进,每二辆中设拒马枪一架,填塞间隙,车架上下用棉絮布帐围,可以防避矢石,车上载佛朗机两挺,下置雷飞炮,快枪各六杆;每架拒马枪上树长枪12柄,下置雷飞炮,快枪各六杆,每车用卒二十五名。孙承宗车营所用偏厢车大致与之相仿。

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先进了,可惜明朝灭亡,否则装甲车历史会改变。这些祖宗的东西,虽然改变不了什么,但作为中国人,也该为此而感到骄傲。

 
标签: 孙承宗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关于孙承宗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孙承宗的传奇典故
    孙承宗,明末伟大的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一、外财不富苦穷人孙承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照理说读不起书。但孙承宗的父亲孙麒深知没文化就不能成才,就省吃俭用,哪怕从牙缝里抠也要供孙承宗上学读书。于是
  • 抗清名臣孙承宗惨遭灭门 明朝丢最后根救命稻草
    孙承宗(1563一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河北高阳人,他是明末最重要的军事领袖之一。包括袁崇焕在内的大批将领都是经他一手提拔而成长起来的。孙承宗长相奇特,“铁面剑眉,须髯戟张”,明万历六年(1578年)中秀才,年仅16岁。万历二十一年
  • 孙承宗和孙殿英的关系是假的吗?
    明朝孙承宗孙承宗是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还是曾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孙承宗早年的时候在自己的县里为学生讲学,后来因为常常来往边关的缘故,因此经常和一些老兵交谈,于是孙承宗有机会了解到了边防的一些知识。公元1406年的时候,孙承宗考
    11-09 孙承宗
  • 崇祯年间关宁防线的缔造者孙承宗 忠尽一生
    孙承宗,高阳人(河北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天启二年以帝师身份督辽,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功勋卓著,遭到魏忠贤的妒忌,辞官回乡。崇祯二年(1629年),清军大举进攻,从大安口直取遵化,快要直逼都城。朱由检传旨让孙承宗去守通州。
  • 孙承宗是怎么死的 孙承宗墓在何处
    孙承宗怎么死的孙承宗的晚年过的并不顺遂,清兵再次入关的时候,已经辞官的孙承宗被明思宗重新召用,虽然重新收复了些失地,但是这作用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依旧难掩明朝江山的颓势。于是孙承宗就向明思宗称病请辞,但是朱由检并没有同意。孙承宗巡视松山、锦
    09-28 孙承宗
  • 明末孙承宗为何76岁的高龄会被马活活拖死
    孙承宗是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还是曾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孙承宗早年的时候在自己的县里为学生讲学,后来因为常常来往边关的缘故,因此经常和一些老兵交谈,于是孙承宗有机会了解到了边防的一些知识。公元1406年的时候,孙承宗考中了进士,
    09-25 孙承宗
  • 明朝孙承宗参加过什么战役?他是怎么死的
    孙承宗是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还是曾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孙承宗早年的时候在自己的县里为学生讲学,后来因为常常来往边关的缘故,因此经常和一些老兵交谈,于是孙承宗有机会了解到了边防的一些知识。公元1406年的时候,孙承宗考中了进士,
  • 孙承宗是被多尔衮用马活活拖死的吗?
    孙承宗被后人誉为明末辽东三杰之一,他是明末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主义者,曾是朱由校的老师。在明朝与后金作战连连失败、边防危急的情况下,他力挽狂澜,逼后退努尔哈赤七百里,但最后孙承宗在保卫家乡中去世,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孙承宗是怎么死的呢?孙承宗
  • 从高第取代孙承宗的幕后看明廷的可笑无能
    摘两条看了让人发笑的记载,取自《熹宗实录》,让我们看看皇帝与大臣们都是什么德性。广西道御史赵胤昌疏论大学士丁绍轼,言绍轼初言总兵马世龙不可用,及再承诘,问忽游移其词,若曰去留取自上裁,臣何敢知?盖不胜反覆之态。乞严谕令精白一心,无持两可。得
    08-06 孙承宗
  • 明末孙承宗是怎么死的 76岁的高龄被活活勒死
    孙承宗是中国明末大臣、抗清将领。曾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自请经略蓟辽,到职后亲自勘察关外的山川关隘,支持抗清名将袁崇焕、祖大寿等将领,练兵屯田强化边塞。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绕道入长城, 深入京都南,进攻高阳城。他率家人及全城乡民守城
    07-18 孙承宗
点击排行